1吉芬难题又称吉芬之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吉芬难题:又称吉芬之谜、吉芬效应或吉芬反论,指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得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得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
由于该理论是由英国人罗伯特·吉芬首先提出来的,故得此名。
1845年,爱尔兰土豆欠收,价格上涨,但贫困家庭却比以往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吉芬对土豆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某些商品(如土豆)价格上升,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量也上升;价格下跌时,对它们的需求量也减少。
这种反常的情况被称为吉芬之谜,凡是呈现这种反常变化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低档商品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的低档商品都可以被称作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之所以同价格变动成正比关系,是因为这种商品(如土豆)价格上升,意味着穷人实际收入减少了,穷人不得不多消费这种商品(人越穷,吃土豆越多),少消费其他商品(人越穷,吃肉越少),所以尽管该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它的需求量反而上升;反之,这种商品价格降低,意味着穷人实际收入增多,穷人少消费这种商品(穷人实际收入多了,就少吃土豆),多消费其他商品(穷人实际收入多了,就多吃一些肉)。
所以,尽管该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它的需求量反而下降。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属于需求曲线的例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