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19 届高三历史 3 月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试
卷(含解析)
第 I 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甲骨文的内容看,商王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占卜时神在甲或骨上所显示的旨令,是 吉是凶,能否可行,要以“王占日”的形式决断。商王甚至亲自充作贞卜人,主持阔卦发布 命辞。由此可见在商代 A. 商王完全依靠神旨实施统治 B. 占卜是实现王权神化的手段 C. 最高权力脱离了神权的限制 D. 贞卜人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商王以占卜结果作为决策依据,并亲自充贞卜人,反映了商王通过 神权神化王权以加强自身统治,故 B 项正确。A 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项,题干 反映王权并未脱离神权而独立存在,排除。D 项,题干不能反映贞卜人掌握最高权力,排除 。 2.汉武帝在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又下诏书说,州郡吏民只要具 备将相之才,或不辱外交使命,即可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其是否为儒生。后来还传令:“ 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儒学成为正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 汉武帝时期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薄弱 C. 董仲舒的建议在实际中并未完全照办 D. 诸子百端之学在州郡得到了保护宽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在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在用人 标准上并不专以儒生为主,而是广纳才学功勋之士,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题干并非体现
5
A 项,题干未反映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排除。B 项,从题干可知,土地贵族仍有一定优 势,故排除。C 项,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排除。 12.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政府给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 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极限。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 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 B. 部门权力统一不再相互制衡 C. 总统权力介入立法司法领域 D. 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由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 得不承认反映了司法独立传统受到挑战,总统行政权力扩大,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最高 法院支持新政法案不代表美国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受到破坏,排除。C 项,题干并未体现行 政权力介入司法,排除。D 项,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意在缓和社会矛盾,并不代表工人阶级 权益全面得到保护,排除。
A. 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 B. 经济体制逐步发生改变 C.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开始,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C 项 ,21 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排除。D 项,20 世纪 90 年代长江流域的开放 使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9.罗马帝国时期,皇帝自己可以制定法律,法律不必在公民大会上制定。“君主所悦者即具 法律效力”,成为帝国拥护者中意的箴言。这一变化体现出罗马法 A. 逐步由发展走向衰落 B. 与当时的体制相适应 C. 恢复了习惯法的传统
6
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 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据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摘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背景。 【答案】(1)变化和原因:从平息洪水到人工灌溉;古代农业的发展,自然环境与气候的 变化。积极作用:改善生存环境;保护小农生产。 (2)景:隋统一全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前朝修建的水利工程,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 炀帝致力于政权“小农生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田野被开垦出来…新出现的水 利工程着重于拦洪蓄水.实现人工灌溉…同时气候的变化”从治水策略、农业发展及让气候 环境进行分析;二问结合所学从改善生存环境及保护小农经济进行回答。 (2) 根据材料二“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利用已有的经济实 力…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调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 ”结合所学从隋朝统一、前代基础、加强区域联系及炀帝个人抱负进行分析阐述。
2
A. 清政府的扶持 B. 自由的国内环境 C. 工业化的资金 D. 西方国家的支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政府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结合 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在晚清政府支持下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采用封建管理方式进行 经营,在政府管理下兴办一系列官办、官商合办及官督商办企业,企业经营自主性受到限制 ,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排除。C 项,题干并未反映洋务企业工业化资金问题,排除。D 项, 西方通过限制技术设备进口限制中国工业化进程,故排除。 6.1921 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 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 A. 认为反帝反封是终极目标 B. 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足 C. 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性质 D. 对资本的属性认识深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内人士认为当前均要反对本国资本主 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为反帝反封建,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 B 项正确。A 项,题干未体现反封建目标,排除。C 项,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部分共产党人并 未清晰认识当时社会性质,排除。D 项,题干未体现对资本属性的认识,排除。 7.1940 年,钱穆在《国史大纲》出版时。因禧殊的背景,该书在布局上详于汉唐而略于辽 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兄弟民族;在取材上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 争;在词句上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这样的编排反映出作者 A. 忧患的民族意识 B. 抗战必胜的信心 C. 天朝上国的心态 D. 狭隘的史学观念
3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辽、金、元、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汉 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国史大纲》的布局旨在反对日本侵 略中国,阻止日本借以辽、金、元、清入主中原的史实,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中国国民, 反映了作者出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忧患意识,故 A 项正确。B 项,题干未体现抗战必胜信心, 排除。C 项,当时中国遭受日本侵略,题干中未能反映当时中国天朝上国心态。D 项,不能 单以《国史大纲》的布局理解作者的治史理念狭隘,排除。 8.下图为 1984 年 4 月,里根总统访华时《时代》周刊的封面,题为 China's New Face What Reagan Will See(中国的新面孔,里根会看到什么).该封面反映出我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因小农生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田野被开垦出来,促使人们在水利 建设中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所谓“并田废,沟洫堙,水利所以作也”,就是这个道理。在夏 、商、西周时代,农田水利主要以排为主,灌为次。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新出现的水利工 程着重于拦洪蓄水.实现人工灌溉。这与禹治水后积水有了很大消退,同时气候的变化,特 别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干旱较为严重有密切的关系。一一 ——摘编自郭松义《水利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水利建设的变化及原因,并说明 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公元 605 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利用已有的经 济实力,征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调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 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
4
D. 仍然由贵族把持垄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罗马帝国时期,皇帝创制法律具有随意性,体现了当时罗马帝国君 主专制的特点,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题干现象并不代表罗马法的衰落,排除。C 项,此 时习惯法已被成文法所取代,排除。D 项,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贵族垄 断法律解释的权力已被打破,排除。 10.16 世纪,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引导人们通知认识自然去认识上帝,他认为上帝是在自然 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显示他自己的。这反映出新教主张 A. 贬抑上帝形象 B. 建立自由信仰 C. 实现政教分离 D. 探究自然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应从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去认识上帝创造世界的 本义,体现了他主张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故 D 项正确。A 项,马丁·路德并 未贬抑上帝,排除。B 项,题干中马丁·路德未提出信仰自由,排除。C 项,题干未提及世 俗权力与教权的关系,排除。 11.1832 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30 个较小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新兴城市,增设了 40 多个选区;一些小选邑被保留下来;有些城市仍然无权选送代表。改革法案保留了选举人的 财产资格,在全国成年居民中选民的比例由 5%提高到 8%。据此可知 A.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B. 土地贵族失掉了政治优势 C. 君主立宪政体最终形成 D. 英国议会改革具有保守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30 个较小选区失掉席位…有些城市仍然无权选送代表…全国成年居民 中选民的比例由 5%提高到 8%”可知 1832 年议会改革成果有限,具有保守性,故 D 项正确。
1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历程,排除。B 项,题干现象反映汉武帝时期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宽松 ,有利于真正人才的选拔,故排除。D 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 3.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宋代坊成为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城市由 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开始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此变化反映出 A. 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B. 商业活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C. 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转入松弛 D. 下层市民开始主导城市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时期坊市分界严格,宋代时期坊市分界打破,出现商业与居住 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城市职能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B 项 ,题干并未体现商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排除。C 项,题干未提及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排除 。D 项,题干强调城市适应一般市民的生活需求,而非下层市民主导城市生活,排除。 4.明朝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由耕织扩大到商业买卖。商业买卖被视作“治生”的合法 手段,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民间也将买卖之事视为“生理”。皇帝也在劝农诏谕中 ;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去忙一些其他的“生理”。这反映了当时 A.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B. 朝廷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民间弃农经商的现象发展普遍 D. 传统思想观念已开始面临挑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明朝以后经商现象被惯以“治生”、“生意”、“生理”并合理化 ,反映传统农本商末思想受到挑战,故 D 项正确。A 项,题干并未体现重商成为统治思想, 排除。B 项,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长期以来并未改变,排除。C 项,题干不能说明民间弃 农经商现象普遍化,排除。 5.经济学家杨小凯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不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 而是因为政府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这一表述反映出 作者认为洋务运动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