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甘露醇发生不良反应的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甘露醇发生不良反应的防治
关键词甘露醇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防治
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具有降低颅内压,眼内压和利尿作用,由于甘露醇静脉作用快,很少发生反跳现象,是降低颅内压安全有效的药物,为治疗颅内损伤,脑水肿的首选药物,也可以用于青光眼及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但是临床应用甘露醇时易出现一些不良体征,如果不能正确预防及处理,易造成不良后果。

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收治使用甘露醇患者1800例,其中各种原因致颅内压升高1800例,成人80%,儿童20%,各种原因致眼内压升高100例,成人98%,儿童5%,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80例,成人97%,儿童3%。

本组引起肾小管损伤及血尿3例,输注时出现头痛、眩晕、视力模糊8例,出现电解质失调现象8例,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甘露醇溶液外渗、局部组织红肿、疼痛116例,其中儿童18例。

讨论
掌握甘露醇的用量及给药时间应用过量、给药时间过长,可导致甘露醇渗透性肾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因为甘露醇在脱水降低颅内压,眼内压。

利尿的同时,还具有降低肾血管阻力,使肾血管血流量增加。

保持肾血管足够的水份以维持其渗透压的扩容利尿作用,所以过量或过长时间应用甘露醇可引起肾小管损害及血尿。

由于本品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在腔内形成高压,妨碍肾小管对水和Na+
的在吸收,也影响集合管对水的在吸收。

所以不适用全身性水肿患者的治疗,仅作为其他的利尿药的辅助药,用以治疗某些伴有第钠血症的顽固性水肿患者,但是在脱水利尿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手足抽搐、四肢无力提示有底钾、底镁、底钙等电解质平衡失调,因引起重视,急需抽血,查电解质。

掌握給药速度:速度过快可引起头痛、头晕、视力模糊。

原因是脱水过快,局部血容量急速增加,致血压升高所致。

速度过慢,不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产生脱水,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护理操作不当引起输注中的甘露醇渗出血管,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出现变性、坏死,原因是临床工作中应用甘露醇速度较快、浓度大、对局部刺激性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药物随血浆由血管壁进入组织,形成血肿。

如果不及时处理,红细胞也漏出,此时静脉压多呈增高状态,更加重水肿和出血,实质细胞发生程度不等的变性和坏死。

防治
护理巡视:凡是接受静脉输入甘露醇治疗的患者,均按相应的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定时巡视,观察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变化和单位时间内静脉输入量。

特别是应注意观察输入的血管变化,在穿刺前应对患者或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及家属明白穿刺侧肢体约束制动的意义,并协助观察输液后病情变化。

穿刺点一旦出现液体渗出,立即停止原静脉输液,在及时处理局部损伤的同时,更换输液通道,并及时报告医生。

输注药物后,严密观察患者神志。

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及瞳孔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必要时精确记录24小时尿量,对昏迷或行动受限患者需要预先插好导尿管或准备好排尿措施。

应用甘露醇静脉输注前,应认真检查有无结晶及变质,温度降低时有结晶析出,特别是冬季,细小的甘露醇结晶输入静脉后,易出现静脉栓塞等不量反应,在冬季甘露醇应加温后使用,以防止肾小管闭塞,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需加压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压力过大易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出现空气栓塞,大量空气进入静脉,空气随血流被带到右心房内将阻塞肺动脉的入口,引起严重缺氧,所以原则上输注甘露醇时不加压,如果根据病情必须加压时,派护士守护在旁,如果发生空气进入静脉内时,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避免空气完全阻塞肺动脉,由心脏的跳动将空气混为泡沫分量进入肺动脉。

掌握甘露醇的用量和给药速度,治疗脑水肿及青光眼成人1~2g/次,于1小时内输注完每4~6小时可重复给药,儿童1.5g/(kg·日);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首先静脉滴20%甘露醇100ml,3~5分钟内输往完;如果出现渗透性利尿作用可每日静脉输注100~200g,若2小时吴利尿作用,则表示应用甘露醇无效,需改用其他利尿药。

甘露醇渗出血管,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疼痛的处理方法:因本组均为早期发现病例,于24小时内同时附加冷敷处理,而后在皮肤部位用碘伏消毒,再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局部涂抹,涂抹药物的范围:超过损伤皮肤边缘3~5cm,1~2天后完全愈合。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输注甘露醇前用生理盐水5~10m冲管,输注甘露醇后,需静脉留置针封管时也要用生理盐水5~10ml冲管。

避免甘露醇与肝素钠混合。

参考文献
1杨宝峰,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