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要精简,才能高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课堂要精简,才能高效
作者:周勇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86期
十年以前,我还仅仅是一位年少轻狂、懵懂无知的高中学生;十年以前,我还正与成千上万的高考学子埋头苦学、争过独木桥;十年以前,我们深受“应试教育”的折磨;十年以前,我们还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我们背负沉重的学业负担,我们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我们的课堂除了枯燥就是乏味……
如今,我成了一位教师,成了一名光荣的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者。

回顾这十年来,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在这短短的十年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的这艰辛与光辉、付出与收获并存的十个年头,我不仅仅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和践行者。

这十年来,在政府行为、专家行为、教师行为、学生发展、学校生活、高考改革的行政引领和内在需求的拉动下,高考成了副产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真正实现了发展学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新格局。

课改十年,从最初的自上而下、从最初的政府要求和专家呐喊,到如今的自下而上、到如今的群雄并起、草根自救,我们欣喜地看到:课改十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课堂的变化。

十年的课改成就告诉我们:课堂才是课改的支点,唯有自主、高效的课堂才能撬动整个教育的变革,才能托起中国教育的未来。

那么,怎样才是自主、高效的课堂呢?对于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结合我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学数学课堂要精简,才能高效。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这里生源紧张,环境闭塞,条件落后,我们只有全面推进课改、建构精简的高效课堂,才能找到出路。

结合中学数学的学科特色,要想课堂精简、高效,教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要精简,课堂才能高效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乍一看,好像增加了我们老师的压力。

其实仔细领会,我们就可以看出,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挖掘出这三个目标,而是有重点地提炼出其中重要之一、二。

以前,老师们总是对照教材,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老是抱怨内容多,上不完,常常会拖堂,学生不仅不领情,反而怨声载道、恩将仇报,甚至讨厌老师、厌恶学习。

这种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更累的课堂完全与新课改的要求南辕北辙。

可是,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减少,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处理教学目标,一节课成功的起点便是教师精细地提炼教学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备课时,更新观念,杜绝面面俱到。

而是反反复复地琢磨,突出重难点,把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两相融合,提炼出最精简、最可行的教学目标。

唯有这样,才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师生都能在课上从容面对,教师能有充足的时间精讲必讲的内容,才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他们乐于学习的内容。

如果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必定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精简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呼唤。

新的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已经悄然转变为引导者、指路人。

教师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就要精心备课,给自己找出好的引导途径,为学生指出好的学习方法,备精、备细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内容要精简,课堂才能高效
“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该如何“备教材”呢?“备教材”就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既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超越教材;既要依据教材,又要重组教材。

备课时,要重新梳理教学内容,要对教材内容忍痛割爱,该精简的就精简,不要让学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去做那些“无用功”。

目前,数学教师们最容易忽视的正好是“精简教学内容”这个环节。

他们往往照抄照搬,讲解例题,让学生完成练习作业。

其实,课本上的例题并非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可能有的例题仅仅适合于大中城市的学生,而并不适合我们这种农村初中的学生。

这时,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生活环境出发,自制教材、自命例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解决这类与他们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精简教学内容不仅是一门教育科学,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位成功的中学数学教师必定是一位善于合理剪裁、大胆取舍、精简浓缩的教师。

精简教学内容,就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最有价值的地方,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始终明确学习目标。

只有学生头脑清醒,才能知道每一节课该学什么,怎样去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方法要精简,课堂才能高效
高效教学法是当今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实践者的视野之中。

谁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对于如何认识教学方法,如何取舍教学方法,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教师报》早在几年以前就发起过“教学方法孰优孰劣”的讨论,引起了广大读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热切关注。

通过这场讨论,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元素,其地位、功能和作用相当显著。

这场讨论对于梳理和澄清有关教学手段的功能认识,指导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讨论的最终结果是:教学手段应拒绝孰优孰劣的简单判断,教学手段的选用应该回归
到课堂的本真。

真正的教学效率体现在还原课堂清新、自然的本色,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教学手段,把课堂进行化繁为简,去伪存真。

精简数学课堂,就是要采用灵活应变、言简意赅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尽量排除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及时进行数学化引领。

当我们热衷于动手操作时,要精益求精,砍去价值不高的操作环节,用想像、推理等数学的思考来替代。

只有精简过的数学课堂,才能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只有具备精简教学方法的意识,才能精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才能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学生拾级而上,逐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精简的数学课堂,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精简数学课堂,就是要数学课堂简单到极致;精简数学课堂,就是要剔除数学课堂中的喧嚣与华丽,始终保持简约的风格、气质和内涵。

唯有精简,才能一目了然;唯有精简,才能优质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