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难点问题及路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难点问题及路径探讨
张卫东
【摘要】柴达木地区是青海资源开发和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它承担着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重任.近年来,柴达木地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中遇到了许多难点问题,特别是高端产业链链接受到技术制约,一般产业链链接后出现了产品过剩现象.因此,要加大柴达木地区先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探索,夯实发展基础,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拓宽产业链,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期刊名称】《柴达木开发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柴达木;循环经济;问题及路径
【作者】张卫东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发展战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柴达木地区是青海资源开发和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它承担着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重任。

该地区先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定位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废物排放量,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

但是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时,遇
到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层次较低等难点问题。

特别是高端产业链链接受到技术制约,一般产业链链接后出现了产品过剩现象,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加大柴达木地区先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探索,进一步理顺重点产业发展理念,夯实发展基础,完善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拓宽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资源损耗,提升产品档次,推进循环经济高端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一、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成就
近年来,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区域资源为依托,构筑盐湖化工、油气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综合开发、深加工利用为主导的矿产业体系。

(一)依托格尔木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油气天然气、盐湖等资源,建设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

着力构建以有色金属化工、油气化工、盐湖化工、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延伸了盐湖化工、油气天然气、有色金属产业链,搭建了钾肥生产基地。

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技术,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建设一定规模的丙烯生产线,生产有市场空间的化纤原料和新材料产品,提高原油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水平。

(二)依托大柴旦、冷湖、茫崖等地区的盐湖、油气、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建设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

着力发展煤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产业,初步建立国家重要的盐湖化工、碳化工和铅锌产业基地。

(三)依托德令哈地区的碱资源、石灰石等资源,建设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

着力构建以盐湖资源开发综合利用为重点的两碱化工、新型建材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盐碱化工产业基地。

(四)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茶卡、柯柯盐湖钠资源,建设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

以资源综合开发为重点,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天峻木里煤炭资源,构建煤焦化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接,链接煤化能源、盐化工、建材产业链,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五)依托丰富的黄金资源,大力发展黄金产业,选择了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设施较完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都兰县香日德镇建设黄金产业园区。

延伸产业链,提升黄金生物提炼技术,着力建设黄金采选、粗炼、精炼,不断提升黄金产业发展的水平。

同时,以特色生物产业为基础,发展柴达木地区农牧业产业,构建高原特色生物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依托枸杞资源,发展枸杞产业,建设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加大有机枸杞种植面积,加强枸杞鲜果冷藏、冻干、枸杞汁提取、枸杞烘干、枸杞产品的深加工等。

依托柴达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培育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壮大太阳能综合利用、风电等新兴产业。

二、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
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难点问题集中表现在资源综合利用层次较低,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较低,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缺失,高层次人才短缺,资源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

特别是高端产业链接受到技术制约,一般产业链链接后出现了产品过剩现象,严重影响了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资源综合利用层次较低
由于柴达木地区资源精深加工技术落后,科技支撑能力低,产业链不长,资源回收能力不高,综合利用层次较低,资源的多种有用成份尚未得到开发,废弃物未能得到循环利用,尾矿回收利用进程缓慢,使得产业发展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

随着柴达木地区矿业经济稳步推进,产业集群的关联交叉必将产生诸多问题和矛盾,将直接导致资源的开采加剧,在产出大量工业品的同时,势必带来废水、废气、废弃矿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过度开采进一步加大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难度,发展
过程中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治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突出问题。

(二)科技支撑能力较低,产业链接进程缓慢
推进循环经济、资源采选与精深加工、建立产业链,需要各类高层次人才队伍、技术和生产工艺支撑。

由于柴达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较低,缺乏产业链链接的技术、工艺,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初步完成了在采选矿阶段产业链的链接,但尚未有对各种共生和伴生矿种进行提取和分离的完整技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层次低;二是部分企业正在寻求资源精深加工阶段的先进技术工艺来延伸产业链,但产业链接技术、工艺研发能力弱,推进速度缓慢;三是部分企业正在探索对废弃矿石等资源提取、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循环利用和安全排放,但推进面狭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总体上柴达木地区产业链接技术研发和引进能力较低,链接产业链的进程缓慢,严重制约了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水平。

(三)融资渠道狭窄
当前,柴达木地区的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十分困难。

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和金融企业追求近期收益,融资方式单一。

金融机构信贷机制不灵活,信贷投放主要倾向优势企业和中长期大项目;生产企业融资渠道不宽,除银行贷款外,尚未有其他融资方式或投入资金,招资、引资、扩资能力不足,也不愿意研发深度产业链接技术,只是短期开发资源,生产初级产品,产业发展战略不明朗。

各类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融资程度低,致使部分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进展缓慢。

(四)有效的产业扶持发展政策缺失
柴达木地区虽然制定出台了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措施,但产业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很少,对循环型企业和产业链链接的支持力度不大,产业扶持发展的方式单一,措施不力。

一是柴达木地区的产业规模、影响力不大,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的难度特大;二是我省经济发展效率不高,财力不足,扶持产业发展只能采用“撒胡椒面”
方式,当地企业尚未有高端产业发展技术,单个企业无能力解决高端产业链链接问题,致使部分产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就止步不前,产业高端链接困难重重。

如,昆仑玉产业、枸杞产业,到了多产业耦合链接或探寻下游链条时期,受到产业链接技术影响就止步不前,产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后又回归走上了原材料输出为主,精深加产业在省外完成的老路;三是目前尚未制定合理征收生态补偿税费的优惠政策,现阶段征收生态补偿税费时,尚未考虑原生矿品位高低因素,实行一刀切。

这样原生矿品位较高的成本低,原生矿品位较低成本就高,出现了事实上的不合理,不利于难采难选矿的开采及尾矿循环利用,挫伤了部分矿山企业缴纳税费的积极性。

生态补偿税费分配时采取先征后返的办法,上级有关部门按全省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一揽子工程进行分配,征收税费主要用于循环经济发展及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上,具体返还给矿山所属县的金额有限,地方政府所得实惠有限。

因而地方政府督促征收生态补偿税费的积极性不高,实际征费的金额不足,企业长期拖欠生态补偿税费的现象经常存在。

(五)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
由于受自然条件艰苦、科研环境特差、工作待遇低下等因素影响,柴达木地区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难以引进和培养高端产业链链接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不愿来柴达木地区进行课题研究,来了也留不住,工作一两年后就走人。

如,2014年柴达木地区一镇卫生院三名专业技术人员在该镇工作一年后辞职再考试就业。

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如此,何况是高层次人才。

总体上青海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很差,相关方面对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很低,造成恶性循环,挫伤了专业人才科研的积极性,致使整体产业链链接技术不高,直接制约着资源转换战略的深入实施,阻碍着循环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六)资源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使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区、部分产业园区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

在公路方面。

虽基本形成了以格尔木、德令哈、都兰等市(县)为中心,通往各乡镇、产业园区的公路交通网络。

但市(县)与主要矿区的公路建设滞后,公路密度不高,特别是部分园区公路建设速度缓慢。

在铁路方面。

区内最主要的一条铁路主线就是青藏铁路线路,有一定的货运能力,年运力达到了5000万吨,但它只能保证主要产业领域的重点货运,铁路运营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地方铁路建设能力低下。

在民航方面。

航线少,航次少,运营成本高。

在水资源方面。

常年干旱少雨,盆地外水源补水缺少,水资源相对缺乏,全区的水回用率较低,部分工业用水使用地下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与水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如果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地下打井工业用水,势必影响柴达木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路径
加大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进一步理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强舆论引导,夯实发展基础,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拓宽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推动产业间的融合与共生,提升产品档次,推动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一)舆论引导——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前提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运行进程、产业技术需求等方面,导向科研机构或研究人员跟踪研究产业发展技术和生产工艺,引导企业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绿色发展意识,加大研发高端产业链链接技术和工艺,逐步形成循环利用资源的生产方式、模式,为先行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企业先行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宣传作用,把节约回收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纳入企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强化宣传引导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政府
相关部门定期公布先行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有关信息,强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宣传作用。

(二)夯实发展基础——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基石
争取国家和省上有关项目支持力度,将把柴达木地区的园区、主要矿区的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配套管网、道路、电网、通信等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项目支持范围,加快区域内机场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及柴达木地区支线铁路等建设力度。

加强水利枢纽、绿洲灌区改造、节水农业项目建设,解决柴达木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用水问题。

进一步支持资源开发区、产业园区、主要矿区的公路建设,重点建设区内高速公路以及具有重要通道功能的国省道建设。

加强电网建设,将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向开发区、产业
园区、主要矿区延伸,实现大电网覆盖整个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项目。

(三)制定优惠政策——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催化剂
制定优惠政策是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一环。

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产业扶持发展的制度,特别是产业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解决产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就止步不前的具体问题。

省政府、州政府制定重点产业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柴达木枸杞产业、昆仑玉产业、黄金产业、盐湖产业、煤炭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多产业耦合链接技术开发的扶持力度,杜绝重点资源开发领域输出原材料为主的开发模式,规定初级产品尽可能省内精深加工利用。

要全面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

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回收利用资源,减少废气、废水、尾矿等废弃物排放,确保高污染企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收回利用达标。

研究出台矿山生态补偿费优惠政策,将矿山企业生态补偿费按原生矿征收改为按矿产品(产值)征费的办法,确保生态补偿税费征收的公平性。

提高矿产原产地政府分成比例,征收办法以先征后返改为按比例上交,留予地方政府所需税费,实行专款专用,提高
交税费的积极性,保证生态补偿税费按期如数征收。

(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保证
立足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基础,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政府、企业、社团组织要通过聘请科技顾问、返聘挂职干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引导高层次人才向重点产业领域集聚。

着力培育高端产业链、重点产业领域多产业耦合链接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加大产业链接技术的研发,设立产业耦合链接技术研究课题,对多产业耦合链接技术攻关课题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全力推进高端产业链链接。

充分利用柴达木地区大中型企业现有的技术设备优势,建成企业开放型课题研究、生产试验室,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攻坚克难提供保障。

通过建立产业耦合链接技术攻关研究中心,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广泛研究,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和创业潜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科技创新——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支撑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延长产业链,有效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高效利用资源的多种有用成份,鼓励企业循环利用尾矿、废水等,保障后续资源供给能力。

建立柴达木地区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园,搭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集科技人才培养、课题攻关研究、生产试验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研究室、科研机构入园开展技术攻关研究,研发一批高端产业链链接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并重,把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重点对高端产业、多产业耦合链接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积极主动提供企业高端产业链接项目申报、科技评估、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科技研发基地,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急需的关键技术难题,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企业科技发展水平。

强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以提升生态保护和
产业链链接技术为目标,积极研发和引进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产业一体化开发链接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环境工程技术等为重点的一批具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能力。

要广泛推介先进的产业发展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

如,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成功应用无毒提金剂进行尾矿综合回收利用,增加了企业效益,促进了矿山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形成新型矿山发展理念。

同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监督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

(六)拓宽融资渠道——先行推进循环经济的关键
先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资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柴达木地区企业生产规模不大,地方财力十分有限。

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投融资政策,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银行、政府、企业三方合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上市,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作用。

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参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关键,积极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集团公司投资,参股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推进循环经济。

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坚持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柴达木报,2010-04-16.
[2]景芳,青海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思考,革与战略,2011-12-20.
[3]李莎莎,格尔木跨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柴达木日报,2013-12-10.
[4]王晓霞,我国地方政府集群升级政策的问题探析,科技管理研究,2013-03-08.
[5]武磊,循环经济评价与政策,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
2014-0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