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8羿射九日同步练习北京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羿射九日
一、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安( )射()凉()
按()谢( ) 晾()
考( ) 留( ) 乱()
烤( ) 流( )恬()
二、坚定坚决坚持
1、我们应该( )自己的正确意见。

2、白求恩大夫()地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我不能离开。


3、朱总司令()不肯住宽敞明亮的住房。

鼓舞鼓励
4、要不是你的勇气()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5、老师()我说:“只要你坚持努力,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

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卖瓜人笑着迎上去说老大爷买西瓜吗我的西瓜可甜啦
2.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物品我也不例外你要问我喜欢什么当然是玩具小汽车了
答案:
一、安全射击凉爽考试留着很乱
按照答谢晾晒烤肉流水恰好
二、1、坚持 2、坚定 3、坚决 4、鼓舞 5、鼓励
三、1。

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卖瓜人笑着迎上去说:“老大爷,买西瓜吗?我的西瓜可甜啦!”
2。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物品,我也不例外。

你要问我喜欢什么,当然是玩具小汽车了。

路旁的橡树
17。

账单
一、生字组词。

账()填()款()付() 邮()愿()偿()惭()酬()寄()
二、按要求写出四个字的词语各三个。

1、描写春季: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描写夏季: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描写秋季: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描写冬季: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连续陆续继续
1、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级”。

大家表示不能骄傲,要()为集体争荣誉.
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地走进教室。

3、李小明已经( )三年获得了“优秀队员"的称号。

答案:
一、账单填空钱款付账邮件心愿有偿惭愧报酬寄信
二、1、春暖花开花红柳绿鸟语花香
2、烈日炎炎倾盆大雨骄阳似火
3、硕果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4、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大雪纷飞
三、1、继续 2、陆续 3、连续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词语,积累词语的能力.
2。

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
2。

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
3。

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
1.提问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指名说)
2。

从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3。

今天,我们来进行讲故事比赛——“小小故事会”。

参赛要求有以下几点:
(1)故事内容以寓言故事为主,尽量做到不照着稿子念读。

(2)讲故事时,要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

(3)讲完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收获。

4。

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派代表上台参加终极对决。

5。

学生评选“故事大王”,教师颁奖。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课件出示:①源源不断津津有味②无忧无虑无边无际
(2)学生读词语,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

(①叠词:AABC式②无……无……)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2。

句子练习.(课件出示两个例句)
(1)学生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写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明确加点的部分是带有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例句,读出人物的语气,可以适当加上动作、表情。

(4)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好人物的语气。

(5)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6)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补充得好.
三、学写通知
1.读样例,了解通知的写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通知,完成填空,了解通知的内容和格式。

①时间:②地点:③参加人:④事情:⑤通知人:⑥通知时间:
(2)互相交流,了解通知的格式:通知属于应用文,应用文有严格的格式,第一行正中间写上“通知”二字;第二行起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内容;右下方分两行写署名和日期.
2.学写通知。

(1)学生根据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写通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利用投影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

课件出示:艳植舞最静霜扁集
2.互相交流找到这些字的特点.(横画或竖画较多)
3。

互相交流书写这样的字应注意什么?(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4。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艳”“最".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学习“日积月累”
1。

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成语。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师生评议.
2。

讲述成语所包含的故事,简单理解,把握寓意。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成语,交流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分享故事的寓意。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3。

熟读并背写。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词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字词句的感性世界",让学生成为语言表现的鲜活元素。

用色彩丰富的“字词句”教学装扮语文课堂,我们会看到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夜书所见》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夜书所见》。

现在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几方面阐明我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夜书所见》是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

也就是要抓住重难点,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理念是先导,基于以上目标我说说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现代古诗教学注重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

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渗透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有诗,激发读诗的热情。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
一、课前活动,接近文本大量背诵学过的古诗
提醒古诗的节奏与感情可以适时夸张。

这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联系以前的古诗激起学古诗的热情.
二、引题,走入文本,准确地朗读古诗
A 。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B。

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

C。

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

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深注意平、翘舌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这是渗透《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D。

指名三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

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
三、深入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A.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灯儿童捉蟋蟀
B。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借助注释知道的.对,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

现在开始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学习古诗.
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

C.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

你们捉过蟋蟀吗?捉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

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

)听你们一读勾起了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像看到了什么?(儿童捉蟋蟀)
D.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

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见过梧叶吗?(对比想象学校的梧桐)秋天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

E。

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

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这里利用语言,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情),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

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人叶绍翁(讲小故事,简介作者)。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就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虑,可我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

我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的读一读。

四、挖掘文本,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背诵古诗(齐背,分组比赛背,)注意字音。

这也是落实课标的第二学段的古诗学习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