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自行车馆施工新技术应用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某自行车馆施工新技术应用总结**自行车馆主赛馆采用了“贝姆”系统金属屋面, 屋盖采用大跨度双层焊接球球面钢网壳结构, 由24组摇摆人字形钢管柱支撑, 总重量约2000t, 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焊接球钢结构屋盖。

施工中通过采用有粘结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大跨度钢网壳外扩拼装与拔杆接力整体提升安装技术、大直径巨型环梁系统高空原位散拼安装技术、木质赛道安装技术等, 并应用亚麻地板和水泥透水砖等环保材料,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工程已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和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

**自行车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建场馆之一, 可容纳观众6000人, 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座配备国际标准木质赛道的室内自行车赛馆。

该工程位于北京市**山区**管理中心基地西侧, 交通便利, 环境宜人, 规划用地面积约6.65hm2, 由主赛馆和裙房两部分组成, 总建筑面积33320m2。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为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由中国**开发总公司总承包施工。

1工程概况
1. 1建筑工程概况
**自行车馆主赛馆局部地下一层, 地上三层, 建筑平面外围呈圆形, 中心赛道呈椭圆形, 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株绽开的向曰葵。

局部地下一层为要员紧急避险处及消防水池, 层高4m, 基础最深处标高一5.10m。

地上从内到外, 按照内场→赛道→看台→附属用房的顺序, 依次错落布置三层。

一层集中了绝大部分管理、接待、办公、休息、技术支持、设备机房及交通辅助用房, 层高6m, 局部7m;二层是椭圆环形主赛场, 中间为内场及环绕内场的250m长、7.5m宽的国际标准木质赛道, 在赛场7.0m标高处设置有环形的休息大厅, 层高6.06m, 休息大厅周边均匀地布置了作为赛场垂直交通的楼梯、电梯及卫生间等用房, 休息大厅与室外疏散平台相连, 平台与裙房屋面相连通, 人流通过裙房的室外楼梯最终疏散至广场;三层为看台区平面。

共设置有6000个坐席, 周边布置有电子显示屏及赛时必需的技术用房、保安用房和包厢。

裙房为地上单层建筑。

设有运动员休息室等功能房间。

主赛馆建筑檐高20.8m, 钢屋盖最大投影直径149.536m.最高点标高36.56m。

主赛馆采用了“贝姆”系统金属屋面, 自中心至檐口由三部分构成, 分别为中心核心圈、聚碳酸酯采光屋面和铝锰镁合金板屋面。

采光屋面材料透光率12%, 并设有36扇电动开启天窗, 保证在除正式比赛外的大部分使用条件下比赛大厅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 不需人工照明, 显著节约能源;天窗在火灾报警条件下可自动开启, 实现比赛大厅防排烟功能, 还可在人工指令下根据天气状况随时开启或关闭, 实现比赛大厅的自然通风(图2、3)。

外墙装修采用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和金属铝板幕墙的组合。

室内顶棚作法包括“乐思龙”格栅吊顶、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硅钙板和石膏板吊顶、防水乳胶漆涂料等: 墙面作法包括干挂花岗岩、抛光通体砖、木饰面板、软包饰面等;楼地面作法包括花岗岩、亚麻地板、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地毯、防滑地砖、抛光通体砖、复合木地板、水泥地面等。

室外集散广场、停车场和林荫广场大量使用了水泥透水砖、植草砖等环保节能材料, 设有多处景观照明, 为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绿化环境和休憩场所。

1. 2结构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建筑安全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一级, 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按照9度抗震要求设防。

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主体结构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并应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主赛馆屋盖采用大跨度双层焊接球球面钢网壳结构, 由24组摇摆人字形钢管柱支撑, 整个屋盖的重量通过人字柱下部的铸钢支座传递给混凝土结构。

1. 2. 1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类别包括为HPB235、HRB335和HRB400。

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0.00以下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其中消防水池、电缆夹层的底板、墙体和顶板, 人防层的底板和墙体混凝土抗渗等级P6。

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60。

主赛馆和裙房的主体结构均设置了多道800mm宽的后浇带(图4)。

主赛馆一层室外24根直径1. 3m的圆柱和二层交通平台外围周长400m的混凝土垂板均采用饰面清水混凝土。

1. 2. 2预应力
本工程结构体量庞大, 而且结构全部现浇为一个整体, 主体框架部分未设永久伸缩缝, 设计采用了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筋一部分用于平衡外荷载, 满足构件强度、挠度、抗裂或控制裂缝宽度要求为主, 另一部分以施加约束、限制温度应力产生的变形为主。

本工程预应力筋包括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 其中看台区环梁为混合配筋, 既配置有粘结强度预应力筋, 又配置无粘结温度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均采用фs15.2低松弛钢绞线(fptk=1860N/mm2)。

1. 2. 3钢结构
本工程圆形钢结构屋盖水平投影直径149. 536m, 钢网壳跨度133. 06m, 矢高14. 69m, 网壳厚度2. 8m, 整个屋盖系统由双层焊接球球面网壳, 全封闭相贯线节点钢环梁, 24组向外倾斜15°、高度10. 35m的人字柱以及24组球铰可转动铸钢支座组成, 总重量约2000t, 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焊接球钢结构屋盖。

钢管和钢板材质为Q345C, 铸钢支座材质为ZG230—450, 安装螺栓采用4. 6级普通螺栓, 材质为Q235C;电焊条采用E5016/E5015, 焊剂采用HJ431/HJ402, 焊丝采用H08MnA/H10MnSiMo/H10Mn2。

结构肋环梁节点为焊接刚性节点, 一级全熔透坡口焊缝;焊接H型钢的T 形接头为二级全熔透坡口焊缝;圆管相贯节点的趾部区及两侧区的钢管相贯焊缝采用二级全熔透坡口焊缝, 节点根部区的相贯焊缝采用三级部分熔透坡口焊缝。

钢板、型钢、圆钢管、铸钢件的对接焊缝为一级, 支座处的所有焊缝为一级, 其余对接焊缝为二级, 角焊缝为三级。

钢构件采用喷丸除锈, 修补时采用手工机械除锈, 除锈等级Sa2.5和St3。

室内钢结构防腐作法为无机富锌底漆80μm, 环氧树脂封闭漆30μm, 环氧云铁中间漆100μm, 可覆涂丙烯酸聚氨酯面漆60μm;室外钢结构防腐作法为电弧喷铝150μm, 环氧树脂封闭漆30μm, 环氧云铁中间漆100μm, 可覆涂丙烯酸聚氨酯面漆60μm;支座、铰轴等部件均采用电镀或热浸镀锌防腐底层。

钢结构设计耐火极限为人字柱3h, 钢屋盖2h。

室内钢结构防火作法为无机富锌底漆80μm, 环氧树脂封闭漆30μm, 环氧云铁中间漆50μm, 超薄型防火涂料2~2.5mm;室外钢结构防火作法为电弧喷铝150μm。

环氧树脂封闭漆30μm, 环氧云铁中间漆50μm。

耐候超薄型防火涂料2~2.5mm, 可覆涂丙烯酸聚氨酯面漆60μm。

1. 3机电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现代高科技智能化的自行车比赛场馆, 专业系统齐全, 功能强大, 主要设备安装专业系统除了常规建筑包含的给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中水系统、管道分质直饮水系统、废水排水系统、无压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动力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以外, 在建筑智能化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子系统.。

综合安全防范系统(SAS), 综合布线系统(GCS), 数据网络系统(CNS), 卫星接收与有线电视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BAS), 会议系统, 售验票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EMS),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体育竞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EISS), 建筑设备管理集成系统(BMS), 程控交换机系统.无线通信系统, 电子显示屏系统, 时钟系统, 比赛专用系统。

在本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方面, 广泛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中水处理系统、新型高效制冷空调机组、探测器及消防水炮、赛场专用节能灯具等绿色环保设计和产品, 在提高工程科技含量的同时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1. 4节能环保技术
**自行车馆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

工程在设计上即融入了环保节能的理念, 优先选用了有利于环保节能的建筑结构作法、专业系统和设备, 比如采光屋面的设计、饰面清水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系统等, 经统计共有27项相应的设计内容。

在施工中优先选用了环保节能的材料和方法, 比如巨型钢结构的安装采用人工推动绞磨牵引拔杆的方式提升动力, 不消耗任何能源;模板多采用玻璃钢平板、定型钢模板、竹胶合板等材料, 尽量减少木材的消耗;在装修材料方面选用了亚麻地板、水泥透水砖等可再生的环保产品等。

这些措施均起到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材料损耗”的积极作用。

在施工现场的规划和管理方面, 充分考虑“节水、节地、节能、节电”的原则, 比如临时设施均采用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活动板房;利用基坑开挖的土方进行了场地平整;现场用水、用电器具均选用了节能型产品;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分拣回收处理, 无法回收的按照环保要求进行了妥善处理等。

2施工概况
2. 1施工特点和难点
2. 1. 1体量、规模大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3320m2。

为满足自行车比赛的建筑功能。

单层面积达17000m2, 开间和进深大, 柱网布置复杂, 异形节点多且设有容纳6000坐席的整体现浇混凝土看台。

2. 1. 2质量标准高
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

要求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我国目前建筑施工的最高水平, 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主题。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 确保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奖和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

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2. 1. 3建筑造型新颖
本工程造型新颖, 从空中鸟瞰, 像一株盛开的向日葵, 建筑平面曲线多, 主赛馆拥有250m长的马鞍形环状赛道, 由3480个平面坐标点控制;结构构件异形截面多。

弧形墙、梁多。

2. 1. 4大量采用高效预应力技术, 与混凝土结构穿插施工, 工艺复杂
主赛馆采用“车辐式”环形无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环轴线直径为126.4m, 周长为397m。

主体框架从内场一赛道一综合区一看台, 错落布置(图5)。

由于看台和综合区混凝土整体连续浇筑, 设计未留置永久性伸缩缝, 采用了多构件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的综合应用技术, 超长弧形环梁和环墙给预应力的铺设和张拉带来了困难。

2. 1. 5巨型钢结构屋盖
本工程巨型钢屋盖钢网壳跨度133.06m, 矢高14.69m, 网壳厚度2.8m, 环梁周长达418m, 整个屋盖系统总重量约2000t, 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钢结构屋盖。

这些特点给钢结构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 1. 6木质赛道安装标准高
本工程是符合国际自行车联盟竞赛标准的现代化自行车赛馆, 其木质赛道采用德国专利技术, 在国内还属于首次安装, 安装标准高, 技术难度大。

2. 1. 7金属屋面造型独特. 功能丰富
主赛馆采用“贝姆”系统金属屋面, 屋面造型呈飞碟形, 兼具防水、隔热、保温、吸声、采光、通风、排烟等多重功能, 需要进行详细的深化设计和严密的施工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2. 1. 8建筑智能化高. 专业性强
本工程要满足奥运会比赛的使用功能, 设计有多种功能房间和多套与专业比赛相匹配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施工标准高, 专业性强。

2. 2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本工程采用了覆盖所有十项新技术的33项具体应用项目。

在这33项新技术中, 有的是直接推广应用建设业十项新技术的具体项目, 比如粗直径钢筋滚轧直螺纹机械连接、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SBS防水卷材的应用等, 同时也有针对本工程独特的设计特点和施工难点而自主研究开发的新技术, 主要包括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大跨度钢网壳外扩拼装与拔杆接力提升结合安装技术、“贝姆”系统金属屋面安装技术、铸钢支座预埋件安装技术、木质赛道安装技术等。

3施工中主要创新技术
3. 1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本工程首层外围24根直径1.3m、高5.73m的圆柱和二层周长400m的垂板设计采用现浇饰面清水混凝土作法。

我们首先编制了《**自行车馆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解决了无施工标准和验收依据的问题施工中从模板设计、混凝±配合比设计、浇筑工艺、养护、成品保护等关键环节出发, 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圆柱采用玻璃钢模板体系, 垂板选用定型钢模板.并对柱头、垂板分格缝、滴水线等细部节点进行了放样设计;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多配比试验, 并通过制作样板最终确定了适宜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坚持样板引路, 通过样板明确了浇筑工艺参数并严格执行;周长近400m的垂板共分24段逐段施工, 采取统一基准, 分段控制的方法确保了整体精度;采取延长拆摸时间、优选石蜡脱模剂等方法, 避免了拆模对混凝土外观造成磕碰损伤的问题;采用包裹塑料薄膜与浇水相结合的养护方法, 确保了养护质量:选用水性混凝土专用保护底漆和水性氟树脂保护涂料, 其主要特点为可保持混凝土自身质感、纹理和色泽, 使用寿命长, 可保持15年不脱落、不变色并起到阻水防护的作用。

饰面清水混凝土圆柱和垂板的成功施工成为本工程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获得了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的高度评价。

该作法节省了装修施工费用, 只需在混凝土表面涂抹一层保护剂即可, 经济效益良好。

3. 2有粘结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
本工程主赛馆采用了环形超长无缝“车辐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裙房采用超
长框架结构, 最长的左裙房长度为112m, 在结构施工中采用了预应力技术。

根据结构受力需要, 分为结构强度预应力筋和结构温度预应力筋两种类型;根据施工工艺不同, 分为后张拉有粘结预应力筋和后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

预应力筋均采用фs15. 2低松弛钢绞线(fptk=1860N/mm2), 预应力锚具采用B&S体系, 张拉端采用单孔夹片锚具和多孔夹片群锚, 固定端采用单束挤压锚具。

预应力筋的张拉根据长度不同, 采用单端张拉和双端张拉两种形式。

张拉端根据构件部位, 分别采用外露和不外露方式。

主赛馆设计有多道超长环梁和环墙, 构件中同时配置有普通钢筋、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预应力筋, 施工组织和操作难度较大。

在预应力筋的排布、搭接、线形控制、张拉时机等方面采取专项技术措施, 比如根据后浇带的位置、数量和浇筑时间制定了预应力筋张拉的批次和时间;环梁中的预应力筋采用了同层每圈错跨布置、两端张拉的布置方式, 对于弧形交接部位采用了分段搭接的方法, 避免了配筋过于集中的问题;采用了工具式抱卡确保预应力筋的线型准确等, 均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为实时监测和检验环梁预应力施工的效果, 选用美国基康公司生产的BGK 一4200埋入式振弦应变计对混凝土的温度和变形进行检测, 采用BGK一408读数仪采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 分析结果验证了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效果, 确保了结构的安全。

有粘结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本工程中完美的结合, 成功地解决了超长无缝结构的裂缝问题.同时减小了构件截面, 实现了大跨度大空间的设计意图, 降低了工程成本。

3. 3大跨度钢网壳外扩拼装与拔杆接力整体提升安装技术
主赛馆钢网壳跨度133. 06m, 矢高14. 69m, 网壳厚度2. 8m, 正放四角锥焊接球节点, 网格尺寸约4m. 总重量570t。

钢网壳安装采用外扩拼装与拔杆接力提升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逐圈外扩、逐步提升, 分别设置内环、中环、外环三圈拔杆, 拔杆由绞磨牵引, 通过人工推动绞磨提供动力。

首先在高度5. 0m的混凝土平台上由中心开始拼装网壳, 随着网壳的外扩拼装, 逐圈向外扩散。

当周围无法向外继续拼装时开始提升, 每次提升高度满足外扩2~3圈的要求, 依次循环。

内环共设置8根拔杆, 采用ф325×8钢
管, 布置在直径约40m的圆环上, 提升网壳最大直径范围为72m. 重量190t:中环共设置14根拔杆, 采用ф450×10钢管, 布置在直径约70m的圆环上, 提升网壳最大直径范围为103m. 重量400t;外环共设置24根拔杆, 采用ф450×10和ф480×8钢管, 布置在直径约90m的圆环上, 提升网壳最大直径范围为125m, 重量520t。

三圈拔杆以接力的方式完成网壳的提升任务, 内环、中环拔杆分别在中环、外环拔杆完全受力后退出工作并拆除, 整个网壳共分六次完成提升就位, 提升高度12m。

拼装和提升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质量保证措施:对网壳提升过程中的各种受力工况进行了结构验算, 控制了杆件应力比, 对应力比超过0.7的杆件进行了代换或加固:对拔杆系统各种受力状态进行了验算, 根据验算结果确定拔杆截面, 保证拔杆系统在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拔杆转换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分析验算, 保证拔杆接力过程中结构的安全;严格控制网壳杆件下料尺寸精度, 确保下料偏差不超过±1mm, 保证了网壳拼装及焊接后的总体尺寸精度;提升过程中对杆件进行了应力应变监测, 对所有球杆对接二级焊缝全部进行了100%超声波监测。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术质量措施的实施, 取得了理想的施工效果: 所有焊缝100%通过超声波检测合格;520t重、125m跨度的网壳, 提升12m至位, 竖向变形50mm, 中心偏差15mm, 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竖向变形71mm, 中心偏差30mm。

3. 4大直径巨型环梁系统高空原位散拼安装技术
环形管桁架系统钢材材质为Q345C, 是由一圈ф1200×20钢管、三圈ф500×16钢管及ф245腹杆组成的封闭环形相贯线节点连接的管桁架结构, 用于抵抗网壳的水平推力, 传递网壳的竖向荷载, 与直径133m的网壳共同组成屋盖系统, 环梁系统周长418m, 覆盖直径达150m, 横截面宽度11. 1m, 高度6. 6m, 体形巨大, 总重量达764t。

施工中采用高空原位散拼安装的方案, 该方案充分利用了结构特点, 合理地安排安装顺序, 每一圈环梁进行逐段安装、逐段精度控制, 每一圈闭合后再安装下一圈。

首先利用已经安装的人字柱和设置在两个支点之间的H型钢作为承重点安装ф1200环梁, ф1200环梁闭合后即形成了稳定系统。

再以ф1200环梁为
支点安装中环ф5OO及其下方腹杆, 以ф1200和中环ф5OO为支点安装内环ф500环梁及③号和④号腹杆, 最后安装外环ф500环梁及①号和②号腹杆。

每一个施工阶段结构都自身构成稳定体系, 构件的重量也由结构自身支撑, 所有的脚手架平台不承重, 只作为人员操作平台使用, 确保了施工安全, 节省了费用。

外环梁安装时没有搭设满堂脚手架, 而是采用轨道式移动平台, 也节省了大量的设施费.。

环梁在地面组成每四节一个吊装单元, 内环下腹杆、外环腹杆均在地面组对焊接, 减少了高空焊接作业量, 易于保证质量。

环梁部分相贯焊缝焊接作业大多在冬期完成, 进入冬施之前对焊工进行了冬期焊接施工培训和考核, 配备了红外线测温仪、烤枪、保温棉、彩条布等各种冬施物资。

现场根据冬施焊接的规定搭设防风棚, 焊前预热、焊后保温, 并严格控制预热温度和焊接层间温度, 严格执行焊条烘干和领用制度, 保证了焊接质量。

施工过程中采用全站仪, 采用设置千斤顶的方法对环梁标高进行调整, 通过严格控制每一段环梁的安装精度来确保整体安装精度, 使周长418m的环梁一次合拢, 误差仅3mm。

3. 5“贝姆”系统金属屋面安装技术
所谓“贝姆”屋面系统指专门为斜(圆)屋顶设计的以铝合金、不锈钢或紫铜为材料的屋面构造系统。

该系统屋面板采用直立锁边形式, 提供了屋面板表面无穿孔的结构防水构造。

**自行车馆“贝姆”屋面自中心向四周分成三部分, 依次为中心核心圈、聚碳酸酯采光屋面和铝锰镁合金板屋面, 兼具防水、隔热、保温、吸声、采光、通风等多重功能。

铝锰镁合金板在现场压制成扇形板;铝锰镁合金板纵向采用台阶式搭接, 搭接部位安装有封边挡板和密封堵头, 有效地解决了雨水在压力下倒流引起渗漏的问题;横向之间采用直立锁边连接形式, 板材大小卷边搭扣在支架上, 并进行严密的机械咬合。

中间的金属屋面扇形板、采光天窗登普板与外挑檐铝单板和铝合金百叶完美组合, 既协调统一又富于变化, 充分体现了新颖的设计理念。

3. 6木质赛道安装技术
目行车馆木质赛道是由德国舒尔曼设计事务所和舒尔曼体育设施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的国际最高品质的标准木质赛道。

该赛道周长250mm, 弯道半径19~25m, 宽度7.5m。

赛道面层及桁架全部采用西伯利亚松木加工而成, 以满足赛道所需的硬度、防滑性、抗变形能力和防腐蚀能力。

桁架在厂家按照放样图纸精确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 采用坐标法放线确定桁架的位置后安装, 用水准仪抄测桁架表面标高后用木楔找平, 即可确定赛道面层的安装面。

面层板用钉子斜向固定在桁架龙骨上, 面层板之间紧密靠紧, 随着弯道面层的安装需要根据龙骨的间距进行截断, 保证面层的接头在龙骨上。

3. 7赛场灯具应用技术
2008年奥运会自行车比赛将进行高清晰彩电转播(HDTV), 要求在保持高水平照明的同时, 还要考虑更多摄像机机位要求及更严格的眩光控制技术。

本工程赛场照明包括场地、观众席照明及应急照明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选用MVF403/1000W灯具, 效率高达80%以上, 比传统灯具节能15%, 灯具的生产实现了无铅化, 汞含量也大大低于标准要求, 减少了污染隐患。

场地照明光源的色温为5600K, 接近日光色, 显色指数大于90。

也基本等于日问阳光下的显色系数, 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正常发挥和奥运会的高清晰彩电转播要求。

通过对照明设备的灵活控制可以达到不同使用等级的要求, 包括清扫、训练、进场模式、国内比赛、彩电转播国内比赛、彩电转播国际比赛、HDTV转播奥运会比赛、应急彩电转播等。

3. 8消防水炮在主赛馆的应用
**自行车馆主赛馆采用了全自动跟踪消防水炮系统, 在整个赛馆区共设置6台PSDZ30W—LA862型自动消防水炮。

消防水炮系统由探测设备、自动水炮、接口设备、报警处理主机及水泵和管路及其配件组成, 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智能化和高集成性等特点。

消防水炮系统在本工程中的应用是对自动喷水灭火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该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 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当火灾发生时系统可对监控范围进行探测并立即做出反应, 经电脑分析、判断、确认后启动系统喷水灭火。

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定位准确、灭火迅速、水渍污染小、自动化程度高、事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