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材、教学道具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
5. 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自然环境这一块,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答案:我国生物资源的主要特征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也使得农业生产在品种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如南方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北方地区适宜发展小麦种植等。
例题五:请简述我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我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水系发达,生物资源丰富。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也使得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南方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北方地区适宜发展小麦种植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开始学习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位置X 围以及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联系。

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气候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结构分析』这节课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片资料的呈现,以及一些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农业影响的资料个案,来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从而突破重点。

我将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利用“亚洲经纬度图”、“冬夏季风图”等几幅图和对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尝试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的知识。

这一章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对生活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有生活体验和感受,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没有感受,为了让学生对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直观的感觉,设计由“世界园艺博览会”引出亚洲各地系列景观图片,学生由景观可联系相应地区气候的典型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

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北美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自然环境2【学习目标】:1.知道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知道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重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知识梳理】:1.气候特征:受______位置、______位置和______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纬度海陆地形地势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2。

气候分布答案:北冰洋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高原高山东热带季风西部3.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盛行______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_____风,降水丰沛。

答案:偏北偏南4.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季风气候__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雨热同期5。

季风气候的不利影响:季风气候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灾害.答案:水旱灾害6.气候特点: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全年炎热干燥全年高温多雨【知识网络】: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题:请分析以下气候类型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建议。
4.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地图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单来巩固所学知识。
8.反馈问卷:准备一份反馈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以便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气候类型的特点:气温、降水、湿度、风等。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
4.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低碳生活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是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的记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环境的概念、组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概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掌握自然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环境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掌握。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自然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描述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读P7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问题1.请仔细读图,说说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

2.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依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3.根据上述问题归纳亚洲地形特点二、请仔细读图P7图6.8亚洲的地形,找出亚洲主要河流1.看看亚洲主要河流最终流入到哪儿?流入______洋的有:流入______洋的有:流入______洋的有: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3.归纳亚洲河流分布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三、阅读P9图6.11北美洲地形、图6.12北美洲大陆地形剖面图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4、综上所述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是5.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6.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目标自测】1.亚洲地势起伏很大,_________高,___________低。

中部有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高原,其中______________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2.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B、纬度C、气候D、海陆3.亚洲的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和山地B、高原和平原C、山地和丘陵D、平原和盆地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山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土耳其海峡【学习目标二】1、知道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环境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还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究的自然环境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亚洲的地形 ,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是哪类地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 ,活泼气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

B 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 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 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E 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

【抢答】学生查图 ,讨论、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 ,海拔。

【总结】答复较快 ,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 ,丘陵为主。

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上下起伏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 ,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 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平洋湄公河自北向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较长北冰洋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地区气候类型特点景观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常绿硬叶林中部的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下6.2.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水系、气候特点,初步学会简要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归纳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归纳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以及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二、重点和难点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

2.掌握归案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3.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上一节学习认识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本节深入学习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

任何一个大洲,由于范围广大,自然环境较为复杂;自然环境又包括多种自然要素。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设计并没有全面的讲述大洲的自然环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气候三大自然要素;延续本章的编写思路,叙述式课文分析亚洲,活动式课文研究北美洲;内容选择和组织突出归纳大洲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分析大洲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地图和其他图像资料是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主要工具,因此,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体现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节内容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部分。

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忆一忆:世界总共有多少种气候,热带、温带、寒带各有几种?小组讨论回答:11种,热带4种、温带5种、寒带1种,还有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归纳和承转: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后,还需要知道世界气候的空间分布。

找一找:找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和承转:了解世界气候的名称和空间分布,为认识亚洲的气候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然环境【课前】自主学习1.亚洲地跨热、________、寒三带;东临________,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中西部深居____________的腹地。

2.亚洲由于受位置、位置和的影响,气候具有(1)、(2)、(3)的特点;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其特点是①冬季,夏季,降水较多;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写出上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亚洲南部⑥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洲东部③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内陆地区②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马来群岛⑤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阿拉伯半岛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北冰洋沿岸⑨寒带气候终年,降水稀少地中海沿岸⑧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⑦气候气温、降水呈现垂直变化4.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的强弱有关系,易发生灾害。

5.亚洲按地理方位分为、、、、、和六个分区。

6读图;填空⑴世界最高大的山脉②是;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⑵世界第三长河③是;⑶世界最大的半岛⑧是;⑷世界最大的群岛④是;①⑸亚欧的界线:①山脉;亚洲、 和非洲以⑦运河为界。

⑹⑤是半岛、⑥半岛, 它们位于亚洲的南部。

【课堂】速效训练 一、选择题1.有关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B .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 .具备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D .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2.关于亚洲气候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 .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C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D .气候类型单一 3.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4.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 .雨热不同期B .雨热同期C .盛行西北风D .盛行东南风读“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和“A 区域气候资料统计表”,据图表完成5~6题A 区域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5 -10 -2 8 16 22 降水量(mm) 20 10 20 18 22 3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 19 14 9 2 -8 降水量(mm)403525178125.下列关于A 区域的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年温和湿润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全年炎热干燥D .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6.影响A 区域降水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因素D .洋流因素 7.右面的景观图片反映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 二、综合题8.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A⑨(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

(2)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和____________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3)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____气候,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 气候。

亚洲________部和________部夏季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4)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来看,③和⑦最大的差别是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①和⑨最大的差别是_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课后】培优训练1.亚洲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长冬无夏,有的地方雨水丰沛,有的地方常年干旱……这些都说明了亚洲范围广,各地气候差异大。

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B.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均匀,一般没有旱涝灾害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D.北回归线穿过的亚洲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读“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2~3题2.北美洲的气候特点是( )A.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B.气候单一,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C.以热带气候为主,各地气候差异大D.季风气候显著,热带气候面积广大3. 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西海岸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陆位置的影响C.季风的影响D.地形的影响4.亚洲面积和地势起伏特点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下面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单一 B.地形类型单一C.因为死海为最低点,河流多注入死海 D.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差异大5.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最高 B.季风气候显著C.地形以平原为主 D.河流众多,短小湍急读“北美洲地形分布图”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6~7题A北美洲的地形分布图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6.图中A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7.图中A气候类型在太平洋沿岸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大西洋 B.地处北温带C.受山地的阻挡 D.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容易到达读右图东半球图,回答8~9题8.下面是②大洲的相关自然特征,其中不能从图中获得的是( )A.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B.三面环绕海洋C.大部分位于北半球D.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9.下列对图中数字代表大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势起伏大,以高原、山地为主B.②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C.③是发达国家集中分布区D.④是黑种人的故乡10.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积最大的大洲B.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C.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D.受地形的影响,多数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11.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分布最广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向心状流向D.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12.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

下列关于亚洲的 世界之最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B .亚洲东部、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C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D .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13.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亚洲的气候特征 。

(2)下列图2是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与北京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是________。

描述C 气候类型的特点。

⑦⑧⑨①热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热带雨林气候⑥热带沙漠气候⑦高原山地气候⑧寒带气候⑨地中海气候图1图2(3)阿拉伯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如图1中甲、乙两图片);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是。

14.读亚洲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亚洲的大陆部分与________洲的大部分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请据图估算亚洲南北所跨的纬度大约是________度,列举3个亚洲的世界之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明同学通过图中信息,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列________图基本反映了这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状况。

答案详解自主学习1.温、太平洋、亚欧大陆2.纬度、海陆、地形因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温暖3.(由上到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热带沙漠、高原山地4.季风、季风、夏季风、旱涝5.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1)喜马拉雅山脉(2)长江(3)阿拉伯半岛(4)马来群岛(5)乌拉尔山、苏伊士(6)印度、中南速效训练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地中海气候(2)气候复杂多样、季风、大陆性(3)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东、东南(4)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5)气温、地形和地势、气温、纬度位置培优训练13(1)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2)B、全年炎热多雨(3)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形成了山清水秀的景观特点。

14.(1)欧(2)9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3)由于受地形影响,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周边的海洋(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