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卷.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一12月考试
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质点概念的建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 理想化物理模型法
B. 比值定义法
C. 控制变量法
D. 等效替代法
2.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0到t=1s这段时间,质点做匀加速运动
B. 在t=1s到t=3s这段时间,质点做匀速运动
C. 在t=2s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m/s
D. 在t=4s时刻,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在增大
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与规定正方向相同
C.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在减小
D.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4.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
光滑斜面接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可能对小球没有拉力作用
B.小球受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C.若细线对小球有拉力,则这个拉力是细线发生形变产生的
D.斜面对小球一定有支持力
5.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和第3s内加速度方向相同
B.第2s内和第3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C.第4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s内加速度方向与第2s内加速度方向相同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0.2m/s2,则()
A.物体在第5s末的速度为3m/s
B.每经过2s时间,物体速度增大
4.4m/s
C.物体在前2s运动的位移为8.4m
D.每经过1s时间物体位移的增加量相等
7.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和F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
B.物体受mg 、N、F1和F2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N的作用
D.力N、F1和F2的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N两个力的效果不相同
8.关于相互作用力及平衡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平衡力就是相互作用力
C.任何时刻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D.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
9.如图所示,有三段轻绳OA、OB、OC,OA=OB,∠AOB=90°,且A、B端都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轻绳OC的C端连接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绳末端B从天花板取下,保持结
表点O位置不动,使绳O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水平的过程,绳OA上的拉力大小用T
1示,绳OB上的拉力大小用T
表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
A .12T T 、都增大
B .1T 增大,2T 先减小后增大
C .12T T 、都减小
D .12T T 、都先减小后增大
10. 如图5所示,用力F 拉着三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运动,现在在中间物体上加一个小物体,在原拉力F 不变的条件下四个物体仍一起运动,那么连接物体的绳子张力与未放小物体之前相比较( ) A .T a 增大 B .T a 减小 C .T b 增大 D .T b 减小
11.如图8所示,将质量为m 圆柱形重物放在倾角为θ光滑的斜面上,如果在重物的前面竖直放一块光滑的挡板,设竖直挡板所受的压力为F 1,斜面所受到的压力为
F 2。
下列关于力F 1和F 2的表述,正确的
A. F 1=θtan mg
B. F 1=
θtan mg
C. F 2=θcos mg
D. F 2=θcos mg
12.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在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至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 .t 3时刻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 .t 2至t 3时间内,小球速度一直增大
D .t 2至t 3时间内,小球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图8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3.(6分)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依次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进行了相关的测量。
根据所测数据,他们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总重力G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
请根据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__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N/m。
(3)(单选)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时,应保证弹簧竖直悬挂
C. 测量弹簧长度L时,应保证弹簧和钩码均处于平衡状态
D. 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L成正比
14.(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的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钩码,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钩码的总重量,
(1)从图a可以看出,为了正常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要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
(2)图b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完成表格中空白处.
(3)由(2)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v-t图像,并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个数,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F的图线如图d,发现图线不过原点,明显超过了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未平衡摩擦力 B.小车质量的测量出现错误
C.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垫的过低 D.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垫的过高
三、计算题。
(本题共3小题,共3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
位。
)
15.(12分) 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A在后,B在前。
当它们相距x0=12m时,A
正以v A= 16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 B=20m/s向右,它以a =
2 m/s2做匀减速运动,求:
(1)A未追上B之前,两车的最远距离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
(3)若v A=10m/s,其他条件不变,求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
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M,用跨过两个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与之相连,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物块m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重力加速度2
,求:
g m s
10/
(1)OA绳和OB绳的拉力大小;
(2)m受到的摩擦力。
17.(14分)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
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木板的质量M=4kg,木板长L=2.5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N拉木板,g取10m/s2,求:
(1)木板的加速度;
(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3) 假设木板的上表面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N,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需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一12月考试
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 D 3. D 4.C 5.D 6.C 7.C 8.C 9.A 10.AD 11.AD 12.BD 二.实验题
13. (1)0.1 (2)1000 (3)D
14.(1)天平(砝码)、刻度尺(2)0.264(3)0.494~0.497(4)AC
15.解析:(1)以时间t 1两车速度相同,此时相距最远 则有 v A = v B +at 1得 t 1= 2 s (2分)
两车最远距离为Δx= x B + x 0-x A
= v B t 1 +1
2
at 12+x 0- v A t 1=16m (2分)
(2)A 追上B 时为t 2
由2
222
012
A B v t v t at x =++ (2分) 解得
26t s =
(2分)
(3)B 匀减速到停止的时间为:020
102
t s s =
= (1分) 在10s 内A 运动的位移为:0100A A x v t m == (1分)
在10s 内A 运动的位移为:2
0211002B B x v t at m =+= (1分)
因为0A B x x x <+即B 停止时A 还没有追上B A 追上B 的时间为03011.2B A
A
x x x t t s v +-=+
= (1分)
16.(1)以结点O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得cos30cos 60A B F F ︒=︒,sin 30sin 60A B F F Mg ︒+︒=
由以上两式解得10A B F N F ==,
(2)对于m
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得,)
101B A f F F N =-=摩,摩擦力的方向水平
向左
17.(14分)解:(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M m g μ=+ (1分) 木板的加速度:22.5m/s F f
a m
-=
= (2分) 方向与拉力F 的方向一致 (1分)
(2)设作用t 时间后撤去力F ,木板的加速度为22.5m/s f
a M
'=
=- (1分) 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t ,接着做匀减速运动t ',接着做匀减速运动t '到速度为0, 有:at a t ''=- (1分)
2211
()22
at att a t L '''++= (2分) 得:t =1s (1分)
(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块 ,则m F ma =木块 (1分) 对木板:()m F F M m g Ma μ--+=木板 (2分) 木板要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应满足:a a ≥木板木块 (1分) 解得:F ≥25N ,则最小拉力为25N (1分) (计算题有其它正确解法,参照本评分意见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