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湖北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2021年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打赢蓝
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雾霾现象极大改善。结合所学知识,读
图,完成3~4题。
3.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D.日,敦煌的光热电站调动了3 700
多面定日镜,拼组巨幅党徽为建党百年献礼
(乙图)。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
完成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2.定日镜拼组出闪亮党徽与甲图中的哪个过程相关?( A ) 乙
探究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情境探究
材料一 某电视剧中的场景:主人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 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材料二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白天很热,最高平均温度可达到38 ℃,一旦太 阳落山,撒哈拉沙漠的温度就会骤降,夜间的最低平均温度仅为-4 ℃。如果 你要去沙漠旅游,除了携带大量的水和防晒霜,还必须带上一个足够保暖的 睡袋。
(3)根据材料二,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撒哈拉沙漠昼夜温差大的 原因。
提示 撒哈拉沙漠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
方法突破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
1.农业覆膜技术应用的原理即减少地面辐射的损耗,进而增加膜内温度,保 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2.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地形,加之气候较湿润,阴雨天气多,污染 物不易扩散,空气密度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弱。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等, 说明大气受热
1.能够运用示意图、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能 够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提高综合
过程,并解释相 关现象。
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2.通过保温作用的学习,能够分析生活、生产中诸如“温室
[2023山东青岛即墨期中]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
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
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
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
原理是( A )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对流层中的 水汽 、 二氧化碳
等,吸收
长波辐射 的能
力很强。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
二氧化碳等吸收。
2.大气逆辐射 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情境探究 材料一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 还大地”三个环节。下图示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材料二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 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移 民月球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月球移民”难度依然较大,这是因为月球表面 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而夜晚温度可降 到-183 ℃。
A.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B.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C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 第3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抑制膜内外 的热量交换,使得膜内热量不易散失,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地膜的反射率 略高于土壤地表,因此地膜有可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土 壤表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导致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有所下降,但这 些不是提高地温的原理,排除B、C、D。故选A。 第4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 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夏季地温较高,不需要通过地膜来保 持地温;地膜也不能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而增加地温,排除A、D。反射 太阳辐射以降低地温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B。故选C。
活动提示 教材第35页活动“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提示: 1.地球比月球多了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和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2.白天,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不至于过多,温度不 会很高;夜晚,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地球昼 夜温差适宜。 3.白天,由于月球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表面,月球表 面温度很高;夜晚,月球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很低,因此月球 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A.① B.③ C.④ D.⑤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被大 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 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 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大气增温。综上,过程为①→②→④。故选B。 第2题,定日镜拼组出闪亮党徽,主要是因为定日镜反射了照射在镜面上的 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由上题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 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故定日镜拼组出闪亮党徽与甲图中的①或②有 关,A符合题意;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⑤表示射 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故选A。
链接生活 1.太阳能的优点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 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 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现象的原因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 面损失热量多,至清晨近地面气温达到最低,故有“早穿皮袄”的现象。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2.寒露过后气温下降,我国不少农民以前会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防止作物
遭受冻害,其原理是( A )
①增强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 ②增强地面辐射 ③增强大气对短波辐
射的吸收 ④增强大气逆辐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题,晚上温度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多露水。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 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形成露,图中④表示大气的保温作用,故④减弱,D正确。 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故A、B、C错,本题选 D。 第2题,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和大气辐射都属 于长波辐射。农民以前会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二氧化碳增加,增强大气对 长波辐射的吸收,故①正确,③错;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不 能增强地面辐射,故②错,④正确。本题选A。
结合材料探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深秋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危害的原因。 提示 深秋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大气温度低,大气 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低且下降快。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 容易凝华成霜,出现霜冻。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主人公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 点燃柴草的作用。 提示 点燃柴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水汽、尘埃等,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提高大气温度,增强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 保温作用,可预防霜冻。
结合材料探究: (1)根据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大气受热三环节的理解。 提示 “太阳暖大地”即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地暖大气”即大气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还大地”即大气逆辐射将热量传给地面。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月球表面白天温度为什么高达127 ℃。
提示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到达月球表面时不会受到大气反射、 吸收、散射等削弱作用的影响,太阳辐射几乎可以全部到达月球表面。
方法突破 大气的受热 过程和保温作用
1.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高海拔地区、晴天多的地区昼夜温差大的 原因。如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升温幅度大, 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幅度也大,所以昼夜温差大。 2.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最终导致气温升高,即温室 效应,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故称 大气逆辐射

3.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地面辐射损失
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思考感悟 “高处不胜寒”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提示 “高处不胜寒”即地理上的“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其原因为地面长波辐 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距地面越近,得到地面辐射的热量越 多,气温越高,因此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 大约降低0.6 ℃。
效应”等实际问题,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受热过程 A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 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3.直接热源:
地面长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4.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
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C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3题,雾霾笼罩,太阳辐射减弱,气温低,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减弱,A不 正确;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 弱,B不正确;雾霾笼罩,大气的清洁度降低,削弱作用增强,C错误;雾霾出现,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多,返还给地面的也会多,保温作用增强,D正确。故选 D。 第4题,①为地面辐射射向大气的部分,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有关系。② 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太阳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一般来讲,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逆辐射越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①③正确。 故选C。
应用体验
[2023广东广州期中]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 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 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2022年10月8日是寒露节 气。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与露水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D )
(3) 根据材料二,说明月球表面夜晚温度为什么低至-183 ℃。 提示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球表面起 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为什么月球上的气温变化如此剧烈,而地球 上的气温比较稳定。 提示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调节昼夜温差。地球上有大气层,白天大气 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上升缓慢;夜晚大气逆辐 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下降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