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批注”,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指导
着眼“批注”,习得方法,提高能力——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教学例谈
■陈世叶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主编陈先云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编排特点和建议时提到,批注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读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落实“批注”要素,不但能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使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下面笔者结合《牛和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及体会。
一、着眼“批注”要素,把握教学要求
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清晰。
本单元围绕“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语文要素,有层次、有梯度地安排教学内容,由整体到局部,由学习到运用,层层递进,使批注更好地促进阅读。
(一)研教材文本,思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第二单元“提问”阅读策略的延伸和实际运用。
“提问”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并且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还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以解决,通过提问理解课文,加深感悟。
相对于第二单元的“提问”要素,第六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强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文章作批注,“不同角度”指的是文章中写得好的、有启发体会的地方,当然,不理解的甚至是觉得作者写得不够明白的地方也可以作批注。
本单元批注阅读也隐含了第二单元提问策略的运用。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批注时,并不是零起步。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就跟批注有联系,预测时可以进行批注。
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语文要素中也含有批注。
该单元交流平台总结了积累词语的方法“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这里“在旁边写写感受”其实就是批注。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作批注时,要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勾连前期的学习经验,新知联系旧知,旧知促进新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
(二)究学生心理,重阅读体验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储备,批注阅读就是让学生带着自身的阅读背景融入文本,与作者和编者进行积极的对话。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针对这一主题教材编排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文章都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境入手,富有童真童趣,极易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共鸣。
教师引导学生作批注时,就要遵从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主动跟文本融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阅读质量。
二、解析“批注”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批注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遵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联系已有学习经验,创设合理恰适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有效阅读,达成目标。
(一)创设活动,尝试实践
批注式阅读提倡以自身独特的视角品读文章,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尝试、自我修正的过程,是个性化阅读的充分体现。
学习批注时,应该尊重学生的原始认知,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基于以上认知,初读《牛和鹅》文本后,进行了以下学习活动: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课文旁边有许多小字。
师:这就是批注。
平时阅读时的圈画其实就是批注呢!
(勾联前期学习经验,让学生更快走进课堂)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小时候住在奶奶家时也被鹅咬过,非常可怕。
生2:牛看人真的“人比牛大”吗?生3:这么可爱的鹅竟然会咬人啊!
……
学生思考的角度鲜明,个性化理解精彩纷呈。
如果一开始就出示文章中的批注,学生就会形成先入为主的阅读印象,不利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悟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批注,直观诠释批注,学习给批注分类,学习批注的各种方法。
(二)示范引领,习得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除了“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外,还有一个阅读要素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时,可以将这两个语文要素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语句,对各种心情变化进行批注,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际学情,从有疑惑和有体会的角度批注对学生来说虽有难度但困难不大,而从写得好的角度批注却是学习的拦路虎。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第6自然段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从写法角度作批注。
1.读批注,交流“逃跑—被鹅咬住—呼救”三个画面对应的句子。
2.学习“逃跑”画面。
①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②思考:从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很害怕?(抓动词:惊呼、急急逃跑、吓得脚软)③谈感受,作批注。
生:“惊呼起来”“急急逃跑”写出了孩子们逃跑时害怕的样子。
“吓得脚也软了”写出作者真是狼狈到了极点。
④小结学法。
3.用“读句子说画面—找词句作批注”的方法学习其他画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