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原甲藻 东海原甲藻 7.59×106个/ 升 具齿原甲藻 1.1×107个/升
4
2004.05.17 嵊泗监控区嵊山、 500枸杞以 600
5
2004.05.22
桃花岛以东
100
具齿原甲藻 1.25×107个/ 升
7. 赤潮的预防:
① 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② 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 视 ③ 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开展赤潮的预 报服务 ④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⑤ 搞好社会教育和宣传
③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 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④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 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 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 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 2种、原生动物1种。
光照
温度
潮流
底部沉积物
d.
2000年8月,黄海北部庄河—大洋河发生夜光虫赤潮,致使附近 滩涂养殖业遭受巨大损失
2005年5月24日~6月19日,东海浙江沿海发生 了7000多平方公里的有毒米氏凯伦藻赤潮,网箱养 殖鱼类相继发生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71.62万元
2)对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危害:
a. 赤潮毒素的富集与传递:
2)中国: 近年来我国近海 赤潮发生次数呈明显 增加趋势。 1990年到1999年 间,我国近海累计发 现赤潮200起; 2000年,我国海 域共发现赤潮29余起;
2001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 时间提前、影响范围扩大。全年共发生赤潮77次, 累计面积达15000平方公里。 2002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79次,累计面 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与2001年相比,东海增加 17次, 赤潮造成的灾害损失显著降低,但有毒 赤潮的发生次数略有增加。 2003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119次,累计 面积约14550平方公里。 2004年5月,浙江舟山附近海域发生面积约 8000到10000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造成严重危害。
3)按营养要求分: 氮磷型、微量元素型。
2000年5月东海中街山海域具齿原甲藻引起的红褐色赤潮
硅藻赤潮
鞭毛藻赤潮
夜光藻赤潮
膝沟藻赤潮
4. 赤潮的发生概况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 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 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 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 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 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 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 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 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 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 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 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 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 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 亡300多人
5.
赤潮的危害:
1)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
2)对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危害; 3)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1)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 破坏 :
a. b.
c. 赤潮生物分解产物或赤潮藻产生的毒素危害鱼类、贝类 等海洋生物,甚至死亡,使得自然或养殖海洋资源蒙受 巨大损失。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 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 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 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 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的海水都有臭味,因而也被渔农们俗称为 “臭水”。它主要会使水体变粘稠,附着在鱼虾表皮 和鳃上,导致鱼虾呼吸困难而死亡;许多赤潮生物还 有较大毒性,因此它对海洋捕捞业、养殖业的危害极 大。
2.
赤潮的原因:
①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 域富营养化。 ②海域中存在赤潮生物种源。 海洋中有330多种浮游生物能形成赤潮, 毒的种类大约有80多种,目前在中国沿海 海域的赤潮生物约有150种。
中国海域赤潮发生区分布图
2002年上海外海赤潮
1999年7月16日辽东湾夜光虫赤潮
2002年虾峙门外海域赤潮
2002年大陈岛附近海域赤潮
1989年8月10月黄骅发生 严重赤潮,持 续时间之长、 致灾面积之大 是国内罕见的, 使沿岸养虾业 遭受灭顶之灾。
黄海海州湾海域发生赤潮
3)舟山近几年所发生的赤潮:
b. 病原体大量繁殖:
发生赤潮的水体中,细菌、病菌生 殖蔓延,有的病菌可达5×104~5×108 个/l。
c. 赤潮毒素对人类健康危害事例简述:
此外赤潮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 人们一旦食用赤潮毒害过的鱼虾,尤其 是贝类就会中毒身亡。 如1986年12月我国福建东山 岛村民因食用带赤潮的花哈曾发生过1 36人中毒的事件; 1988年上海、江苏因食用被甲 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至使41万人患病; 1995年4月菲律宾发生的赤潮 使2万名渔民被感染麻痹性贝毒,并有
d. 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①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破坏海洋食物链的正常顺序和生产过程, 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降低海洋生物多样 性。 由于少数藻类的暴发性异常增殖,会造 成海水PH值升高,粘稠度增大,改变浮游 生物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
②赤潮与海域污染的相互 影响和加和作用:
赤潮海域,若污染源不能切断,污 染物仍不断输入,海域可能加剧富营养 化和不断发生赤潮。赤潮加重了海域污 染,污染又引起赤潮,这样不断地破坏 海洋的生态平衡。
赤潮遗留物导致美国 佛罗里达州西南沿海 地带海龟死亡率升高
美国佛罗里达州发 生短裸甲藻赤潮, 造成大量鱼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从1970年以来,赤潮已成为日本一种不可避 免的海洋灾害。 从1969~1973的5年内日本赤潮经 济损失累计高达2417亿日元,只1978年 一年的赤潮经济损失就高达1158亿日元。
日本濑户 内海赤潮
澳大利亚夜光藻引起的粉红赤潮
澳大利亚Gephyrocapsa引起的白色赤潮
泰国夜光藻引起的绿色赤潮
德国 Nodularia引起的黄灰色赤潮
3.
赤潮的分类:
1)按赤潮生物分: 硅藻赤潮、甲藻赤潮,其他生物赤潮(蓝藻、金球藻、绿 藻、浮游原生动物)。
2)按颜色分: 粉色-橙红色(夜光藻)、红褐色(硅藻)、金褐色(金 球藻)、绿色(鞭毛藻)和无色(膝沟藻)。
舟山桃花岛东侧到南麂列岛一带具齿原甲藻 引起的红褐色赤潮
岱山海域青褐色赤潮
序 号
1 2 3
发生时间 (年) 2004.05. 06-07 2004.05.13
2004.05.14
地 点 岱山监控区
朱家尖以东 普陀山正东 到中街山北部
面 积 (Km2)
16 600 2000
赤潮生物 密 度 东海原甲藻
1. 赤潮是什么?
赤潮(red tides),是指海水中一些微 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 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 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迄今,人们所发现的能形成赤潮的浮游 生物绝大多数是浮游甲藻和硅藻,少数为原 生动物和细菌。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因浮游生物的兴盛,海水 呈现一片铁锈红色而得名。这种使海水变色的浮游生 物,主要是繁殖力极强的海藻,其他的还有极微小的 单细胞原生动物—各类鞭旋虫等。
2002年,岱山监控区内赤潮发生5起,累 计面积600多平方公里,而岱山赤潮监控区 外发生了10起累计面积就达2000万平方公 里。 2003年,舟山各赤潮监控区内共发生5 起赤潮,监控区外则共发生了9起累计面积 将近2500平方公里。 2004年,舟山海域共发生了赤潮16次, 累计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五月份最多。
降水
盐度
赤潮发生
河流 径流
微量元素
有机物
营养盐
工业废水 农业废水 生活污水 养殖污水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 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 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 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 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 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 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③对旅游业和娱乐业的影响
有害赤潮发生严重破坏了近岸海洋 生态环境及生态景观,使海岸海域使用 价值降低;
6、赤潮危害的实例:
1)美国和日本: 美国和日本曾是世界上两个 赤潮严重的国家。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美国 佛罗里达州沿岸几乎每年都有赤潮发生,造成 了鱼、虾、贝类的大量死亡,就连以这些生物 为食的海龟、海豚也不能幸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