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救治,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在接受院前急救干预后,取得了满意疗效。
观察组患者在胸痛改善情况、心率衰竭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院前急救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病情,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标签:院前急救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者糜烂,造成了以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形成了一系列急性的冠状动脉梗塞症状,在心内科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是急诊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
它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病症、急性心梗死病症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饮食规律的改变等,近几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成为了社会高发病之一。
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部分患者采取院前急救干预,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患者大都伴有胸闷、胸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部分还会出现心律失常等现象。
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1.4±8.2)岁;患病类型为:心源性猝死8例、急性心梗死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
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0.8±7.9)岁;患病类型为:心源性猝死7例、急性心梗死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方面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救治,患者及家属到达医院后,家属先进行挂号,然后医师再对病情作出诊断。
进行分析并制定治疗方案后,患者及家属进行缴费后做各个检查项目,最后入院治疗[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采取院前急救干预,患者在到达医院前,先对患者采取抗凝等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措施,询问家属患者是否有禁忌药物,如果无则给患
者使用阿司匹林,180 mg,口服。
再用硝酸甘油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注射方法:0.9%的NaCl溶液
20 mL+2 mg硝酸甘油,对患者推注1.5 mL,剩余的硝酸甘油用微量泵持续对患者泵入。
送患者到医院途中要时刻注意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如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则立即实行复苏急救措施[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治疗措施后的心律失常等症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干预后,胸痛消失5例,减轻12例,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8例,胸痛改善率为68%。
而对照组中,胸痛消失1例,减轻3例,无变化或者加重21例,胸痛改善率为16%。
观察组胸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3例,心力衰竭2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6.7%。
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14例,心力衰竭8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6.7%。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冠动脉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这种病一小部分患者在发作1小时内便会死亡,如能得到及时救治,会降低急性冠动脉综合征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当患者出现急性心梗死时立即卧床休息,禁止一切活动,保持环境安静。
如发现患者身边带有药物,应立即给患者进行服用,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院前急救干预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胸痛、心律失常等问题,帮助患者加强住院前的处理,保护心脏功能,挽救心肌,及时处理各项严重问题,挽救患者生命[4-5]。
实践证明,在实施院前急救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胸痛改善率为68%,远高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实行院前急救干预后死亡率仅为6.7%,远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院前急救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
善病情,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志宁,尤莉,赵庆霞.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8):9-10.
[2] 乔娇.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救治和护理干预[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2(3):142-143.
[3] 颜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干预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2).
[4] 潘艳春,张阳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37-1238.
[5] 王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