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助扩散
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下,从高浓度一侧 向低浓度一侧转运,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作用下,从低 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如钾离子、钠离子的 进出。
跨膜运输实例分析
80%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和二氧化碳 的产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 行跨膜运输。
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作用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物质,为机体提供能量
和营养。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 碳,维持气体交换平衡。
输送血液和淋巴液,为 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
气,带走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
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 分,维持水盐平衡。
稳态失衡对人体健康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
可能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 能。
温度调节失常
可能导致体温过高或过低,影响酶活性及细胞代 谢。
渗透压失衡
可能导致细胞脱水或水肿,影响细胞正常形态和 功能。
营养供应不足
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影响人 体健康。
05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实验原理和方法介绍
实验原理
当植物细胞处于高渗溶液中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向外渗出,导致 细胞质壁分离;当植物细胞处于低渗溶液中时,外界水分会向细 胞内渗透,使细胞质壁复原。
方法介绍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表现,了解细胞质 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探究其原理。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1. 准备实验材料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滴管、吸 水纸、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高渗溶 液)和清水(低渗溶液)、植物叶片 (如洋葱表皮)。
2. 制作临时装片
将植物叶片切成小片,用镊子轻轻夹 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避免产生气 泡。
讨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探究了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以及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实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 种简单而直观的方法来研究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以及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06
细胞生活环境知识在医学中应用
100%
葡萄糖的运输
葡萄糖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在细 胞间的转运,通过协助扩散或主 动运输的方式进行。
80%
离子运输
细胞内外钾离子、钠离子等离子 的浓度差异,通过主动运输的方 式维持。
物质交换过程与特点
物质交换过程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包括物质的进出 和能量的转换。
物质交换特点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 制物质的进出;物质交换需要 消耗能量;物质交换受到温度 、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6. 滴加低渗溶液
用滴管吸取清水(低渗溶液),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让溶液慢慢渗透到细胞 中。
7. 观察质壁复原现象
在低渗溶液的作用下,外界水分会向细胞内渗透,使细胞质壁复原。此时可以 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逐渐消失。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01
操作注意事项
02
03
04
1. 盖玻片要轻放,避免产生 气泡影响观察。
2. 滴加高渗溶液时要适量, 避免溶液过多导致细胞破裂。
3.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显微 镜的清洁和稳定,避免影响观
察效果。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表现。在高渗溶液中,细胞内的水分会向外渗出, 导致细胞质壁分离;在低渗溶液中,外界水分会向细胞内渗透,使细胞质壁复原。这些现象证明了植物细胞的渗 透作用以及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影响因素
01
02
03
温度
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 左右。
pH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为7.35~7.45。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 关。
内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失衡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失衡,会对人体健 康造成严重影响。
效和降低副作用。
药物传递系统
02
设计针对特定细胞微环境的药物传递系统,提高药物在病灶部
位的浓度和滞留时间。
个性化治疗
03
基于患者细胞微环境的差异,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未来医学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细胞微环境与疾病关系深入研究
揭示更多细胞微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为精准医疗提供理论支持。
物质交换的意义
细胞通过物质交换获取生命活 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 废物,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相 对稳定。
03
人体内环境组成及功能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关系
血浆
从毛细血管壁滤过,成为组织液。
组织液
大部分渗入毛细血管被重吸收,小 部分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淋巴
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 入血浆中。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应答等方式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护机 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
机体各个器官、系统不是孤立 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的,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02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
自由扩散
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进出。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目
CONTENCT
录
• 细胞外液与内环境 •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 人体内环境组成及功能 • 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
原现象 • 细胞生活环境知识在医学中应用
01
细胞外液与内环境
细胞外液组成及作用
95% 85% 75% 50% 45%
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保证机体新陈 代谢的顺利进行。
意义
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使细胞免受外界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01
02
03
04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对体内各 器官、系统活动进行调节,以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进 行调节。
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 动。
04
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弧感受 刺激,传导兴奋,对生理 活动进行快速、准确的调 节。
体液调节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 等化学物质,对生理活动 进行缓慢、持久的调节。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清除 异物和病原体,维持内环 境的稳态。
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作用
细胞微环境调控
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 等微环境成分,预防和治疗疾病,
如纤维化疾病的干预。
细胞信号传导
研究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为疾 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如肿瘤免疫
治疗。
细胞代谢调节
通过调节细胞代谢途径,治疗代 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
药物设计和开发中应用
靶点筛选
01
利用细胞生活环境知识,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高药物疗
0 10 20 30 40 5
细胞外液组成: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作用
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带走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 。 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概念及意义
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 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3. 观察细胞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找到清晰的细胞图像。
4. 滴加高渗溶液
5.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在高渗溶液的作用下,细胞内的水分会向 外渗出,导致细胞质壁分离。此时可以观 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出现空隙。
用滴管吸取高渗溶液,滴在盖玻片的 一侧,让溶液慢慢渗透到细胞中。
再生医学与细胞治疗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手段,构建具有正 常生理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用于疾病治疗和损伤 修复。
细胞仿生学
模仿细胞结构和功能,设计和构建具有生物活性 的材料和装置,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下,从高浓度一侧 向低浓度一侧转运,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作用下,从低 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如钾离子、钠离子的 进出。
跨膜运输实例分析
80%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氧气在细胞内的利用和二氧化碳 的产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 行跨膜运输。
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作用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物质,为机体提供能量
和营养。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 碳,维持气体交换平衡。
输送血液和淋巴液,为 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
气,带走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
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 分,维持水盐平衡。
稳态失衡对人体健康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
可能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 能。
温度调节失常
可能导致体温过高或过低,影响酶活性及细胞代 谢。
渗透压失衡
可能导致细胞脱水或水肿,影响细胞正常形态和 功能。
营养供应不足
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影响人 体健康。
05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实验原理和方法介绍
实验原理
当植物细胞处于高渗溶液中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向外渗出,导致 细胞质壁分离;当植物细胞处于低渗溶液中时,外界水分会向细 胞内渗透,使细胞质壁复原。
方法介绍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表现,了解细胞质 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探究其原理。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1. 准备实验材料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滴管、吸 水纸、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高渗溶 液)和清水(低渗溶液)、植物叶片 (如洋葱表皮)。
2. 制作临时装片
将植物叶片切成小片,用镊子轻轻夹 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避免产生气 泡。
讨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探究了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以及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实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 种简单而直观的方法来研究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以及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06
细胞生活环境知识在医学中应用
100%
葡萄糖的运输
葡萄糖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在细 胞间的转运,通过协助扩散或主 动运输的方式进行。
80%
离子运输
细胞内外钾离子、钠离子等离子 的浓度差异,通过主动运输的方 式维持。
物质交换过程与特点
物质交换过程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包括物质的进出 和能量的转换。
物质交换特点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 制物质的进出;物质交换需要 消耗能量;物质交换受到温度 、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6. 滴加低渗溶液
用滴管吸取清水(低渗溶液),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让溶液慢慢渗透到细胞 中。
7. 观察质壁复原现象
在低渗溶液的作用下,外界水分会向细胞内渗透,使细胞质壁复原。此时可以 观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逐渐消失。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01
操作注意事项
02
03
04
1. 盖玻片要轻放,避免产生 气泡影响观察。
2. 滴加高渗溶液时要适量, 避免溶液过多导致细胞破裂。
3.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显微 镜的清洁和稳定,避免影响观
察效果。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表现。在高渗溶液中,细胞内的水分会向外渗出, 导致细胞质壁分离;在低渗溶液中,外界水分会向细胞内渗透,使细胞质壁复原。这些现象证明了植物细胞的渗 透作用以及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影响因素
01
02
03
温度
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 左右。
pH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为7.35~7.45。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 关。
内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失衡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失衡,会对人体健 康造成严重影响。
效和降低副作用。
药物传递系统
02
设计针对特定细胞微环境的药物传递系统,提高药物在病灶部
位的浓度和滞留时间。
个性化治疗
03
基于患者细胞微环境的差异,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未来医学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细胞微环境与疾病关系深入研究
揭示更多细胞微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为精准医疗提供理论支持。
物质交换的意义
细胞通过物质交换获取生命活 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 废物,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相 对稳定。
03
人体内环境组成及功能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关系
血浆
从毛细血管壁滤过,成为组织液。
组织液
大部分渗入毛细血管被重吸收,小 部分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淋巴
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 入血浆中。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应答等方式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护机 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
机体各个器官、系统不是孤立 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的,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02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
自由扩散
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进出。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目
CONTENCT
录
• 细胞外液与内环境 • 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 人体内环境组成及功能 • 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
原现象 • 细胞生活环境知识在医学中应用
01
细胞外液与内环境
细胞外液组成及作用
95% 85% 75% 50% 45%
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保证机体新陈 代谢的顺利进行。
意义
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使细胞免受外界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01
02
03
04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对体内各 器官、系统活动进行调节,以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进 行调节。
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 动。
04
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弧感受 刺激,传导兴奋,对生理 活动进行快速、准确的调 节。
体液调节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 等化学物质,对生理活动 进行缓慢、持久的调节。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清除 异物和病原体,维持内环 境的稳态。
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作用
细胞微环境调控
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 等微环境成分,预防和治疗疾病,
如纤维化疾病的干预。
细胞信号传导
研究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为疾 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如肿瘤免疫
治疗。
细胞代谢调节
通过调节细胞代谢途径,治疗代 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
药物设计和开发中应用
靶点筛选
01
利用细胞生活环境知识,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高药物疗
0 10 20 30 40 5
细胞外液组成: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作用
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带走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 。 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概念及意义
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 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
3. 观察细胞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找到清晰的细胞图像。
4. 滴加高渗溶液
5.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在高渗溶液的作用下,细胞内的水分会向 外渗出,导致细胞质壁分离。此时可以观 察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出现空隙。
用滴管吸取高渗溶液,滴在盖玻片的 一侧,让溶液慢慢渗透到细胞中。
再生医学与细胞治疗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手段,构建具有正 常生理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用于疾病治疗和损伤 修复。
细胞仿生学
模仿细胞结构和功能,设计和构建具有生物活性 的材料和装置,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
THANK YOU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