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8.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
这一规定所包含的规范属于( )。
A.委任性规范
B.准用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正确答案:
解析:根据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
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范;强行性规范,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范。
刑法规定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是否起诉。
法律授权人们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知识模块:法理学
1.把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规范的根据是( )。
A.规范的内容规定不同
B.保护的权益不同
C.法律效力的大小不同
D.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
正确答案:A
解析:按照规范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知识模块:法理学
2.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被称为( )。
A.法律体系
B.法系
C.立法体系)构成的体系。
D.法律部门
正确答案:D
解析: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即将一国的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
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法系,是指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立法体系,是指与一国立法体制密切相关的各个有权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体系;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
故选D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3.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的( )构成的体系。
A.国际法
B.国内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成文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法律体系是将一国的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是由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
故选B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4.社会主义法治在形式上的要求是( )。
A.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B.社会主义民主
C.依法治国
D.司法公正
正确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在形式上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知识模块:法理学
5.《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
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 )。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从立法技术来看,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的指引,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又称有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
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角度来看,该条规定宣告了它们的法律权力,即允许它们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因此属于法的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知识模块:法理学
6.法的遵守的主体的行为,不论从外在方面还是从内在动机方面,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这属于守法的( )。
A.低级状态
B.中间状态
C.高级状态
D.外在状态
正确答案:C
解析:守法的高级状态,即法的遵守的主体的行为,不论从外在方面还是从内在动机方面,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
知识模块:法理学
7.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国家
B.公务员
C.社会团体
D.其他社会组织
正确答案:A
解析: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执行职务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利与合法利益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知识模块:法理学
8.在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是( )。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
C.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全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C
解析:在民主政体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
所有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公民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的客体。
在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应当是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知识模块:法理学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条规定:《婚姻法》第3、32、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该解释为( )。
A.字面解释
B.限制解释
C.扩充解释
D.体系解释
正确答案:B
解析:限制解释是指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广于立法原意时,对法律所作的
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
知识模块:法理学
10.在法律推理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 )。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辩证推理
D.类比推理
正确答案:B
解析:演绎推理是指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理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
知识模块:法理学
11.法律规范应( )。
A.与道德完全一致
B.与道德完全分开
C.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内容
D.以符合道德为最重要准则
正确答案:C
解析:法律规范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内容。
知识模块:法理学
12.就国家对法的作用来说,能影响以至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B.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
C.国家的中心任务
D.国家职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对法有直接的影响。
不同政体往往有不同的法的表现形式。
在法的形式方面,单一制国家一般不存在多种法的体系,因而法的形式也不复杂。
但联邦制国家有联邦法的体系和联邦各组成部法的体系。
知识模块:法理学
13.进行( )的目的,主要是为探求某一法律概念如何被接受到法条中来。
A.语法解释
B.体系解释
C.历史解释
D.目的解释
正确答案:C
解析: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者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知识模块:法理学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0分。
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4.以下表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
C.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来源
D.导致各国立法体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
正确答案:,B,D
解析: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分不在于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其他社会规范如党章等也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故A项错误。
法律渊源,是指由国家或社会所形成的,能够成为法官裁判依据或者人们行为准则,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其形式并不局限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故C项正确。
一国立法体制主要是由该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所决定的。
知识模块:法理学
15.刑法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但告诉的才处理。
这一规定属于( )。
A.任意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
正确答案:A,D
解析:该规定给行为人确定了一个可选择的义务,既可以告诉也可以不告诉,但只有告诉才能受到特定国家机关的保护。
知识模块:法理学
16.下列行为中不合法的是哪些?(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外贸基本制度的法律
B.国务院制定有关诉讼和仲裁制度的法规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某单行条例并宣布自通过之日起生效D.某省人民政府制定规章规定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措施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有关诉讼和仲裁制度只能以法律的形式制定,国务院无权制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在报上一级权力机关批准后才能生效;有关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项只能以法律的形式制定,省人民政府无权制定。
知识模块:法理学
17.下列行为中,应该追究法律责任的有( )。
A.税务局稽查员查处一公司漏税1万元事件时,拿了公司送的1000钱后只往上报漏税金额3000元
B.某县政府未经县人大批准,任命甲为副县长
C.甲将作者乙的书稿以自己的名义出版
D.监狱管教队长甲与刑满释放人员乙合伙做水果贩运生意
正确答案:A,B,C
解析:A项中的行为构成渎职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B项中的行为违反宪法,应追究其违宪责任。
C项中行为人侵犯他人著作权,应追究其民事责任。
D 项中的行为系合法行为。
知识模块:法理学
18.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法治奉行( )。
A.法律至上
B.严格法定
C.司法独立
D.分权制衡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法治作为治国的原则,奉行法律至上、严格法定、司法独立、分权制衡。
知识模块:法理学
19.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 )
A.某市仲裁委员会的仲裁
B.某县公安局的治安处罚决定
C.习惯法
D.《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正确答案:A,B
解析:习惯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是法律而不是遵守法律的行为或事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20.法律和党的政策的区别是( )。
A.制定的主体和效力范围不同
B.表现形式和保障实施的手段不同
C.稳定性的程度不同
D.作用范围不同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党的政策是由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
法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而党的政策表现为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文件。
法的制定、修改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而且法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非有重大变化不宜改变。
而政策通常为指导具体任务提出,具有灵活性。
法代表着一种国家意志,它对全体居民具有普遍效力。
党的政策只代表全党的意志,其效力也只及于党的组织和成员,对党外人员和组织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知识模块:法理学
21.庞德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不在逻
辑,而在经验”。
利用法的实施的观点,上述命题论述正确的是( )。
A.法在制定出来后实施前,只是一种书本上的法律,处于应然状态;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
B.法的实施使法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使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权利、职权、职责变成了现实
C.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目的、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
D.法的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即使有再好的法律,没有切实的法律实施,那么也只能说是形式上的法治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是法的实施的含义,要求结合一些法学家的名言来分析。
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
通过法的实施,就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将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
所以A、B、C、D项都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
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2.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关系。
正确答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习俗、习惯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不可能,社会需要更强有力的、更广泛的、普遍的标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就应运而生。
法律的出现,并非由此结束道德的历史使命,道德仍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规范作用。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都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社会重大的、全局性的关系进行规范调整,它们在这方面是一致的,如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对守法行为的奖励,道德对善的褒扬和对恶的评价。
犯罪行为一般是违反道德的,守法行为一般是符合道德的。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法律和道德的一般关系:(1 涉及知识点:法理学
23.论述法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1)和谐社会是理性法律制度的构建。
实现社会和谐,应当确立理性的法律调整机制。
理性的法律调整机制,就是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基石的法律调整机制。
它首先意味着有法律调整机制赖以存在的法律制度。
近代以来,法律已经成为社会调整的主要手段,可以说,无法律则无和谐社会。
但对社会的制度性调整,除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等正式制度外,道德和习惯等非正式制度,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社会强制来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虽然这种非正式制度的调整方式,没有国家强制力,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法律制度对社会调整的有效性基础,存涉及知识点:法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