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南省最新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考试试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24年4月4日,几声嘹亮的枪声结束了以杜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中5名主犯邪恶的生命,为某市“严打”整治一周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表明( )。
A.“打黑除恶”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对国家危害最大的犯罪
C.“严打”整治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惟一途径
D.我国法律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2、现阶段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歼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在( )。
A.肯定范围内存在
B.肯定时期内存在
C.肯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肯定时期内的肯定阶层中存在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负有干脆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B.纳税人包括全部法人和自然人
C.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确定
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4、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5、物质的唯一的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改变性D.广延性
6、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7、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 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B.抛弃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8、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 )的科学推断。
A.基本状况
B.基本冲突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9、内容重要并紧急须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劳动价值论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人民群众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12、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学问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学问都来源于实践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3、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 )独立行使。
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14、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国家立法机关
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
15、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的区分是() A.感性相识是牢靠的,理性相识是不行靠的 B 感性相识来源于实践,理性相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相识是对现象的相识,理性相识是对本质的相识
D.感性相识来源于干脆阅历,理性相识来源于间接阅历
16、初中生陈某因常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分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行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惩罚条例,应受到行政惩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惩罚
17、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确定2024年下半年将召开( )。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九届六次会议
D.全国人大第十次代表大会
18、下面( )是政府特别设机构。
A.国家审计署
B.省计委
C.国家扶贫办公室
D.县建委
1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主动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才智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0、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这首诗说明白( )
1
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
B. 事物的改变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 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详细的联系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
示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别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22、下面( )是政府特别设机构。
A.国家审计署
B.省计委
C.国家扶贫办公室
D.县建委
23、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国家立法机关
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
24、( )标记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
A.职能体系
B.职务范围
C.职责深度
D.职权方式
2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活动
B.科学试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D.艺术表演
2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确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7、中共中心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
①爱国遵守法律,明礼诚信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③为人民服务④敬业奉献
⑤集体主义⑥严格自律,勤俭节约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2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肯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遮天蔽日,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肯定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干脆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29、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的区分是() A.感性相识是牢靠的,理性相识是不行靠的 B 感性相识来源于实践,理性相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相识是对现象的相识,理性相识是对本质的相识
D.感性相识来源于干脆阅历,理性相识来源于间接阅历
3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确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说明( )
A.没有肯定的量变就不行能发生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定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肯定限度的
32、相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敏捷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33、内容重要并紧急须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3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人民群众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35、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 )的科学推断。
A.基本状况
B.基本冲突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36、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这首诗说明白( )
1
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
B. 事物的改变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 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详细的联系
37、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峻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执法严格性
3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确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39、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活动
B.科学试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D.艺术表演
4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别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41、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
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42、初中生陈某因常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分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行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惩罚条例,应受到行政惩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惩罚
43、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多样性
B.统一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4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负有干脆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B.纳税人包括全部法人和自然人
C.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确定
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