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测评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卢梭和其人某某权说
C.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D.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2.导学号28604080“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列宁主要指出了俄国应迅速从资产阶级某某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无法准确判断俄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A项错误。

从“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知,此文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而英国的《大抗议书》发表于1641年,出现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法国的《人权宣言》是指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文件,C、D两项错误。

《共产党宣言》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又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因此其发行的份数可准确反映题干所述历史现象,B项为正确答案。

3.当时的报纸报道:“1871年5月25日,当国民自卫军的战士放弃水堡街的街垒时,突然有一群妇女冲出来接替他们。

她们稳稳地端着枪,口里高喊着:‘公社万岁!’”,这报道的是( )
A.普法战争
B.1871年巴黎人民起义
C.保卫公社的战斗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71年5月25日”“国民自卫军”“公社万岁”可以得知,考查的是法国的巴黎公社。

C项正确。

4.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

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
A.开创了西方某某政治的先河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
C.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器而进行的革命”可以看出,该次革命是指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故B项正确。

5.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
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
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

6.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某某:“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

”这说明列宁( )
A.主X必须推翻沙皇政府
B.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
C.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反思巴黎公社的失败教训
,政权落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因此列宁主X通过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项正确。

7.右图为近代某某某报的一篇新闻稿的主副标题(有破损),该新闻稿最有可能报道的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法国大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国之大政变”,故B项正确。

8.1917年11月,中国国内报刊纷纷报道:“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乱……俄京现无政府亦无议院,若数日内社会党首领不能阻止稳固政府,俄京不免大乱云。

”材料所述事件( )
A.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完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9.“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往前推进了。

”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的这段话高度评价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功绩(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D项正确。

10.“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

”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
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
D.挺进大别山
,“我们的队伍”是红军,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11.《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
A.四渡赤水河
B.召开某某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某某会宁会师
,1935年某某会议上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结合材料中“英明领袖来掌舵”“毛主席来掌舵”,尤其是“刀坝告大捷”可知,B项符合题意。

12.导学号28604081“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该宣言发表于某某事变和平解决之前,此时
国共两党正处于对峙时期,由此可判断A项错误,因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C项与史实不符,联合政府并未成立;D项发生于全面抗战时期,不是中国共产党发表该宣言的直接影响。

由材料内容可判断,此宣言为《八一宣言》,它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促进了抗日救
亡运动的新高涨,正确答案为B项。

13.有学者在1937年8月某某刊物《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

”下列各项与作者发此感言直接相关的是( )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讴歌抗战”等,可是这是抗战时期的某某,故选D项。

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
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
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涉及某某,故D项正确。

15.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某某至某某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某某至江阴一线。

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作战区域是西起某某东至江阴的长江一线,故D项正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反攻的时间是1947年6月,故A项错误;辽沈战役实施的时间是1948年9月至11月,作战地区是在东北,故B项错误;淮海战役作战时间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作战地区是以某某为中心,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某某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在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X祚昌《世界通史》材料二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

年轻的苏维埃某某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0%,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

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些措施体现的思想及产生的作用。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0分)
思想:某某、平等。

作用:保障人民行使某某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剥削阶级。

(2)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俄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某某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某某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分)
“示例”只作阅读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