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档案网络服务平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电子文件是数字化形态 , 其内容信息可与它的载体分离。缺 全可靠的系统软件生成 , 其内容在传输 、 存储 、 迁移等过程 中未被删 少了原始载体以及初 始状态下的结构和格式 ,电子文件的真 实性
就比较难 以确定和把握 。 输出 , 并通过互联 网络进行远程传递。 在数据 不断迁移和传输 的过 程 中,文件内容不仅脱离了原始载体而且常常改变 自身的结构和
“ 原貌” 的意义, 其原始性很难保障。
整的, 其内容 自档案生成之时起没有被改动过。尽管可能格式和载 来源真实是电子文件真实性 的主要内涵 ,这一 点在许多国家 有关 电子文件真卖 眭的法律规定中都有所体现 。如加拿大最新修
是生成电子文件系统 的完整性 ; 二是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 三是电
息的真实性离不开对电子文件产生、 存储 、 传递流程的分析和追溯 , 需要从信息运动的全过程中去分析和检查 , 如果没有科学 的电子文 件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缺少规范的反映其完整信息环境 的元数据
资料 , 将难以准确地考查和辨别出电子文件信息的真伪。
该考虑保持内容 完整性方法 的可靠性 ,对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提 出
在网上, 并确保档案信息在安全的情况下供利用者使用。 _
【 1 ] E l 尚秀. 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对传统编研工作的冲击及应对[ J ] . 档案学通讯。 2 0 0 5 ( 3 ) . [ 2 阔 玲. 对档案信 息化建设的思考[ J 】 . 档案 学通讯 , 2 0 0 3 ( 6 J . [ 3 ] 李欣 . 当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 J ] . 档案 学通讯 , 2 0 0 3 ( 5 ) .
机、 网络等方面 专家的技术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 电子 文件 真 实性 的认 定 标 准
真实性 、 检验电子文件的组织和处理程序等方法 , 来间接地判断电
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们的视野 ,这种方式的聊天还有利于利用者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实
现他们的要求。
体素质建设 ; 培养专业人员操作现代化信息工具的技能 ; 调整专业
人员的知识结构 , 强化其主动服 务意识。尤其是信 息技术人员 , 还
3 .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 高校档案馆为学院的发展提供 必须使 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产品开发 ,把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挂
了翔实 的史料 , 在知识经济时代 , 这个作用就更加明显。高校档案
和网络 , 提供的服 务是深层次的服 务, 开发 的产品是深层次的信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数 字兰台
口
摘 要
郑州 大 学信息 管理 系
李文 以
本 文 主要 就 辨 别 电 子 文件 真 伪 的特 殊 性 、 电子 文 件 真 实性 的 认 定 标 准 、 判 断 电子 文 件 记 录 真 实性 和 完 整性 的指 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容的增删篡改 ,但 由于技术上的漏洞使其内容发生变化 的可能性 鉴别发 件人方法 的可靠性 ; 其他相关因素。”
相当复杂 , 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 而且需要面对技术更 部分是否齐全; 二是指相关背景元数据信息是否完备。完整的电子 3 . 电子文件来 自于不同领域 、 不同机构和部 门, 从其产生、 归档 也包括有关记录该份 电子文件形成和传递过程 的辅助信息。我国 到利用阶段, 始终处于动态的运动过程之中。在这种背景下, 鉴定信 新近颁布 的《 电子签名法》 规定审查数据 电文作为证据的真 实性应
体 系以及元数 据对鉴定电子文件真 实性 的重要 意义等方 面进行探讨。
关键 词 电子 文 件 真 实性 认 定 方 法 与 策略
一
、
辨别 电子 文 件真 伪 的特 殊 性
电子文件 的真实性 (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 是指 , 档案 由特定机构使用安 除、 篡改或破坏。 真实性的本质在于档案 的来源是可信的, 内容是完
案信息内容的改变。虽然 目前 已有一些技术可 防止对电子文件内 依然很大 。从技术层面上对档案信息真伪进行分折和认定的方法 新带来的诸多障碍和难题 。
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 ; 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 的可靠性 ; 用以 电子文件的完整 陛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其 自身内容 的各个组成 文件既包括文件的实际内容和 计算机系统 自动添加 的一些信息,
了 明确 的法 律 要 求 。 三、 判 断 电子 文件 记 录真 实 性 、 完整 性 的指 标体 系
由于来源真实是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主要 内涵 ,许 多信 息专家
4 . 在运用逻辑推理等相关考证方法对传统纸质档案进行综合 认 为 “ 只 要 产 生 电 子 文 件 的 文 件 保 存 系统 ( r e c o r d k e e p i n g 审查 、 对相关证据实施验证时, 通常可 以由档案编纂人具独立完成, s y s t e m s ) 是可信任 的, 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当是可信任的” [ 1 J 。从这一 而电子文件的辨别除 了需要档案部门的文档管理人员参与外, 计算 认识问题的角度出发 ,我们也主要通过考查电子文件保存 系统的
根据利用需要,电子文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介质 体 已不相 同, 但是能够准确 表现原来生成 、 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
格式 。因此 ,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往住已经失去了传统 上的档案 改 的《 证据法》 中规定具有可采性的电子文件应符合以下三项指标:
一
2 .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操作处理的数字信 子文件生成 、 处理和保存的过程是正常的。此法重在强调电子文件
息, 不能直接被肉眼识读 , 对其内容的销 毁 、 更改或破坏技术简单 产生 、 保存和采集的程序是否合法 , 即电子文件来源 的真实可靠及 而不易察觉 , 存在着潜在的信息被篡改的危险 , 许 多的不安全 因素 形成者的权威性 。我国新近颁布实施的《 电子签名法》 也提 出“ 审查 如操作失误 、 病毒感染 、 非法进入或修改 、 黑客攻击等 , 都会造成档 数据 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 , 应 当考虑以下因素 : 生成 、 储存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