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课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篇
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在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
—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课为例
文|夏露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实践中要遵循“三大规律”,即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政学科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其他的名字,如“课题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PBL的本质在于呈现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以此作为学生调查和探究的基础。

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课题名称,然后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
—一个支持他们进行研究的框架,这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PBL教学模式充分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

(一)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问题激发
PBL教学模式不是围绕具体学科知识和技能来组织教学,而是围绕那些既有社会意义又对学生个人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来组织教学。

因为这一模式能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所以答案不会是单一的,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2.学科综合
虽然PBL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学科领域,但是我们选择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因此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实现纵向学习、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真实性调查
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进行真实的调查,为了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方法,他们需要经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做出预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进行推论、得出结论、反思改进等一系列活动。

当然,所采用的具体调查方法取决于课题的性质。

4.合作
PBL教学模式以两人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为特征。

合作可以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对话,为持续投入复杂的学习任务中提供动力,也发展了思维能力和社会性的技能。

5.成果展示
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展示成果,以解释、描述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成果可以是一次报告、一场辩论、一张图片或者一个视频,目的是向他人说明自己学到的东西,同时也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一种除传统的考试成绩以外的全新选择。

(二)PBL教学模式在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的原则
1.基于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的选择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国家重大政策文件精神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内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让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有依据、有目标、有深度。

2.基于核心素养
本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凝练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五大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

PBL教学模式在进行问题情境选择、小组活动开展、汇报总结的过程中都要注意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润物细无声。

6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篇
3.基于学情分析
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道德与法治,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PBL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取向,多选择与学生本专业、未来求职就业等切身利益相关且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PBL教学模式在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
下面笔者以职业道德与法治中的第四单元——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例,来探究PBL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课前
1援确定教学目标,分项目组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大单元教学思维对整个单元进行议题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懂得法治的科学内涵,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因此,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总议题为“良法善治,建设法治中国”,并根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将学生分为四个项目组。

何为“良法”?何为“善治”?法治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发布课前任务,展开调查
根据总议题,学生按照项目组分别设计子议题,并针对子议题进行真实性调查、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形成成果,完成任务。

“科学立法”小组确定子议题一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看何为良法?”拟采访本校人大代表,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程序、修订意义及对学生未来升学就业的影响等。

“严格执法”小组根据自身专业——
—空中乘务专业确定子议题二为:“如何从空闹事件看执法?”拟采用角色扮演,查找专业相关法律规范和航空服务业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

“公正司法”小组通过全国庭审公开网查看各级各类的庭审直播,搜寻2021年度法治人物周春梅法官的故事,确定子议题三为:“春梅法官,让公正
长存”。

“全民守法”小组成员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活动,和志愿服务中的小朋友们一起绘制针对校园欺凌的手抄报,展开普法宣传,并确定子议题为:“普法小能手,守法我先行”。

PBL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资源展开学习,有一些在教室内,更多的是在教室外,甚至是校外。

提供组织好的资源,为学生的调查做好“后勤”和“支持”工作,是采用PBL教学模式上课的教师的主要备课任务。

如在本课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联系好本校的人大代表、社区志愿服务者,教给他们从全国庭审公开网查看庭审的方法,对于角色扮演的剧本、普法宣传的准确性给予一定专业上的支持,甚至当小组内部产生分歧时,教师要注意协调,等等。

(二)课中
PBL教学模式的课堂展示环节是检验PBL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成果的展示应当不局限于书面的总结,还应该包括与议题相关的过程性视频、手工作品、汇报总结等更加丰富多样的总结。

在本单元的PBL教学模式中,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精彩纷呈:
“科学立法”小组根据课前拟定的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看何为良法?”进行成果展示环节:播放了采访本校人大代表谈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的视频,分享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经过,探索法律修订的背景、草案的提出。

小组调查得出的结论为:“职业教育已经是与普通高中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多样化人才,为能工巧匠们传承技术技能提供了保证,为社会贡献了多样化的就业创业路径。


“严格执法”小组的课堂展示环节为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空闹的乘客、专业的空姐、处理空闹事件的执法人员,并和其他的小组互动,得出了以下结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公正司法”小组课堂展示环节的第一部分是诵读2021年度法治人物周春梅法官的颁奖词:“人如
6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篇
其名,有春的温暖、有梅的高洁,做人清清白白、执法坦坦荡荡,当情与法在对决、义与利在较量时,你守住了公正的天平,也捍卫了毕生的理想,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品节,你在血泊中倒下,却在人们心里伫立成不朽的雕像。

”在讲述周春梅法官事迹的过程中,学生展露出的真情实感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为之动容,小组成员还通过全国庭审公开网给大家展示了正在直播的庭审现场,通过专业的讲解让议题三“春梅法官,让公正长存”很丰富地展现出来。

“全民守法”小组的议题是:“普法小能手,守法我先行”。

该小组的活动是在校外实践,课堂展示的部分主要为成员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照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规范以及在社区和小朋友们绘制的针对校园欺凌的手抄报。

(三)课后
在PBL教学模式中,评估的趋势已经由传统的纸笔测验转向成就性评估,这种评估允许学生展示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做什么。

这和新课标倡导的多元主体、多样化评价不谋而合。

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学生始终充当主角,教师则变身为观察、记录者,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一点就是收集值得信赖的、有价值的评价信息,进行多元成就性评价。

多元成就性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既要有项目组内部成员之间的评价、项目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又要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其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

多元成就性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矫正、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能力。

多元成就性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

教师应将实践活动、量化评价、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

探索档案袋评价法,教师收集在课程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全面、客观、综合地记录学生成就性的发展轨迹,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记录。

三、PBL教学模式在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PBL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彻底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倚重书本的被动学习改为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PBL 教学模式强调通过真实而富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
在自主、乐于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建构与整合。

(二)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往往以每一课的框题来进行教学设计,而PBL教学模式则需要建立结构化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框题、零散的知识点,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概念,通过“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展开实践、分析总结、形成成果、进行多元成就性评价”这一过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和迁移,提升学科能力、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学生观看庭审直播、选取典型案例时,可以从我国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拓展到“四个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

这有利于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2.职业精神
学生通过模拟空闹活动,对不同岗位的角色有了深入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小组之间的抢答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法治意识
参与社区普法志愿活动有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在PBL教学模式中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切实提高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Richard I.Arends.学会教学(第六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编辑:李琴芳
6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