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22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xx·黄冈9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22含答案
□苏庠①
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

归来犹得趁鸥盟。

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

水秋鲈熟正关情。

只愁宣室③召,未许钓船轻。

【注】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

②杜若:香草,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

③宣室:古代宫殿名,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有人评说这首《临江仙》语言“明朗清新”,试结合“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表达了词人隐居乡野、寄情山水的闲适之情。

词人在席间向朋友表明自己喜欢做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不希望自己为官守城,得到朝廷的征召,连同上钓船都不轻易答应,希望自己归来时和鸥鸟相伴,看“芳汀”之美,听柳边“莺声”,畅饮“飞觞”之酒,表达词人不乐仕进,安于闲适的襟怀。

(2)①不尚修饰,写景简明。

“柳丝”“晓市”“杜若”“芳汀”取景自然,洗去浮艳和纤秾。

②用字脱俗,境界清新。

“摇”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柳丝的特点,突出作者的闲适;“遍”写出了杜若之多,也表现了词人的喜悦。

(能结合这两句诗,扣住“明朗清新”或“简明”“脱俗”“不浮艳”等语言特点赏析,且表述合情合理即可;不可太拘泥于所给答案。

)
2.(xx·浙江太湖高级中学10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蒋捷,生卒年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1)简析“抛”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

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精彩词句的能力。

对于“抛”的赏析,可从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

“抛”用的是拟人手法,其作用是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以表现作者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精彩语句的能力。

对于题中指定的四个写景句的赏析,可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面分析。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叠词”,“风又飘飘”从视觉和触觉、“雨又萧萧”从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出人在旅途的凄苦;同时,两个“又”字暗示了诗人经常过着漂泊的生活。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的是对比手法,用颜色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季节的交替;以实写虚,借乐景写哀情,抒发了亡国遗民的深沉感慨。

答案:(1)①“抛”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②表现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

(2)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运用“叠词”手法;②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③两个“又”字暗示了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④“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运用对比手法,用颜色变化,暗示时光流逝;⑤以动写静,以实写虚,借乐景写哀情;⑥以自然界花开花落还会再有,暗示故国不再有,抒发了亡国遗民的深沉感慨。

3.(xx·云南玉溪一中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过七里滩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②。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

②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1)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1)要分析“但”字的作用,其表达效果的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要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②分析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③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主要是表现了一种什么状态,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

(2)回答本题,可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答。

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

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答案:(1)“但”意思是“只有,仅有”。

①作者认为功名利禄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山水美景才是永恒。

“但”字承上启下,由严陵滩的风光,引发“虚老严陵”的感叹,由“千古空名”的感叹,回归到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旷达人生的体味。

②“但”字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体现了对自然风景的热爱,流露出旷达淡然之意。

(2)①诗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水雾朦胧的沙滩栖息的图景。

②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水中有鱼,汀上有鹭,显得生机盎然。

③营造了明净安闲(清新静雅)的意境,作者借景抒情,表现了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

④炼字精美,一“翻”字,写出了鱼儿的自在闲适;一“点”字,描摹沙滩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一“鉴”字,描写出水面的平静清澈。

4.(xx·黑龙江苇林高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 [元]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

官课今年九分办①。

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

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①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

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1)赏析诗句,主要从其所用之修辞手法方面入手,也可从其词语解释方面入手,还可从表达技巧方面入手。

(2)解答此题,应把着力点放在“深意”上。

可先指出其表层含义,再分析其深层含义。

其表层意思是说人们因为赋税减少而忘掉了生活的艰难;深层含意则是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它透露了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的无比的沉重与辛酸。

答案:(1)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

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

“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

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

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

(2)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

深层意思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

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

5.(xx·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都门秋思①
□黄景仁
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

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

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情感,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

(2)①这首诗歌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

美丽的景色,反而使诗人倍感秋寒逼人,愁思郁结,难以排遣。

②诗人又用拟人手法,一个“劝”、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

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江闻雁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1)第一句中的“渺渺”“悠悠”两个叠词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第二、三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解答分析叠词的表达效果类试题,一般都要指出表层义和言外义两层意思,诗中“渺渺”就兼有实写江水和象征心情两层意思。

分析古诗的抒情方式时首先要指出属于借景抒情、以事传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中的哪一种抒情类别,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本诗是“以事传情”,第二、三句通过叙述离家之远和少有音信来表达思乡之切。

答案:(1)“渺渺”是对江水空阔的实写,又是诗人思乡不见,心情落寞的象征;“悠悠”点明在梦里故乡遥远难寻。

这两个叠词从空间上表达了宣泄不尽
的思乡之情。

(2)第二、三句寓情于事(或“以事传情”):第二句以离家之远表达思乡之切;第三句紧承第二句推进一层,补说与亲人少有音信,从而把思乡之情写足。

7.(xx·黄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

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阕运用哪些手法来写景?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下阕“残花残酒片时清”,有的版本是“残花浅酒片时清”。

你觉得“浅酒”与“残酒”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运用色彩相衬、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嫩绿”与“红英”相衬,静态的嫩叶、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燕子结合,并用拟人手法写蜂儿、燕子。

寄寓了伤春之情,客居飘零之感。

(2)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

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

“浅酒”是说酒喝的并不多,喝酒的时间也不长。

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薄酒,以获得片时清赏。

浅醉中,管它日落月出,时光流转!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
□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注】,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从容:相伴之意。

(1)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有人说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请问新意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词人“恨”什么?“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

对东风而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

(2)“恨”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

“恨”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

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夫石
□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1)英国诗人济慈名句:“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请据此观点具体分析诗中“悠悠”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诗的结句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听得见的音乐”是指既写出江水连绵不尽之形,又刻画出江水悠闲自在之神;“听不见的音乐”是暗喻望夫女的忧思之无穷,忧思之急切。

有融情于景之美。

(2)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抒发了诗人对望夫女的坚贞的爱情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夫妻美好的祝愿。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汉
□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第二联中的“片云天共远”实际上在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有诗评家说第三联中的“壮”和“苏”是全篇主旨的关键,你是否也这样认为?为什么?请结合此诗的内容与主旨做一下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孤身一人飘泊天涯(或客滞江汉)的处境。

(2)“壮”和“苏”是全篇主旨的关键,是全诗结构和诗人情感的转折点。

首联和颔联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滞留江汉的孤独寂寞处境,而颈联的这两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顽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F39445 9A15 騕34896 8850 衐34449 8691 蚑3rV Zv{C20246 4F16 伖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