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说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出浓硫酸的作用
得出饱和
Na2CO3溶液的 作用
意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
思考: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 醇提供还是羧酸提供?
同 位 素 示 踪
酸脱羟基 醇脱氢
任务五:用途
教学过程
生活小帮手无“醋”不在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子黑塔 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从山西迁到镇江。黑 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
药品:镁带、锌粒、铜片、NaOH溶液 、食盐、 纯碱粉末、鸡蛋、 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活动1:学生选择药品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活动2:分享设计方案并相互点评; 活动3: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意图: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问 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和2mL乙酸 和2mL乙酸 和2mL乙酸
饱和Na2CO3 饱和Na2CO3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饱和Na2CO3 溶液
现象 一、二组的同学 注意观察接收试管中的现象。
结论 三、四组的同学 用尺子量出上层液体的厚度。
意图:提高学生参与度。
温馨提示
教学过程
1.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 2.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 3.每组控制加热时间为2分钟。
补充:乙酸的熔点为16.6℃,沸点为117.9℃
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用醋试一试
水垢主要成份: Mg(OH)2和CaCO3
思考:体现了乙酸的什么性质? 意图: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乙酸中的羟基与乙醇 中羟基的不同。
教学过程
任务二:乙酸的酸性
2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 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宏观辨识 与微观探析)
②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 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 识)
②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 比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三:乙酸的结构 分子结构模型: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填充模型:
官能团:
教学过程
思考:醇羟基不显酸性,为什么乙酸的羟基有 酸性呢?羟基所连的基团有什么不同?
(羧基)
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分子模型,发挥空间想象 能力,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让学生学 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
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
美。烧菜时放了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
“调味酱”。
酉一廿日
课堂小结
乙酸物理性质 乙酸的结构 乙酸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酸性 酯化反应
意图:让学生学会组织信息,形成知识结构,增 强记忆力。
随堂巩固
1.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 B.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 D.乙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3ml乙醇、2ml浓硫酸 和2ml乙酸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
饱和Na2CO3 溶液
思考:(1)为什么要加浓硫酸? (2)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
活动1:分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试剂
吸收 试剂
3mL乙醇、 3mL乙醇、 3mL乙醇、 3mL乙醇、 2mL乙酸 2mL浓硫酸 2mL浓硫酸 2mL浓硫酸
教学过程
活动2:各组汇报,交流讨论。
组别 试剂
吸收 试剂 现象 结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3mL乙醇、 3mL乙醇、 3mL乙醇、 3mL乙醇、 2mL乙酸 2mL浓硫酸 2mL浓硫酸 2mL浓硫酸
和2mL乙酸 和2mL乙酸 和2mL乙酸
饱和Na2CO3 饱和Na2CO3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饱和Na2CO3 溶液
官能团:
CH3COOH+HOC2H5
羧基
CH3COOC2H5+H2O
物 直观化。
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
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的结构
乙酸的酸性
酯化反应 乙酸用途 课堂小结
随堂巩固
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
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任务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活动1:观察试剂瓶中的乙酸,描述 物理性质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知道乙酸与人类 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感悟化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②通过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学生能学习科学 的学习方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教材分析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实验及注意事项的探究。
教学过程
氧酸
羧基
意图:加深学生对羧基的认识,便于学生记忆羧基。
教学过程
你知道吗?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 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
有腥味的鱼
美味的鱼
任务四:酯化反应
教学过程
酯化反应: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
实验探究:P80 实验7-6
2.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反应 B.属于取代反应 C.酸去氢, 醇去羟基 D.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意图:强化乙酸的化学性质。
板书设计
乙酸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分子式:C2H4O2
酸性:CH3COOH CH3COO- + H+
结 构
结构简式:CH3COOH 酯化反应:
乙酸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材整体
烃的含氧衍生物 羧酸类物质的代表
结构特点
醇、醛知识的巩固、延续 和发展
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角度 烃的基础知识 常见的有机物的反应类型
技能方法角度 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分析现象 处理结果 逻辑思维不成熟、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
突破策略:创设情境,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点拨, 通过实验分析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规律,采用 “指导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学模式。
1 学法指导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法
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 研究体验法
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法
意图
注重启发和引导,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