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发展及在军事战略上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航天发展及在军事战略上的发展
摘要:航空是指一切与天空有关的人类活动,譬如飞行,这些活动亦包括与天空有关的组织,如飞机制造、发展和设计等。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

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航天航空飞机航天器战斗机
正文:航空是指一切与天空有关的人类活动,譬如飞行,这些活动亦包括与天空有关的组织,如飞机制造、发展和设计等。

人类早就萌发了上天飞行的强烈愿望,这些可从古代的传说中得知,例如中国嫦娥奔月传说。

到了19世纪,许多人制造出一些不用发动机的滑翔机来飞行,到了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并成功试飞,但有部份人认为克雷芒·阿德尔才是真正的飞机发明者。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

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

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

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关于飞机的分类,按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两大类。

军用机是指用于各个军事领域的飞机,而民用机则是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如旅客机、货机、农业机、运动机、救护机以及试验研究机等)。

军用机的传统分类大致如下: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称驱逐机。

其主要用途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还可以拦截敌方的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

强击机:又称攻击机,其主要用途是从低空和超低空对地面(水面)目标(如防御工事、地面雷达、炮兵阵地、坦克舰船等)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轰炸机:是指从空中对敌方前线阵地、海上目标以及敌后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的军用飞机。

按其任务可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两种。

侦察机:是专门进行空中侦察,搜集敌方军事情报的军用飞机。

按任务也可以分为战术侦察机和战略侦察机。

运输机:是指专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军用飞机。

预警机:是指专门用于空中预警的飞机。

其它军用飞机:包括电子干扰机、反潜机、教练机、空中加油机、舰载飞机等等。

当然,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飞机性能的不断完善,军用飞机的用途分类界限越来越模糊,一种飞机完全可能同时执行两种以上的军事任务,如美国的F-117战斗轰炸机,既可以实施对地攻击,又可以进行轰炸,还有一定的空中格斗能力。

从很久很以前,人类就幻想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并收此诞生了许多像《嫦娥奔月》等拔人心弦。

早在2000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不能把人带到天空中,也可以说是放飞梦想的向前迈进一步。

在风筝问世的一千多年里,全世界都先驱在从事这把“飞翔”变为现实的工作,直到法国人发明的热气球,才首次把人带入空中,这比后来出现的飞机,早了120年。

自从飞机的诞生,更激发对飞翔的狂热,由其是第二次世界大军中,飞机发挥了它无代替的优势,更从而开辟了飞机的新纪元。

在战用飞机迅猛发展过后,飞机应用到更广阔的民用领域,飞翔的梦想更得以发扬光大,真正发挥其本能作用。

可以说,航空器是随着人类的梦想的萌生而诞生,又伴着科技的发展而进步,与历史与文明驱步朝前。

在进入飞机开创的航空时代100余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回首先驱的一路蹒跚,收获前辈的艰辛耕耘的成果,迈向明天。

要发展一个国家的航空事业,关键的核心就是要看这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水平的高低。

飞机的飞行是要靠强大的动力系统的推进才能起飞的,没有了发动机那么飞机就是一堆可供人观赏的废品。

因此,现代的人民认为,航空发动机水平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大国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对我国这个航空事业比较落后的来说,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更重要的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可以毫不犹豫的这样说:“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发展需要航空事业,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需要靠先进的航空事业做后盾。

在战争中,是否拥有制空权还是要靠航空事业,而航空事业发展的核心又在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水平的高低。

”所以说,航空发动机对发展航空事业是至关重要的。

航天器(spacecraft):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

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飞机是苏联航天员Ю.А.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飞行器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航天器为了完成航天任务,必须与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与用户台站(网)等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组成航天系统。

航天器是执行航天任务的主体,是航天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至今,航天器基本上都在太阳系内运行。

美国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在1986年10月越过冥王星的平均轨道,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一系列的航天器,航天武器,导弹,火箭等诞生。

航空武器系统在现代军用飞机上,除机炮以外的大多数武器弹药都采用外挂方式。

为了减小因外挂武器引起的阻力,减小武器与载机间的不利干扰,人们研究出各种武器悬挂方案。

例如,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多用半埋和全埋悬挂方法。

发射前先用弹射方法使其与载机脱离。

对于航空炸弹可采用保形挂架以减小阻力。

中、小型火箭弹则采用发射筒以减小挂弹阻力,增加装弹数量。

航空火力控制系统按作战使用分为射击火控系统和轰炸火控系统。

前者用以控制航空机炮、火箭弹、空空导弹等射击武器的瞄准,后者用于控制炸弹、鱼雷、空地导弹等对地攻击武器的瞄准。

空战中机炮和火箭、导弹的射击瞄准与地面武器瞄准大不相同。

在空战中攻击的飞机和目标都处在高速运动状态,瞄准时必须考虑攻击飞机自身的运动和与目标的相对运动。

火力控制系统应能及时测出目标和载机的运动参数,快速计算并显示修正飞机运动所需要的数据,引导飞机进入攻击位置,决定武器发射的时机。

航天器的出现使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球大气层扩大到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运行,摆脱了大气层阻碍,可以接收到来自宇宙天体的全部电磁辐射信息,开辟了全波段天文观测;航天器从近地空间飞行到行星际空间飞行,实现了对空间环境的直接探测以及对月球和太阳系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环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从几百千米到数万千米的距离观测地球,迅速而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信息,直接服务于气象观测、军事侦察和资源考察等方面;人造地球卫星作为空间无线电中继站,实现了全球卫星通讯和广播,而作为空间基准点,可以进行全球卫星导航和大地测量;利用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特殊环境,可以在航天器上进行各种重要的科学实验研究。

随着航天飞机和其他新型航天运输系统的使用,空间组装和检修技术的成熟,人类将在空间建造各种大型的航天系统,例如,直径上千米的大型光学系统、长达几千米的巨型天线阵和永久性空间站等。

未来航天器的发展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从空间获取信息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扩大应用范围;加速试验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生产新材料和新产品;探索在空间利用太阳辐射能,提供新能源。

从空间获取信息、材料和能源是航天器发展的长远目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机的发展是航天的重要发展。

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保护我方运用制空权以及摧毁敌人使用空权之能力的军用机种。

主要指歼击机、强击机。

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战斗机又称歼击机,旧称驱逐机。

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空中战斗力强。

它们首要任务是与敌战斗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其次拦截敌方轰炸机、攻击机和巡航导弹。

战斗机过去根据执行任务又可分为歼击机和截击机,截击机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的升空之后争取高度,在敌人的轰炸机进入我方空域之前将对方摧毁。

由于截击机是针对高飞行高度的轰炸机群,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速度与爬升率的需求,运动性摆在较为次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有鉴于原子弹的摧毁威力,截击机的发展一度成为许多国家与传统歼击机同等重要的机种。

不过在导弹逐渐成熟并大量配备之后,截击机的特性往往可以经由传统歼击机加上导弹来满足,因此现在趋向不再专门发展截击机种,而是以现役的机种同时担负拦截的任务。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

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20世纪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

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

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成长。

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
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

流线型的设计在于减低阻力,当飞机的阻力减低之后,对竞速机来说,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对运输机来说,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运输量,换句话说就是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

流线型飞机设计包含的项目非常的广,从机身外壳的平滑,减少机身外部突出的部分与张线,外型由方正改为圆滑曲线,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则以曲线圆滑的外壳遮蔽以减少阻力,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等等。

除了在流线型设计上下功夫之外,动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材料的研究都影响到往后飞机设计的概念与可以使用的资源。

在动力系统方面除
了输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的开发之后,汽油辛烷值对于发动机的操作影响也逐渐被了解,同时,螺旋桨的极限性能以及替代的动力输出也陆续在各国进行研究。

新一代的输出动力研究当中以喷射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这两项影响后世最深。

光阴荏苒,人类将送走飞机诞生的第一个100年,把飞机送入第二个100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年,要预测未来100年飞机会发发生哪些变化,是十分困难的,这里展示的是国内外航空界、航空爱好者对未来飞机的设想。

在军用航空器方面,未来的作战飞机将进一步向信息化、综合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作战飞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据链与战场上的C4ISR系统以及有关装备组合成一体。

作战飞机将提高突防能力和战斗生存能力,装备高性能的发动机,提高飞机的高低空性能和短距垂直起降能力,提高电子对抗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歼击机将具有非常规机动、高敏捷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战略轰炸机将具有更强的突防能力。

战略侦察机将装有高性能的光电侦察设备。

直升机将装用新型旋翼。

无人机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数量也将增加。

航天航空的发展,是新世纪下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的体现,在国家安全方面有一定的重要性!未来的航空发展,重心也许会偏向与航天器,太空飞行器,战略航空武器等。

大国的竞争将会在航天航空的军事上出现。

参考文献:
1.吴昊.韩新伟《航空科学技术》
2. 郭洪.国外军用飞机研制决策与管理成败实例研究航空信息研究报告.1998年
3. admin. 人类航空百年回顾与展望. 北京晚报 , 2003-12-17
4. 张道恒.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山西教育网
5. 民用航空器技术和运输事业的发展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