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2章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第2节 群落的动态学业分层测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群落的动态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群落的动态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群落的动态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
群落的动态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答案】C
2.(2016·苏北四市高二期末)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导学号:07950039】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
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解析】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不存在任何生物生长的演替才是初生演替。
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
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但通常不会消失。
【答案】B
3.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遭火烧后的森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是不断变化的;遭火烧后的森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要快于初生演替。
【答案】D
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
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
【解析】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演替方向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如干旱条件下不可能演替为森林;次生演替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其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存活和分布的重要因素,植被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光照条件影响动、植物群落的演替。
【答案】B
5.下列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解析】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能演替为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缺少
水,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树)林。
【答案】A
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活动(如旅游)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火山喷发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项错误。
【答案】B
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解析】人类活动只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不会超过其他自然因素,否则,就会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但不能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就是不能任意地控制方向;人类活动在改变群落演替方向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对环境的保护有利。
【答案】C
8.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温度(高山)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因此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答案】B
9.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长,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也能形成森林
【解析】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演替经历的时间短;冰川泥上进行的是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基础是群落内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在条件适宜时都可形成森林.
【答案】D
10.云杉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是我国西部和西南部高山针叶林中的一个主要森林群落类型。
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采伐消退”过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生”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变化来说属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杉林被采伐后所发生的变化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各举两例)
(4)新生的云杉林和采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云杉林发生的次生演替现象。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既受到来自群落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种子的数量及散布、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生物繁殖、迁徙等,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
由于受这些内外因素影响,结果导致新生云杉林与原云杉林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次生演替
(3)植物种子的数量和散布、生物繁殖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4)演替需要时间长,期间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
[能力提升]
1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不同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07950040】
A.1阶段开始时甲植物种群数量为零,所以此演替为初生演替
B.2阶段的优势植物种群最可能是灌木,3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三个连续阶段中每个阶段所经历的时间相同
【解析】由于该演替是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属于次生演替;2阶段有可能从甲的草本植物阶段进入到了灌木阶段,而3阶段进入了森林阶段,此时甲、乙、丙三种植物共存而丙为优势物种,所以说优势物种的兴起,不一定会导致前一阶段的优势物种消亡;由于三个阶段的土壤条件不同,植被环境不同,故所经历的时间也不同。
【答案】B
12.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在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后相对稳定。
由草本植物到森林的演变过程中,总光合量逐渐增多,后因森林叶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叶片互相遮挡,总光合量达到相对稳定。
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生物呼吸量也逐渐增加,但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稳定,生物的呼吸量也不再增加.
【答案】D
13.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解析】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图中不能反映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答案】D
14.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
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材料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材料一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会导致当地的________丧失。
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会爆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自然演替的方向与材料一中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刺槐能无限制生长,说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其生存,并且没有天敌。
设计城市绿化的时候要尽量选用当地物种,因为当地物种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等环境条件,同时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合理设计群落的结构,提高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次生演替
(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并且没有天敌生物多样性植物单一,控制害虫的天敌很少
(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的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
15.探究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过程。
探究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
①取适量的干稻草加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在大烧杯中加入3/4容积的干稻草溶液,取一滴溶液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将此烧杯放置在一个不受干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让它滋生大量的细菌。
②放置3天后,用池塘水加满烧杯,混合后,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隔3天,用滴管分别取烧杯表层、靠近烧杯侧壁的表层以下、烧杯底的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④当你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可结束实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2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群落的动态学业
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
下,回收溶液。
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什么因素会影响这个群落的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观察到的这些生物来自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预测一下,烧杯中的群落将如何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中的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都会影响到群落的演替;能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来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的传播;随着水体中有机物的消耗,异养型的原生动物数量会越来越少,最后趋于消亡.
【答案】(1)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
(2)主要来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的传播(3)原生动物消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