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019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7讲演讲辞阅读一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资料
第7讲演讲辞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题。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甲。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乙?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丙?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下面的三个反问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分别放在何处?
A.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又岂本心所愿乎B.
精选资料
C.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C 乙:A 丙:B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断。
如甲处,根据“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可知,后面应该接C;乙处,根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可知,后面应该接A;丙处,根据“误己误人”可知,后面应接B。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这个句子运用连锁推理的方法,深刻说明了宗旨正大的重要性。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外人常常批评北大校风腐败,认为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有做官发财的思想。
C.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蔡元培在这里是要大家提高自身修养,改变原来的陈腐观念。
如此,就不怕别人讥议了。
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与上文“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形成对比,从反面说明了“志在做官发财”的危害。
【答案】A
【解析】说明的是“知大学之性质”的重要性。
3.“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这样写意在说明北京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校,直接鲜明地指出北大的学生们应当以研究高深学问为自己的求学宗旨,引人深思,引出下文。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因为这是针对北大学生的演讲,所以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目的就是希望北大的学生们以研究高深学问为求学宗旨。
.
精选资料
4.该段文字最后说“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文中讲了哪几点理由?请简要概括。
【答案】正面:宗旨正大,学校各方面才能日趋正轨,学生才能学有所成,才能造福于社会。
反面:学生无心向学,会败坏校风,有害于社会,误己误人,甚至误国。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作者在论证时是从两个角度展开的,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5.下列关于本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蔡元培先生向北大学生提出的第一点希望是“抱定宗旨”,就是要抱定求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宗旨,并且强调这个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B.本段文字紧扣现实,针对性强,蔡元培先生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些人进北大只是为了文凭、为了做官发财的现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C.为了加强说服效果,蔡元培先生采用了正反对比、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酣畅。
D.蔡元培先生善于运用对偶句、反问句,文章句式整齐,言辞恳切而有力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没有比喻论证。
6.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答案】第一句是第一层,提出本段中心话题。
第二层从第二句至“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概述旧宗旨的种种弊病,并指出北大学子应该有什么样的宗旨。
第三层从“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至“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为什么必须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最后一句是第四层,呼应第一句,结束本段演说。
【解析】先明确该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找到总领句、总结句,然后对中间部分划分层次,划分时要注意各句所讲的内容。
.
精选资料
7.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北京大学多年来存在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简要探究产生这样的弊端的原因。
【答案】弊端:学生多为做官发财而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对于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原因:①受做官发财的思想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急功近利,日趋庸俗化。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概括弊端时要注意,不能仅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还要考虑教师这一角度。
探究原因时,一要结合文本,二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一)阅读文章,完成1~3题。
富有的是精神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节选)
谢冕
热烈祝贺你们来到北大。
你们将在这里度过20世纪仅剩的最后几年。
在这几年中,你们无疑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
你们将以此为营养,充实并塑造自己,并以你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迎接21世纪的第一线曙光。
你们是名副其实的跨世纪的一代人。
你们要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在欢迎本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迎新会上,也发表过一个讲话。
那时我讲北大是做学问的地方,但是就重要性讲,还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
这些学者中的出色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
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
精选资料
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
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
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
学习是不能偷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造。
但是第一步是积累。
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但无论怎么说,首先是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我的经验是,不要抱怨,更不要拒绝老师提供的那一串长长的书单,那里边有的道理,你们现在并不理解,但是要接受它,按照那个参考书目或必读书目,一本一本地读,古今中外都读,分门别类地读。
有的书要反复读,细读;有的书可以走马观花,快读;但是一定要读。
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事实上,人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这样专注的、系统的、全力以赴的学习机会也就随之失去了。
等到工作临头,你发现罗曼·罗兰没有读过,高尔基没有读过,《离骚》没有读过,《故事新编》没有读过,但丁和普希金也没有读过,那时工作逼着你发言,你只好手忙脚乱地临时乱翻。
那是应急,不是学习。
匆忙中谁能把《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口吞了下去?即使吞了下去,你又能发表出什么意见呢?离开了大学,可以说,你基本上失去了大学学习的条件,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
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
只有先做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
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
聪明绝顶,目空一切,这是北大学生容易犯的毛病。
我们要杜绝这种小聪明,争取将来的大智慧。
因为文学是你们的专业,所以我还要谈谈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文学是非常神圣的。
我们讲敬业,就是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
文学,有人说起源于劳动,有人说起源于游戏。
在文学的功能中,是有游戏的成分,有让人愉快让人轻松的作用。
但文学从根本上说不能等同于游戏,因此,我们不能游戏文学。
文学中的优秀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崇高精神的诗化。
文学是一种让人变得高雅、变得充实、变得聪明、变得有情趣的精神劳作。
我们学习文学,是要把文学当做事业去创造、去发展、
去发扬光大,而不是把它当做手中的玩物。
我讲这些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感于当前文学的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
.
精选资料
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北大,物质条件很差,有的方面如学生宿舍则是超乎寻常的差。
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
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者,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质的贫乏而引以自豪。
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
1.作者在本文中告诉北大97级新生,进入北大应该做些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一下。
【答案】(1)珍惜机会,学习并继承北大精神。
(2)学习做人,研究学问,做人第一,研究学问第二。
(3)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4)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
【解析】做此题,首先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段提出第一个要求,“来北大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
你们将以此为营养,充实并塑造自己。
你们要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即接受北大的精神财富和民族忧患的洗礼,并继承北大精神,应珍惜机会。
第二、三段提出第二个要求,“还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第四、五、六、七段提出第三个要求“首先是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第八、九段提出第三个要求“就是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
第十段强调北大富有的是精神。
然后筛选概括即可。
2.文章题目说“富有的是精神”。
为什么说“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
【答案】因为北大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丰富,北大出过许多学者和革命者,有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都有着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作为北大学生在北大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
【解析】梳理文意后,筛选有关北大精神方面的语段和语句,有条理的作答即可。
如第一段、第三段、第十段。
3.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我们不能游戏文学。
【答案】我们学习文学,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要把文学当成事业去创造、去发展、去发扬光大,而不是把它当做手中的玩物。
【解析】找到画线句所在段落,抓住关键词“不能游戏”,联系上下文内容来解释、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维也纳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精选资料
恩格斯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
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
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
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
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
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
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
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
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作了回答。
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
刚才一
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不足。
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如此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跃),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
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掌声雷鸣)。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英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
(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
(1893年9月14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演说辞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富丽的文采。
.透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扬的斗志。
B.
精选资料
C.本文主旨是号召全体无产阶级,以“这个划时代的日子”为新的起点,顽强英勇地同资产阶级作斗争。
D.全文感情激越,演讲者与听众在情感上相互呼应,才使得演讲真正具备了强烈的感召力。
E.恩格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同时,还对马克思表示了由衷的赞美,认为革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马克思。
【答案】AE
【解析】A项,“主要在于它有富丽的文采”表述不当,此演说辞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展现的高昂的革命斗志。
E项,“认为革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马克思”说法有误,与原文不符。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答案】无产阶级在那天占领维也纳市政厅大厦,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
(或答旧世界的坍塌由此开始。
)
【解析】解读这句话的意思,结合上文中“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
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可以概括出答案。
3.“看了资产阶级如此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一句,表现出恩格斯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恩格斯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无产阶级必定战胜资产阶级。
【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语句的上下文分析,该句写恩格斯为资产阶级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漂亮的大厦而高兴,表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
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
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
精选资料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
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
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就是专门学识。
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
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
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
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
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
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
精选资料
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
自己做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
意志磨炼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
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
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你还未成个人。
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12月
(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有删节)
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因果关系。
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解析】从第二段的开头处就可以整合出答案。
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分点概括。
【答案】(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知识,③养成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
(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
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
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解析】第(1)问从第三段中可以得出答案,关键是要点要全,语言要简练。
第(2)问从第四段中整合答案,注意有效信息的提取。
3.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解析】注意从全文出发,概括整合答案,是总分的关系,注意每一段开头的问句的作用。
.最后两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4.
精选资料
【答案】设问、排比、呼告等。
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
“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解析】运用了设问、排比、呼告等,注意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结合文章的中心和表达效果来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