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________。

在全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天,满目都是萧条景象;野草与树木,________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备受诟病。

记者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展开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________“苹果”。

A . 宜人弥散不止
B . 宜人弥漫不止
C . 怡人弥散不只
D . 怡人弥漫不只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最富诗意的职业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

上下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中,留下了诸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各种诗歌形式。

其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我国古代还有一种最富诗意的职业。

而正是这个职业的出现,才让我们今天品读到更多当时精彩的诗篇。

这个职业有个动听的名字――采诗官。

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最古老的一种。

中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

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

春秋以后,因为长年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

秦朝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

西汉刚刚建立之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

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
诗夜诵。

到了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汉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采诗官的工作主要是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

采诗官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事实上担当了国家民意调查员、新闻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

《汉书·艺文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采诗官》一诗中也写道:“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由此可见,采诗官为古代诗篇的流传和采集做出了很大贡献。

采诗官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职业,因此其本身也充满着诗意。

民间的疾苦往往通过采诗官收集整理的民歌为统治者所了解。

可惜,历史久远,我们已无法知道这些采诗官的名字,他们已经在历史的深处浓缩为一个名词,我们无法看清他们的脸。

但是他们或许想不到,他们在那些沉沉的夜里刻下的象形文字,将会成为一个古老国度的文学头,正如蜜蜂在采花的时候也从没有想到过,它们会带一个声势浩大的人间的春天。

(1)下面关于“采诗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我国古代如果没有这种最富诗意的职业“采诗官”,我们今天就很难品读到更多当时精彩的诗篇。

B . 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悠久历史中,采诗官是最古老的一种职业。

C . 采诗官以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为主要工作,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为目的。

D . 采诗官的职业富有诗意,与其走遍天下时凭借着诗歌的名义密切相关。

(2)下列对原文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采诗官在诗歌方面贡献很大,可惜在古代时这个职业却不为人知。

B . 采诗制度历史久远,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中断,汉武帝时,开始恢复并逐渐光大。

C . 历史上有文献资料记载过采诗官的工作,可证明其在古代诗篇的流传方面的作用和采集诗歌时的艰辛付出。

D . 采诗官通过收集整理民歌让统治者了解到了民间的疾苦。

(3)下面的分析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诗歌的许多经典名篇中,有不少是通过采诗官才呈献给后人的。

B . 采诗官的成就,与统治者的重视、社会的稳定繁荣程度,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C . 采诗官的工作虽然是采诗,但因为他们接触基层,往往能够发现反映重大社会问题。

D . 采诗官的名字在古代是保密的,而且也要化装蒙面,所以他们其实是无名英雄。

3. (9分)(2020·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双刃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当然,最吸引眼球的是几次著名的人机对弈。

比如,1997年卡斯帕罗夫输于“深蓝”,2016年阿法狗4∶1胜韩国的李世石。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进行深度学习,甚至极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比如,尽管美国主流媒体没有想到特朗普会在美国大选中胜出,但是,孟买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通过2000万个社交媒体数据点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准确地预测了美国大选的结果。

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加特纳预计,到2018年,全球最大的200家企业大多数都会利用智能应用,并使用大数据的完整工具包和分析工具,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改善客户体验。

另一咨询公司弗罗斯特预测:2025年之前16%的美国工人将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同时,人工智能可以创造相当于劳动力9%的新工作。

艾瑞咨询预测,中国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将从2015年的12亿元增至2020年的91亿元。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

比如,目前,高盛三分之一的员工是计算机工程师,而1名计算机工程师可以取代4名交易员。

高盛下一步将使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约146个步骤进行自动化。

在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目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一派是悲观看法,代表人包括: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等。

霍金曾在英国《卫报》的一个专栏中写道:“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

”马斯克甚至提出:人类要与机器融合成为“半机械人”,否则将被人工智能淘汰。

然而,另外一派则持有相对乐观的观点。

如盖洛普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AI和机器人肯定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初级简单的、服务类的工作,但是,人类由此被吸纳到更多新的领域,人类不必担心大量失业!总的来看,大学以上水平受影响最小。

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

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最迫切的岗位是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战也日
益白热化。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合格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30万,缺口却为100万甚至更多。

传统产业升级后会延伸出新的岗位需求。

比如亚马逊已在全球各地的仓库中“雇用”了超过10万台Kiva机器人,大部分执行工作均由其完成。

与此同时,又衍生出数千个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亚马逊的人员则更加集中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如订单配对、货品挑选、消费者行为研究及新品研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从日常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地投入到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新岗位上去。

10年前,我们对形象设计师、比价员、健康顾问等感觉十分新鲜;今天,我们已经逐步接受了网络主播、红人掌柜、网约车司机;10年后,我们将迎来更多的陌生的职业名称。

综上所述,人类必须端正态度,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增加新技术的投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使全球经济逐步回暖。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带来的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悲观,人类应当更加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日)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孟买公司对美国大选的成功预测说明,人工智能极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B .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市场增值也将会有显著增长。

C . 高盛将要使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约146个步骤进行自动化,体现了机器排斥人工。

D . 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很少工作。

(2)关于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乐观地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虽有影响,但总的来看,人类不必担心失业。

B . 使用人工智能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C . 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很多初级简单的工作,但随着产业升级,又会产生新的岗位。

D . 亚马逊衍生出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说明人类应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3)人工智能带来工作岗位的增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4. (12分) (2019高三下·武邑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信誉之花
尚书华
城市不大,不足百万人口。

小区亦小,只有十几栋楼房。

罕见的是在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

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这就有点新鲜了。

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

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

偶然一天,小区里出现了一位腰扎围裙、胳膊上带着套袖,衣着得体、落落大方的年轻媳妇,脚蹬三轮车,在小区里响亮地吆喝着——卖豆腐!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

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

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

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

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

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

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

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

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

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

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

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

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

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

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
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

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

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

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

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

豆腐坊火了。

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

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

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

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

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

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

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

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

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

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

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

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

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

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

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

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

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

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

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

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C . 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
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D . 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品质。

(2)小区中的热心人和卖豆腐的夫妻的两次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三上·桐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楷,字季则。

美风望,性刚梗,有当世干具。

释褐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

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

后为尚书左主客郎中、左中郎将。

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故时人称之。

于时冀、定教州,频遭水害。

楷上疏日: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泛滥为灾。

户无担石之储,家有蒙藿之色。

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开款,实希效力。

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

臣之至诚,申于今日。

”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事遂施行。

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

久之,京兆王继为大将军西讨,引楷为司马。

后葛荣转盛,诸将拒击,并皆失利。

孝昌初,加楷持节、散骑常侍,寻转军司。

未几,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为刺史,加后将军。

葛荣自破章武、广阳二王之后,锋不可当。

初,楷将之州,人咸劝留家口,单身述职。

楷日:“如一身独往,将士又谁肯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

三年春,贼势已逼,或劝减小弱以避之。

楷曰:“ 国家岂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今吾死耳!一朝送免儿女,将谓吾心不固。

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州既新立,了无御备之具。

及贼来攻,楷率力抗拒,强弱势悬,每勒兵士抚厉之,莫不争奋,咸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爱一身!”速战半旬,死者相枕。

力竭城陷,楷执节不屈,贼遂害之,时年五十一。

长子士元举茂才,假征虏将军、防域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战殁。

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

永熙中,又特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崔楷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B .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C .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D .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

如《周书·李基传》:”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B . 刺史:古代官名,始设于西汉。

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C . 茂才:即秀才。

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西汉时避汉武帝讳改称"茂才”。

D . 仪同三司: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崔楷性情耿直,严肃刚烈。

任广平王元怀文学期间,王国官员大都因不称职而受惩处,只有他与杨昱因多次进谏而获免。

后来又因打击豪强而受到人们称赞。

B . 崔楷关心民生,为国分忧。

冀定数州频繁遭受水害,他上疏表达对百姓贫困生活的担忧,并表示愿意竭尽忠诚为朝廷效力。

可惜事情未完成就被朝廷召回。

C . 崔楷勇于担当,不谋私利。

当初任殷州刺史时,人们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他认为这会动摇军心,带领全家赴州:后有人劝他放弃小弱城池,他不为所动。

D . 崔楷英勇无畏,以身殉国。

敌人来攻,他竭力抵抗,士兵在他的激励下也奋力作战,但因实力悬殊,经过五天激战后州城陷落。

崔楷被俘,英勇不屈,遭到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
②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20高三上·南京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释】①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临终托孤之处。

②伏腊:伏祭和腊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两句互文见义,扣住诗题,点明了永安宫正是当年蜀主刘备巡幸驻跸之处。

B . 颔联紧承上联,由今及古,展开想象,遥想当年玉殿凌空、仪仗威严的景况。

C . 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的画面,渲染出先帝庙的热闹与香火旺盛。

D . 尾联写到先帝庙旁的武侯祠,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与先主同享世人的凭吊和祭祀。

(2)简析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慨。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二下·泉港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泛舟游玩赤壁之下,兴致所至,引吭高歌,吟唱乐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

以虚写映衬出蜀道的雄奇险峻。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________,________。

传达出不堪回首的无限怅恨的慨叹。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20高一上·合肥期末) 下面是一位同学给老朋友发的微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标出并修改。

惊闻你将要乔迁,我感到非常高兴,但因为这段时间我刚到新单位高就,所以不能为你搬家鼎力相助。

过段时间,我一定拔冗光临你的新居,届时将奉上薄礼,以表祝贺。

9. (5分)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要求:不超过20个字。

2014年8月9日,弗格森市18岁的非洲裔青年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受到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的拦截搜查并被开枪打死,但威尔逊并没有受到起诉。

随后,弗格森等多个地区爆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一些地方演变成骚乱。

今年3月4日,美国司法部公布了关于弗格森市执法人员的调查报告,认为包括警察局以及法院在
内的当地执法部门普遍存在对黑人的种族偏见。

3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对媒体表示,对推动解决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有很大的紧迫感”。

《纽约每日新闻》的一篇社论颇有代表性。

文章说,布朗案以来,我们看到一些改变,但是仍然没有清晰的国家行动。

在种族问题上,美国只是针对症状,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没有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家委会举办主题为“学生成长”的座谈会,其中一个话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

经过热烈的讨论,家长们梳理出以下观点:①坚持自己的目标;②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④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⑤感恩,不要把自己得到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⑥懂得舍弃。

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一点?结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