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 (6分) (2019高一下·淄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

南戏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

《南词叙录》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南戏专著,作者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依据是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因此可视为北曲的支流。

而依据《南词叙录》,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

这实际上是将南戏从北曲的附庸中脱离出来,赋予了南戏更加独立的历史地位,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

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

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影响,但并不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早期的南戏无论在剧本文学上,还是在曲体上,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如此,南戏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但这并不能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南北戏曲的交流,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与熏陶,其文学性已发生了质的飞跃。

南戏从其起源到《南词叙录》的撰写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南戏已从民间的村坊小曲,走进城市,走进宫廷。

不论从文辞声律、结构排场,还是思想意义、人物塑造,各方面都已达到不可低估的高度。

南戏是在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了当时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因此其文化价值是立体的,可挖掘性很强。

与诗词相比,戏曲常常更接近于口语。

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而其面向的观众群也多为市民阶层。

这就使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且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性的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汉语词汇史的书写保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俗语、谚语、俚语等。

宋代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

宋室的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了戏曲的形成与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

南戏的戏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譬如在剧本《赵贞女》《王魁》中,作者强烈抨击了封建制度下文人人性的异化及其给善良妇女带来的迫害和灾难,表达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情绪。

另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节庆仪式、民间信仰以及民间巫术等情节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据记载,南戏使用南方曲调,不受宫调限制,可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

南戏在温州形成后,于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

到了元代末期,又繁衍出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声腔;其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种,并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摘编自张立秀《南戏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尽管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但是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因为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是北曲的支流。

B . 根据徐渭的《南词叙录》记载,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

C . 因为南戏与北曲的艺术风格多有不同: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

所以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

D . 早期南戏因为在剧本文学和曲体上的局限性,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他们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归结论点。

B . 文章在论证南戏的历史地位时,将南戏与北曲进行对比,阐述南戏与北曲的差异,突出南戏的历史地位。

C . 文章第三段总述南戏的文化价值,后文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对南戏的文化价值进行阐述。

D . 文章阐述剧本《赵贞女》《王魁》的思想内容,以及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等,为南戏的社会历史价值提供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南戏讲述的长篇故事综合了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众多的艺术形式,因此,南戏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

B . 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观众群多为市民阶层,因此,南戏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有口语化的特点。

C . 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

宋室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南戏形成与发展。

D . 南戏可以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演唱形式和曲牌。

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

2. (12分)(2017·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袁行霈先生的诗意人生
今年4月,是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的80华诞。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满怀敬意,为先生塑了一尊青铜头像。

头像传神至极,眉宇间透露出他的慈祥、睿智、儒雅与清逸,让人联想起先生“如山峦之有云烟”的诗意人生。

先生治学的领域很广,据《袁行霈教授著述目录》所载,各类著作30余种,主要论文70余篇,涉及文学史、文明史、文言小说、诗学、目录学、考据学等诸多方面,而成就最卓著的还是中国古典诗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的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是先生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之一。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用诗一般语言来阐述诗歌理论,分析诗歌意境,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诗意的美感。

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先生几乎倾尽毕生精力的研究对象,一部《陶渊明集笺注》,一部《陶渊明研究》,耗费了先生二十多年的心血。

因此,这两部著作是陶渊明研究的重大收获,被誉为“集大成之作”。

这些年来,陶渊明成了先生“多年朝夕相处的朋友”,笺注陶集成了他“跟那位真率、朴实、潇洒、倔强而又不乏幽默感的诗人对话的渠道”。

先生曾提出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八字箴言:“博采、精鉴、深味、妙悟”,他写有一篇学术随笔《学问的气象》,认为作诗讲究气象,做学问也讲究气象。

“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

不强服人而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这分明是对学问诗一般的礼赞!
先生在北京大学执教50余年。

如今,已是北大名师的葛晓音教授曾撰文,深情回忆当年听先生讲课的情景:“他的课着重在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正是学生们最为渴求的内容。

而他的讲课艺术也和他讲的内容一样,非常讲究。

节奏的快慢疏密、声调的抑扬顿挫,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让学生跟着他清晰的讲解进入意境。


先生每次讲课教室里都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里、窗户外面都站满了人,有时实在挤不下了只得临时换大教室。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幸福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教室里坐满了我的学生,一双双眼睛投出渴求知识的光,集中在我身上,使我兴奋、喜悦、感激。

因为这些光束的撞击而产生的灵感纷至沓来,一向寡言的我,竞滔滔不绝地讲出一连
串连我自己也觉得新鲜的话语。

从学生的颔首微笑中,我听到他们心中的回响。

这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在组织一片和谐的乐音……”
先生的课堂不仅在燕园,也延伸到了国际上。

特别是近年来,先生主持的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更是培养了许多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文化的高端人才。

先生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常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老师!”
先生曾编辑过自己的诗文短札《愈庐集》,诗、文各一卷。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评论此书:“冲淡平和,乐观谦逊,诗意很浓。


先生效法古人作《论诗绝句一百首》,自先秦至清代,涉及历代诗人(或诗集),每人一绝,并有自注,相互映发。

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正如先生在自序中所说:“其含蓄蕴藉之妙,比兴寄托之深,措辞炼句之精,涵泳玩味之趣,又非长篇大论所可比拟。

”充分体现了先生的诗心与诗趣。

袁行霈先生说“寂寞有时也是很美的”。

先生在散文《黄昏》中写道:“黄昏仿佛是专为供人沉思的。

书上的字迹渐渐模糊了,抬头向窗外望去,落日的余晖散射在天幕上,宛如罩上了薄纱。

开灯还嫌早,索性掩卷闭目,在沉思中打发这白昼和黑夜交界的时分。


寂寞的读书生活在先生看来,竞充满如此“很美的”诗情诗韵。

(选自《党建》有删改)
相关链接:袁行霈的父亲是清末举人,长于诗文书法,后因病不能执笔,遂由他代写信札诗文,培养了他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

1957年大学毕业,被林庚教授选中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教学与科研生涯。

(百度百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袁行霈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北京大学又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被林庚教授选中留校任教,他治学领域很广,在很多方面有所成就。

B . 袁行霈认为作诗和做学问都要讲究气象。

他曾提出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八字箴言:“博采、精鉴、深味、妙悟”,推而广之,这实际上也是他对治学的感悟与学问的境界。

C . 做学问是清苦的,免不了枯燥与寂寞,袁行霈却说“寂寞有时也是很美的”。

这体现了先生远离喧嚣的宁静和寄厚味于淡泊的从容。

D . 陶渊明是袁行霈倾尽毕生精力研究的对象。

“那位真率、朴实、潇洒、倔强又不乏幽默感的诗人”,这些年来,成为他“朝夕相处的朋友”。

(2)袁行霈先生的诗意人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本文多次引用传主原话和他人评价,有何作用?
3.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如水稻
陈甲元
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

父亲躺在他亲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柔软、温暖。

这是老家的习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

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一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农村的伢子,有几个没亲手侍弄过水稻呢?懵懵懂懂,清明下种,三起三落,浸种催芽。

本县种子公司制种的威优46是父亲最信任的品种。

用父亲的话说,稳产,饭好吃;老朋友稳当,靠得住。

春夜魅人,经常要更换的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被一根花线连着,吊在青黑瓦屋厨房的横梁上,灯泡泛着黄光,照亮厨房门前泥浆色的大木桶。

父亲晾晒两天的稻种拆了包,用强氯精消了毒,加温水泡着,长着厚茧的老手不时捞起轻浮的秕谷,手掌摊开着对看热闹的我们说,看,这就是秕谷,没用的家伙!
我一直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一些东西。

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我远望着墨绿的稻浪托举着他头顶的草帽,能想起课堂上老师吹来的唐宋的微风;冬天,天气寒冷,间或会有小雪,打湿院落的矮墙和柴火,通红的炭火旁,父亲使劲搓着稻草绳,身后的墙壁挂着他前些年亲手搓成的草鞋、草绳、草帽。

只是稻草的手工成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已有了沉郁欲言的褐色……父亲躺在稻草上多年后,我不经意间想起,对父亲,对父亲亲手摩挲了一辈子的植株,就怀有难以名状的心绪。

于是,我习惯了回去。

想父亲,想从前的时候,我就一次次往回走。

回老家看山岭,看老屋,看稻田,看稻子。

老家本身是稻区。

不是山岭房屋环绕着青黄相间的稻田,就是或青绿或金黄的稻田环抱着山岭房屋。

很多时候,田畴无言,却又千言万语、欲说还休,一种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姿态,是天底下最朴实和厚重的无华。

站在旷野的田畴深处,我总能感觉自己的卑微和轻小。

那么多的农人,祖先的祖先赤脚走在田埂上的远远近近的身影,没有隔膜般素朴和亲切。

田垄里,依稀听见犁铧清脆的声响和牧童的短笛飞扬。

而躬耕田垄一辈子的父亲,对稻田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他不但靠着田垄四季常新的稻子,养活了一家人;而且,仙风道骨的祖母说过,我家六姊妹,有两个的出生就和田垄和水稻紧密相连。

一个是二哥。

正是苍翠欲滴的插秧季节,正是插秧竣工那天的黄昏时刻,家门口的田垄里刚刚插下青绿秧苗,母亲兴致勃勃挺着大肚子在青黑瓦屋的灶房间忙碌,突然间下身一热,连忙呼唤炉膛前烧火的小脚祖母。

添丁之喜,大好兆头。

脚上还沾着新泥的父亲,紧张局促地抱着哇哇叫的二哥,只知道咧着大嘴对着帮忙插秧的亲友们傻笑。

还有小妹。

小妹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中午时分,稻子收割的季节,田野到处金碧辉煌。

人力打谷机在父亲脚下嗡嗡地响,也没请其他劳力,父亲和大哥两人轮流给稻谷脱粒。

二姐一路小跑来到田埂对父亲说:妈妈让我告诉你,她生了,父亲手里捂着要脱粒的稻穗,大声说知道了,告诉你妈妈,我们打满这一担谷就回家吃中饭……前面有了五个崽女,父亲对又一个新生命的来临已然淡定,四十不惑,小妹来临的时候,父亲的思想是不是已渐趋成熟?他看生命是不是也像看他手中的稻子一样,一茬一茬,心里有了新的内容?
应该是有了一茬一茬新内容的。

父亲耕作了一辈子水稻,睡了一辈子稻草床,在稻草的拥绕下离去以后,我也开始从事一项和水稻相关的职业,更近距离地走近和了解水稻,也更深刻地了解父亲。

天生万物,相辅相成,水稻和人类,从一万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发现和种植后,人类的文明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观察、改良、提炼,期望这喂养我们躯体和灵魂的作物在灌满海水的盐碱地也能赐予我们食粮。

催芽,播种,育秧,除草,施肥,收割;萌芽,分蘖,抽穗,扬花,结实。

一次生育,一段旅程。

临了,稻桩化成基肥,哺育又一季新的生命。

这样的轮回,和父亲这样的农人个体的生命又有多少差别?每年水稻成熟季,那如黄缎子一样铺陈在华夏四野、铺天盖地的水稻厚毯,又何尝不是为生命打底的最好成色?
又一年冬天,又一年稻子收割后的空旷来临。

记得当年稻草垛,转眼又是白头翁。

我身在城市的高楼以当年在田野依偎草垛的姿势躺倒,想:原来和父亲一样,像水稻一样活着,到最后,都活成了大地不悔的精魂。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把父亲和水稻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父亲依靠稻谷养活一大家子,传承生命;另一方面,父亲秉承稻粒身上的精神,活成了大地的精魂。

B . 文章第二段采用环境描写。

“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青黑瓦屋”、“泥浆色的大木桶”等写出了农村家庭的简陋素朴,黄色的灯光则昭示着希望。

C . 文中画线句子写作者面对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田畴,不由得感慨生命卑微轻小,伤感、抑郁之情油然而生。

D . 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照应标题,增加了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2)文章写二哥和小妹出生时有何不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与水稻有何相似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7高二下·玉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

祖祚,武后时谏罢万象神宫知名;开元时,以大理司直驰传决狱,所至仁平。

父晃,历左补阙、温州刺史。

涯,工属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

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

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

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

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

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

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涯官第。

诸学士莫敢望。

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

再迁吏部侍郎。

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时吐蕃寇边,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

上言:“蜀有两道直捣贼腹,一由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由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皆虏险要地。

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

’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衰矣。

”帝不报。

涯质状颀省,长上短下,动举详华。

性啬俭,不畜妓妾,恶卜祝及它方伎。

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使客贺若夷鼓琴娱宾。

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然涯年过七十,嗜权固位,偷合﹙李﹚训等,不能絜去就,以至覆宗。

是时,十一族赀货悉为兵掠,而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钜万,取之弥日不尽。

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

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

籍田宅入于官。

(节选自《新唐书·王涯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B . 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C . 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D . 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和,唐宪宗年号。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 古代皇帝并非人人都有庙号。

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

从唐开始人们习惯称庙号。

文中的宪宗、穆宗和文宗均为庙号。

C . 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男是第五等即最低等。

D . 节,符节,缀有水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涯学识广博,注重名节。

永贞、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

因为他不结党,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

B . 王涯上疏,献制吐蕃之策。

他担任东川节度使时,针对吐蕃对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曾建议朝廷以回纥牵制吐蕃,穆宗却没有答复。

C . 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

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言而被罢相。

D . 王涯雅好典籍、书画。

他千方百计搜罗,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等到被诛,有人挖开墙壁,皆取其奁轴、金玉,弃书画于路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涯,工属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

②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涯官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20高二下·化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

蓝田,今属陕西西安。

江陵,今属湖北荆州。

②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 . 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

C . 颈联先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后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

D . 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 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6. (10分) (2018高一上·扶余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惨象,________;流言,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开篇“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击诗题,恰到好处,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次抒发不舍之情。

(4)《荆轲刺秦王》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真的猛士”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他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

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