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5高一上·西安期中) 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

这说明()
A . 分封制的衰落
B . 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 . 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 . 郡县设置与秦统一六国有关
2. (2分)(2017·山东模拟)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②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③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④农民起义频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2分) (2015高一上·武汉期中)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 . 地方无选举权
B .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 察举制的弊端
D .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4. (2分)(2019·安庆模拟)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

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

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

如过渡焉,与其滞乎
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
A . 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
B . 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
C . 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
D . 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
5. (2分) (2017高一上·乾安期中)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6. (2分)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副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③④
7. (2分)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 . 武昌起义的胜利
B .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 清帝下诏退位
D . 《临时约法》的颁布
8. (2分) (2015高一上·德宏期中)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史料中说:“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

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

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

”其中的“某战场”是指()
A . 中国东北战场
B . 中国华北战场
C . 滇缅战场
D . 太平洋战场
9. (2分) (2015高二上·大田期中)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历史这样回答他()。

A .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 .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 .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0. (2分) (2016高三上·镇江期中) 唱响强军战歌,凝聚强国力量。

一首军歌中唱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该军歌的名称是()
A . 《国民革命军军歌》
B . 《新四军军歌》
C . 《八路军军歌》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1. (2分)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

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

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④
12. (2分) (2016高三上·浙江模拟)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 .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 .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 .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 .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13. (2分) 1939年冬。

毛泽东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材料中毛泽东()
A . 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
B . 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
C . 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D . 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作用
14. (2分) (2016高三上·陕西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 . 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 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C . 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D . 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15. (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 . 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
C . 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
D . 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
16. (2分)“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17. (2分) (2016高二下·北仑期中)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各国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战争和对抗无法根本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通过强化军事优势无法带来世界的和平稳定。

材料反映出()
A . 中国将放弃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
B .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C . 淡化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外交重点
D . 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8. (2分)《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右图是清朝康熙皇帝命画师重新绘制的
该作品,其中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

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 .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
B . 水田耕作说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C . 清代出现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
D .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19. (2分) (2019高二下·南宁期中)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纪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纪人”,效率是很高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 中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庞大,生产效率很高
C . 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技术和耕作方法
20. (2分) (2016高二下·衡阳期中)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吕轮船公司。

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 .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21. (2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在下图中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2. (2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期中) 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

这本质上反映了()
A . 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B . 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C . 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 . 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23. (2分) (2017高一下·青岛期中)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语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交易都是顺差,”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逐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 . 洋务运动
B . 工业革命
C . 地理大发现
D . 五口通商
24. (2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A . 开辟新航路
B . 开展工业革命
C . 改进交通工具
D . 殖民扩张与掠夺
25. (2分) (2017高一上·广东期中) 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 .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 . 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C .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D .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26. (2分)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伴随每一次的工业革命,也不断涌现出不同的新兴工业部门。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A . 纺织工业
B . 钢铁工业
C . 造船工业
D . 石油工业
27. (2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末) 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A .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 . “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
D . 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28. (2分) 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 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B . 西欧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 . 富人过度享受福利待遇
D .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29. (2分)(2019·兰州模拟) 《欧洲宪法条约草案》第181条规定:“欧洲联盟促进在尊重各成员国民族多元性、地区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他们的文化,并强调继承共同文化”其主导思想是()
A . 文化的多元性是欧盟存在的基础
B . 欧洲联盟多元文化间应当相互融合
C . 地域的多样性是欧盟成立的前提
D . 建立基于多元文化之上的共同文化
30. (2分) (2016高二上·湖北月考)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 . 两党派斗争激烈
B . 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 . 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 . 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二、综合题 (共3题;共35分)
31. (10分)(2016·遵义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人主》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君政时代”的最大特点在于“大权独揽于一人”。

君主“把国家当做私人的财产”,专断独行,恣意欲为;而人民则“素为专制君主之奴隶”,可以任听摆布,随意压榨。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简概其基本观点及其不同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的新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

3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2) 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33. (15分) (2016高三下·海淀期中) 礼制和礼仪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别,礼制和礼仪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并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碰撞和融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

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

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

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

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

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的礼仪逐渐变得简单、随便而自由。

基督教的礼节和教仪对西方的礼仪有重大影响。

马丁·路德认为信徒们可以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无须基督教原有的繁琐仪式,使西方人的宗教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启蒙运动使罗马教廷又遭重创,人们的宗教观念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而庄严了。

如果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本身还不能使新教徒彻底摆脱那些繁琐礼节影响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并且也影响到传统的天主教徒。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基督徒更为世俗化、商业化。

19、20世纪以来西方的宗教礼仪逐渐变得简单而自由化了。

西方宗教仪式的变化还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仪式的简化和自由也使基督教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统治逐渐松弛。

——摘编自高福进《礼仪及西方礼仪:变迁与前景》
材料三近代以前,中国无论是疆土的广袤,物产的丰盈,社会制度的昌明,经济水平的先进,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是周边其他民族难以相比的。

于是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辐射圈,促进了东亚民族的进步。

许多国家的君王使臣“慕中华而王歆化久矣”,“奉跽鼓舞(跪拜舞蹈),顺附如归,咸仰天而
拜曰: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带冠还国”。

这种情况,必然促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士大夫逐渐形成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心理。

当时流行的华夷观念认为华与夷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华夏具有完备发达的礼义,而夷狄则没有礼义廉耻等观念。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俄等国,不断向清廷提出觐见清帝的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73年2月同治帝亲政后,西方各国驻华公使以公使团的名义,再次强烈要求觐见清帝。

清政府起初婉拒,后又以各国公使觐见须以三跪九叩之礼难之。

经过三四个月之久的反复交涉,最后清廷终于同意外国公使可以不行三跪九叩之礼。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

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礼仪变迁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以中国对外交往以及相关的礼仪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综合题 (共3题;共35分)
31-1、
31-2、
32-1、
32-2、
33-1、
33-2、
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