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复用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复用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新要求
【摘要】近几年,随着侵入性操作的增多,部分使用的器械、设备具有重复性,这就需要各医疗机构加强对复用器械消毒、灭菌操作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器
械相关管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本文综述复用器械消毒、灭菌的新要求
如下。
【关键词】医院;复用器械;消毒;灭菌;新要求
有报告指出,国内近几年出现较多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眼球感染、腹部切口
感染、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事件,诱发因素多为二次使用器械消毒清洗不合格导致。
所以,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临床需加强对复用器械的
管理,监管复用器械的灭菌、消毒、清洁操作,保证器械清洗合格率,需符合国
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监测标准。
文章依据原有医院复用器械消毒清洁标准分析,综述复用器械消毒灭菌新要求如下。
1.
集中管理复用器械相关要求
于2009年,我国第一次提出复用器械使用后需由各医疗机构内的消毒供应
中心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其他科室自主处理致使清洁、消毒不合格造成医源性感
染事件。
在临床医学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器械集中管理新要求总结如下:
1.1集中处置
对于临床二次使用期间需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消毒、清洗处理,依
据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可设置清洗区域、多个消毒供应中心等。
1.2集中管理
部分二次使用器械在临床上需快速周转使用,无法及时送至消毒供应中心,
多在各科室中自主完成灭菌、消毒、清洗等处理;而新要求中提出需及时送至消
毒供应中心,不可由科室自主处理[1]。
1.3推荐管理
对于部分消毒供应中心能力较强的医院可直接接手口腔门诊、内镜中心复用
器械的清洗、灭菌、消毒处理。
1.
加强对植入物、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
2.1落实责任
新要求提出,各医疗机构需落实消毒供应中心、使用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待临床科室或手术室提出申请后需告知消毒供应中心准备好对植入物、外来器械
的消毒灭菌处理。
2.2集中处理
在植入物或外来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前,需由第三方消毒机构或本院消毒供应
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而接收外来医疗器械或植入物时应当当面进行清洁合格情况
监督评估,对于未达到标准的器械拒收处理。
2.3签署协议
在新要求规范中,植入物和外来医疗器械需在入院前签订协议书,要求相关
供应商提供完整的器械或设备使用、处理、处置、维保说明书,对于无法提供完
整内容的器械需拒收。
2.4加强培训
新要求规范指出,各医疗机构内消毒供应中心在接收植入物和外来医疗器械
前需明确专人处理,指导专职人员提前到厂家或外界学习器械的使用和处理方式。
1.
明确复用器械的质量管控
各类器械消毒灭菌的基础环节是清洗,需保证清洗合格后才能实施完好的灭
菌和消毒操作。
3.1加强复用器械预处理
一旦复用器械使用后未能及时处理会导致污渍在器械上干涸,从而影响后期
清洗效果,极易出现清洗不合格情况;新要求规范中指出[2],待复用器械使用后
需及时进行保湿处理,随后在最快时间内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对于无法及时
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器械需进行预处理,如使用预处理机清洗或使用预处理
喷雾等。
3.2对漂洗用水、清洗用水提出要求
清洗用水含有经纯化的水或软水、热水、自来水等,但自来水中多存在镁离子、钙离子等,对于管路较多的器械清洗效果较差,清洗期间需注意。
而软化的
水对于部分器械存在腐蚀性,清洗期间并不推荐。
所以,消毒供应中心多是以去
离子水进行清洗,在新要求中指出,漂洗用水需保证点到了吧在15uS/cm,进而
保证清洗合格率。
3.3完善消毒清洗设备
新要求中表示,各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需配备高质量、足量的消毒设备、清洗设备、灭菌设备等,消毒清洗机器对于机器配置的支架具有一定要求,在配
备相应设备前,可对本院实际情况、复用器械类别明确支架需求[3]。
而对于较强
复杂、使用广泛的器械可引进新型清洗技术进行处理。
3.4明确不同清洗方式的要求
对于无法上机或不能上机清洗的器械可通过手工清洗,如导光束、光学目镜等,并使用相应的辅助工具清洗母乳水枪、清洗刷等;对于较为精密的器械可使
用超声清洗,清洗期间需依据器械类别设置相应参数,定期更换清洗水;而机械
清洗前需保证使用合理的清洗支架,配备相应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3.5保证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估
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清洗后多采取放大镜或目测法进行观察,对残留物质、
锈斑等清洗效果监督管理[4]。
对于存在管道的器械现阶段的检测方式并不全面。
新要求规范中,提出使用ATP生物荧光法、蛋白残留测定法等进行清洗效果评估,弥补以往清洗质量评估的不足。
3.6加强对清洗质量的监管
依据新要求内容,定期对清洗机器、消毒机器、灭菌设备等进行维保管理,
可使用温度监测仪评估不同阶段、不同程序的温度;同时,使用测试指示物监测
清洗效果,并按照原有说明书开展器械的管理,待其监测合格后即可上岗使用。
1.
完善相关设备的检测参数
在新要求中,消毒供应中心需定期对科室内的各项设备进行参数性能检测,
但目前各医疗机构不具备参数监测条件,可在设备采购期间进行提前检测或邀请
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方式中包括化学监测、物理检测、
生物检测等;并重视对环氧乙烷灭菌的监测;而对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检测
可采取物理监测、生物检测、化学检测等方式,均具有不同优势。
综上所述,依据医院复用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新要求管理消毒供应室的相关工
作可有效提升复用器械的处理效果,提升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保证临床医护
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会宁,张华.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系统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
志,2019,40(04):246-250.
[2]朱玲珠,陈银冰,周青华,任灵飞,许晓红.器械清洗预处理与清洗消毒合格
率的关系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10):67-68+80.
[3]梁慧,范玉红,张花梅,崔晓丹.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可复用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09):1315-1317.
[4]俞慧,侯玲君.复用器械预处理及保湿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