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回十二钗判词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第六回十二钗判词详解
《红楼梦》是未完的巨作,续本很多,现行最为通行的续本一般认为是高鹗的续本。

为什么这样呢,是因为大家一般认为高鹗的续作更符合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情节设定。

那么,曹雪芹对全书人物身世与情节有什么提前设定呢?
(87《红楼》开篇的石头)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与词曲的预设。

实际上,要读懂《红楼梦》,读懂第五回的十二钗判词极为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解一下这些判词。

曹雪芹安排宝玉打开的第一册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一册,内容是一幅画,画中内容是“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晴雯(后面就是袭人,足见晴雯、袭人的重要性)的判词,画面是晴雯处境的污浊与险恶。

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明月,扣“晴”字,“彩云易散”出自白居易的《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晴雯是贾宝玉丫鬟里最为心高气傲的,但她也只不过是个丫鬟罢了,所以说她身为下贱。

书中后续写晴雯长得极似黛玉,又写他女红极佳,这是超过一般人的“风流灵巧”。

也正因为她过人的风流灵巧,,她才会因为“诽谤”导致“寿夭”。

后续晴雯临死之间曾经跟宝玉又一段当面的剖白,一证晴雯的“心高”,又照应宝玉的“空牵念”。

(晴雯撕扇)宝玉接着又看到的判词是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是袭人的判词,袭人原姓花,画中有花有席(袭)。

袭人是宝玉最重要的丫鬟,性情柔顺,在王夫人那里几乎是认定了要将她收为宝玉的妾,可惜最终贾家势败,袭人最终嫁归了蒋玉菡,宝玉自然就没有缘份。

蒋玉菡是优伶(即琪官),所以说“优伶有福”,“公子无缘”。

(袭人)紧接着,宝玉放下“又副册(丫鬟一级的册子)”,拿
起一本“副册(妾一级的册子)”,揭开看,画上是“一株桂花,下面是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是香菱判词,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

荷花也称莲花,暗示香菱的原名英莲。

英莲本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自小被拐子拐了,偏偏又卖给了薛蟠这样霸道的污烂公子,最终沦为妾室,这当然让人感伤。

“两地生孤木”,一个木,两个土,是个“桂”字,暗示香菱最终被夏金“桂”折磨虐待至死。

(香菱)接下来,宝玉打开的是“正册”,第一册的画,画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是: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黛玉和宝钗的判词。

这是《红楼》一书中纠葛比较最为厉害的两个人,“停机德”一典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说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喻,劝其不要中断学业,这一句指薛宝钗,宝钗在后面的情节里,也是多次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

“咏絮才”一典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说晋晋女子谢道韫有捷才,某天大雪,韫叔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韫的堂兄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的回答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大赞。

后以咏絮才比喻女子才思敏捷。

这里指林黛玉。

林黛玉在大观园也多次咏诗夺魁。

“玉带林中挂”,“玉带林”是林黛玉的倒读谐音。

“挂”指贾宝玉对黛玉的牵挂,并不指林黛玉最终上吊而死。

“金簪”即指“宝钗”,雪当然是薛的谐音,同时又指薛宝钗最终结局凄凉。

(黛玉与宝钗)接下来的画是“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是元春的判词,画上的一张弓,弓谐音“宫”,当然也指不祥的凶器,香橼的橼谐音“元”。

元春在宫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做了什么呢,一直忙于辨别是非,实指宫廷内斗。

榴花一般指女子怀孕,但却没有说石榴结子,显然,元春最终没有生下孩子。

三春指的是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就是元春。

虎兕另有一说是虎兔,有两
种解释,如果是虎兕,则指两股势力的争斗;如果是虎兔,则指虎年之末,兔年之初,指时间点,元春死亡的时间点。

大梦归,指死亡,大势已去。

(元春)接下来画的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探春的判词。

探春有才,但却是庶女,又生于贾府日渐衰退之时,所以说她“生于末世”。

“清明”是祭祖怀乡之节,但是她却只能站在江边眺望,说明探春的结局是远嫁到了“千里”之外。

这与画中之情景相互照应:她远嫁海隅,如断线风筝。

(探春理家)接下来,画的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是史湘云的判词。

史湘云生于大族史家,但却自幼父母双亡,史家的家族富贵并不能带给他温暖,他在婴儿时期就离开了父母。

后两句进一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夫妻离散。

吊,指凭吊,伤悼。

湘江水逝楚云飞,一则暗含湘云之名,一则借用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之典,说明夫妻生活短如一梦。

这也照应画面里的几缕飞云和一湾东流的逝水。

(史湘云醉卧芍药茵)接下来的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妙玉的判词。

玉本来是高洁之物,但偏偏落在了泥垢之中。

妙玉出家为尼,自然是为了绝对的“净”,因为佛家所修行的就是最终到天国的净土。

妙玉又有洁癖(刘姥姥用过的茶盏,她就要扔掉),她追求绝对的洁,却最终掉在了污泥之中,指妙玉最终为贼人所戕。

(妙玉赏梅)接下来的画是“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是迎春判词。

迎春嫁了孙绍祖,“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系”,是。

子和系合在一起是“孙(孫)”字。

隐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中山狼”的典故出自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说赵简子在中山(国名)打猎,一只狼将被杀死之时,遇到东郭先生救了它,可
是危险过去后,它反过来想吃掉东郭先生。

后来人们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中山狼”。

指孙绍祖家曾巴结过贾府,受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孙家家资饶富,孙在京袭了职,于是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迎春本是贾府“金闺花柳质”,只得个命归黄粱。

”黄粱“典出唐人沈既济《枕中记》,说寒儒卢生枕在道士吕翁给他的一个神奇的枕上睡去,梦中享尽荣华富贵,梦醒地只不过是蒸熟一顿黄粱米饭的时间。

后来“黄粱梦”指人生如梦,也指人的死亡。

(迎春)再后来的画,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是: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是惜春的判词。

画面和判词都比较直观,指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为尼。

“勘破”指看破,三春是她的三个姐姐的经历与命运,让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惜春)接下来的一幅画,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王熙凤判词。

画面上的凤凰指的王熙凤。

而冰山自然是要融化的,王熙凤借以倚作靠山的财势都如冰山一样难以持久。

判词里,凡鸟二字,合起来就是“凤(鳯)”字,关于“一从二令三人木”争论极多,红学家们一直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最开始是听从,接着就是使令。

最后是休弃(人、木二字合成“休”字)。

据脂批所言,王熙凤最终在贾府败后,落于“狱神庙”,短命而死。

无法确认的是判词的准确意义,但却可以肯定,王熙凤最终的命运是悲哀的。

而“金陵”二字,照应的是也金陵王家,那正是王熙凤的娘家(“护官符”里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熙凤)再后面的画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是巧姐的判词。

贾巧姐是贾家的晚一辈,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嫡亲女儿,美貌是自然的,但依画面之意,她最终沦落成为纺绩为生的农村妇女。

判词所指是贾府势败之后,贾巧姐被“狠舅奸兄”所卖。

但因为王熙凤曾经周济过刘姥姥,最终巧姐为刘姥姥所救。

“巧”既指经
历之巧,又指“巧姐”之名。

(王熙凤与刘姥姥看顾巧姐)再后面的画,画的是“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是李纨的判词。

画面指李纨晚年因子得福,因子得贵,最终诰命加身。

判词中,“桃李”寓“李”,“结子完”寓“纨”,而“一盆兰”寓贾兰的“兰”,完又指贾珠生完儿子之后就去世。

后两句红学界争论不休,一般认为是化用唐代僧人寒山《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之意,指李纨一辈子三从四德,晚年因子得贵,旋即死去,只留一个诰命的虚名,白白地留给世人作谈笑之资。

(李纨)最后一幅画,画中画的是:“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是:情天恨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是秦可卿判词。

画面说秦可卿是吊死在高楼大厦之中的。

根据脂批,小说的第十三回回目原本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在宝玉梦境(太虚幻境)里与宝玉婚配的仙子就是“可卿”,所以这里说她是“情天恨海幻情身”。

而后两句与小说情节相符:别以为不长进的东西都出自荣国府,造祸开端的其实是宁国府里的人(指贾珍等人的秽行),而秦可卿正是宁府的媳妇。

(秦可卿)《红楼梦》读到第五回,重点集中在判词,曹雪芹在判词对众人物命运预设方面下足了功夫,一个人一幅画,一个人一段判词,到了最后,又有后面的一人一曲的配曲,三者互为补充,《红楼梦》大书甫开,曹雪芹就先列了提纲,如果真要读懂《红楼》,十二金钗的判词确是必须细读细究的,因为它太关键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