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方法
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包含室内空间的安排与利用、家具设备、游戏材料、墙面布置与幼儿作品展示等方面的创设。
1.科学规划班级空间
班级空间指幼儿园中基本上供一个班级使用的空间,包括班级活动室、班级寝室、盥洗室以及走廊中主要供本班幼儿使用的空间。
(1)整体规划空间布局
教师要结合本班活动室实际情况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班级各种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建立必要的空间基础。
在进行班级空间规划时,教师要对班级当前的空间条件进行整体构思,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比如门窗、壁柜等,考虑好各种活动需要的活动空间、材料存放的位置及高度、活动强度、光线、水源等,以平面图的形式进行模拟摆设,确定最佳方案,从而充分利用班级的空间。
(2)展现班级特色
教师在整体规划班级空间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本班班级文化,根据班级主题活动的课程内容,定位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主题风格,比如田园主题、动物主题、季节主题等,让班级环境主题、色调一致,墙面环境和区域环境相得益彰,彰显出班级特色,增加幼儿热爱自己班级的情感。
案例:暑假,萌萌和哥哥去了日本的环球影城。
开学第一天来报名,就兴冲冲地来告诉老师:“老师,看我的小黄人书包!你知不知道,环球影城的小黄人,好乖哦!”教师灵机一动,将本学期班级环创主题定为“小黄人,大眼萌!”
从家园联系栏开始,所有班级环创都以小黄人为重点,教室的环创色调以黑、
黄、蓝为主。
植物角的花盆,也是用毛线一黄一黑缠绕装饰。
教室门、玩具柜,就连每张桌子,教师也分别按组数贴上了相应个数的小黄人,孩子们很快就能按小黄人的个数找到自己的桌子和座位。
主题环创的色调自然也以黑、蓝、黄为主。
在迎新年亲子化装舞会中,教师请三位爸爸变身为“小黄人”玩偶,五位老师变身为“小黄人”,跟着“小黄人”主题曲表演了精彩的开场秀。
班级主题环创、活动开展、区角设计……教室里处处都是“小黄人”的味儿,真所谓名副其实的“小黄人”班!
2.充分开发环境材料
班级环境创设使用和提供的材料在数量、种类上尽可能丰富多样,为幼儿充分地与班级环境进行有效互动提供条件。
首先,要调动家长和幼儿的积极性,多方联动,主动从身边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中寻找有用的环境材料。
其次,探究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让教师和幼儿通过选择组合、设计制作、创造使用,发挥材料在班级环境创设中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开发材料的功能,尽量做到一物多用,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替代和分类,以保证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案例:“纸”这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却是那么的神奇。
在“走进纸王国”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做了让纸站起来的实验后非常开心。
我趁势问他们「敢不敢再牛一点,来当造纸小师傅!”“敢!”孩子们斗志昂扬。
跟孩子们分享了四大发明之造纸术后,我们的造纸工程正式开始了。
第一步,孩子们开始制作纸浆,我找来最原始的卫生纸(草纸),孩子们将它撕成小块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倒入豆浆机中打磨成纸浆。
第二步,孩子们自行分组搜集材料,造
自己心仪的纸。
他们搜集了鲜花、树叶、小草、锡箔纸、复写纸、毛线等。
第三步,纸浆打好后,孩子们用教师自制的滤网(小呼啦圈和纱窗布缝制而成)过滤纸浆,用手压平,再用干布把水吸干。
第四步,孩子们把搜集的材料嵌入纸浆中,自制具有本组特色的纸张。
看,一张张别具匠心的纸出现了。
3.合理利用墙面空间
幼儿园班级的墙面是班级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有装饰和美化班级环境的作用,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
为了充分发挥班级墙面空间的教育价值,在进行墙面环境空间的创设与管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班级墙面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教师在进行墙面创设时,要注重色彩、造型、形式、内容等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这样墙面才会对幼儿有吸引力。
(2)教师对班级墙面空间应进行因地制宜地选择布置,大面积墙面即主题墙,可以用于主题教学中幼儿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展示。
小面积墙面则适合创设信息资料类、观察和观赏类、互动操作类等墙饰,比如生日栏、气象栏、评比栏、幼儿作品栏、值日生栏、亲子栏等。
同时要注意墙面的适当“留白”,不要让每个地方都布置得满满当当,让人觉得眼花缭乱,排列拥挤。
“留白”既给幼儿留了空间,也给教师自己留下调整的余地。
(3)教师在进行墙面环境的内容展示时,首先,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发展脉络,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元素分区域加以修饰,比如边框修饰法、背景存托法、增添删减法、创意组合法等,让墙饰生动有趣。
其次,可以巧妙利用班级的门、窗、阳台、栏杆等空间位置,结合吊、贴、摆、悬挂等方式放置,让墙面环境
真正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4.巧妙管理区角环境
(1)灵活设置区角环境
班级活动区角的设置必须以方便幼儿活动为原则,整合室内外所有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合理布局,灵活调整。
可以采取“四结合”的方式进行设置。
即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地面与空中相结合、固定区角和临时区角相结合、班级区角和公共区角相结合。
(2)智能投放活动材料
区角环境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实现,区角游戏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支持物,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兴趣和质量。
不同材料带给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一样。
因此,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是关键。
首先,充分发掘材料在不同区角的多种教育作用,根据最近班级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操作材料,提高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其次,保证投放的材料种类多样、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并能按幼儿自己的意愿进行添加和改变,采取低结构与高结构材料结合投放的方法,做到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最后,还要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激发探究的兴趣,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图文设计标识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
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行为是班级
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良好的常规行为习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
区角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规则,形成规则意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讨论建立区角游戏的活动规则,明确每一个区角的规则要求,并通过图文形式记录布置在相应的区角中,随时提醒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制作时可以用简单的图示、字数相同的文字说明以及统一的配色方法,让一个班级环境内的区角规则、标识牌形成同一种风
格。
可以巧妙利用班级内的墙壁、柜子、栏杆等物品,作为区角规则、标识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