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景阳冈》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景阳冈》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50分)
1.(8分)看拼音,写词语。
shào bàng zīwèi bǎng wén pīlì
guǐjìzhān lìjǐliáng páo xiào
2.(3分)我给句中划线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bèng bìng)出鲜血来。
②那只大虫又饥又渴,从半空里蹿(cuàn cuān)下来。
③(武松的)酒力发作,踉踉跄(liàng qiàng làng cāng)跄地奔过乱树林。
3.(10分)给形近字组词
晌渴趁胯抡
响喝超跨轮
4.(2分)查字典填空。
(1)(1分)“歇”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
序,再查音节,组词
(2)(1分)“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
序,再查音节,组词
5.(8分)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困难再大,我要克服。
②你知道学习的重要,应该认真对待。
③这股寒流从内蒙古来的,从西伯利亚来的。
④爸爸不抽烟,不喝酒。
6.(7分)按照课文的顺序,给句子排序。
武松连喝了十八碗。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虎。
武松来到酒店吃酒。
武松遇到虎。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了冈。
大虫“三扑”,武松“三闪”。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7.(12分)课文内容我知道
《景阳冈》选自的,是四大名著之一。
课文先讲,不听
执意;接着讲武松,见了,才知,但决定;然后讲武松与搏斗,终于;最后
讲。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8分)
8.(11分)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从半空里蹿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
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又()在一边。
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又()在一边。
(1)(5分)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1分)“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武松对付这三招的
动作都是。
(3)(5分)面对老虎来势汹汹的三招,武松均一“闪”而过,这里“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9.(7分)课外阅读。
“虎癖”
崇山峻岭,古树参天。
林中阴森森的,使人觉得毛骨悚然。
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就顺着树干爬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着四周,像是在等待什么。
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蹿过,紧接着,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
下面是一场饿虎扑食和梅花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博斗,施耐庵看得如疾如呆,直到老虎离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又转到别处观虎去了。
原来,施耐庵正在构思写作《水浒传》,为了突出英雄的神威,他计划在作品中多处写到打虎的场面,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山中老虎,对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和捕食情形,都只凭传说和想象了解一个大概,更没有见过猎人打虎的场面,这样写作品,怎能实际地表现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的神
威呢?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他就到深山里观虎来了,并且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博斗的情况。
所以,后来施耐庵在写到解氏兄弟猎虎、李逵沂岭杀虎、武松景阳冈打虎时,都写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1)(1分)读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山岭古树天
如如心动
毛骨然如生
(2)(1分)施耐庵观察虎,不仅上深山而
且。
(3)(5分)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哨棒;滋味;榜文;霹雳;诡计;毡笠;脊梁;咆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棒、滋、榜文、霹、雳、诡、毡、笠、脊、哮”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bèng;cuān;liàng qiàng
【解析】【分析】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故答案为:①bèng;②cuān;③liàng qiàng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3.【答案】晌午;口渴;趁机;胯骨;抡拳;响亮;喝水;超过;跨越;年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晌午、口渴、趁机、胯骨、抡拳、响亮、喝水、超过、跨越、年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1)欠;9;X;xiē;半歇
(2)扌;9;J;jiū;揪住
【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5.【答案】即使;也;如果;就;不是;就是;既;又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之间是条件关系。
故选“即使……也……”;②分句前后之间是假设关系。
故选“如果……就……”;③分句前后之间是选择关系。
故选“不是……就是……”。
④分句前后之间是并列关系。
故选“既……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6.【答案】2;6;1;4;3;5;7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细读不难发现语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恰当的排序为:2614357。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7.【答案】施耐庵;水浒传;武松喝酒;店家劝阻;喝了十八碗酒;上景阳冈;官府榜文;真有老虎;继续送上冈;老虎;打死老虎;武松挨下山冈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多了解一些文化常识,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写文章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施耐庵;水浒传;武松喝酒;店家劝阻;喝了十八碗酒;上景阳冈;官府榜文;真有老虎;继续送上冈;老虎;打死老虎;武松挨下山冈
【点评】阅读理解尤为重要,掌握文化常识也不可小觑,平时学生应该多读一些课外书和了解更对的文化常识。
8.【答案】(1)扑;闪;闪;掀;闪;闪;霹雳;剪;闪;闪
(2)一扑;一掀;一剪;闪
(3)“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解析】【分析】(1)、(2)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通过仔细阅读全文,“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
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点评】(1)、(2)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9.【答案】(1)崇;峻;参;痴;醉;惊;魄;悚;栩栩
(2)观察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和捕食情形;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博斗的情况
(3)表示特殊的称谓。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施耐庵观察虎,不仅上深山观察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和捕食情形而且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博斗的情况。
题目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称谓。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