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由来日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由来日记
一天即将过去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

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由来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由来日记1
在许多节日中,最不会令世人忘记,最欢闹的也就春节了吧!春节是旧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

春节是儿母团聚的时刻,是子女对父母回归的期盼……
在不同的地方过春节,也就会有不同的味道。

有热闹的,也有静谧的……因我住在小镇上,所以我就讲讲小镇上的春节吧!
其实无论在哪里过春节,都大致是相同的,知识氛围不一样罢了。

在过年的前两天,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看得眼花缭乱。

街上人山人海,别提有多热闹了。

在除夕,大家都起得格外得早。

小孩子们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吧!大人们便是从早忙到晚准备晚饭。

吃了年夜饭,大家便聚在一起闲聊,小孩们则欢快地放鞭炮。

最兴奋的莫过于12点了。

12点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鞭炮,这一家点起,那一家也跟着点起。

炮声不断,震耳欲聋。

这时,跑上楼顶便能看见小镇上高低不一的楼房。

空气中蕴含着燃放爆竹后的气味,越来越浓,令人感到刺鼻,但心里会莫名的开心。

空气中的烟雾逐渐变浓了,在原本黑暗的小镇上有增添了朦胧的色彩……
在农村里,春节的味道又会不一样。

在农村或许不会听到连续不断的炮声,也不会身在浓雾之中。

有的或许是孩子们欢笑,大人们的闲谈,看似简单却带着传统的味道。

像惠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就不比农村与小镇了。

这些大城市因为有严格的规则——不准放烟花、爆竹而体现出了另一种年味的春节。

孩童们的嬉闹,大人们的劝说……
这是农村、城市、小镇不同的春节,你会更喜欢哪一种呢?
无论是哪种,大家都是在庆祝春节,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这一天,全中国的人民脸上都满带笑容。

春节由来日记2
我向往那一年一度气氛浓重的春节,在焦急的盼望中,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早早地在电视机旁守着,准备看春节联欢晚会。

随着广告的结束,迎来了演员们熟悉的身影。

一首首动人心旋的乐曲,一个个使人捧腹大笑的小品,一幅幅让人掩卷沉思的灯谜,让你不禁也为春节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11点......11点半......“走,楼上放礼花去。

”爸爸的叫喊声使我一下冲出家门,来到楼上。

12点了!爸爸点了火,礼花便在空中飞舞着。

我不禁抬头往上看,不单单是我家在放烟花,千家万户都在庆祝春节的到来。

瞧,礼花五颜六色的,大的,小的,都来凑热闹。

礼花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是不停的、热烈的。

低头俯视下方,家家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我一直沉浸在这喜悦中,可是却分明闻到了一股难闻的烟味,仔细瞧瞧,原来四处都是烟雾。

我不由自主地想了起来......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们为了庆祝春节的到来而放礼花,产生多少烟雾,会让空气污染多少呢?在这片刻的欢愉之后,迎来的又将会是什么呢?只会是无尽的悔恨和痛楚。

况且,燃放烟花爆竹又很容易引起火灾,正是当你在火灾中逃亡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都是不利于人类的呢?我敢肯定地回答:是。

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又会得怎样的不治之症呢?在火灾中缺胳膊断腿这难道不是血的代价吗?想到这里,我阻止了爸爸继续放礼花。

因为我知道,多放一支礼花,就会多污染一些空气,就相当于给人类挖深了陷阱。

在这里,我只希望大家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不是放礼花,而是通过其它渠道来庆祝春节的到来。

这样,世界不仅变得更美好,我们人类也可以长命百岁。

春节由来日记3
春节,历代以来都是中国各种传统节日之首,诗人们咏唱节日之时,先想到的就是春节了。

其次才是重阳节,端午节等。

正如王安石所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很长,而且中国上下都过春节。

所以,春节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过法。

我们天天称呼这个节日为过年,那么,“年”是什么呢?在古人眼中,年可不是什么“快乐,美好的事物”,而是一个可怕,邪恶的化身。

它就是怪物“年”。

它象征着霉运,厄运,会为人带来灾厄。

而一年之末,同时也是一年之首,人们也要赶走这个“倒霉蛋”了。

春节一开始,人们对霉运的驱赶就开始了。

孩子已经开始吃糖,买东西了,而大人们也开始买好,准备好除夕夜的一切了。

这还不是重点呢!这只是一个序曲而已。

大多数地区的.春节,都是从腊月开始,在正月十五时结束。

而且大多分为这几个部分,以除夕为分界线,有除夕前,除夕和除夕后。

现在,是重头戏了——除夕!大家可能会想:这重头戏就只有一天,岂不是虎头蛇尾吗?那你可大错特错,虽然除夕只有一天时间,但内容可丰富多彩了。

光是“走流程”就多极了。

早上,不管是谁,都要洗澡,换新衣。

要干嘛呢?是的,“年”被“赶”走了。

当然,也有地区开始办庙会了。

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人们有的吃汤圆,有的吃饺子,还有的吃面。

是的,这就是吃货的最爱了——年夜饭。

并且晚上,烟花闪耀着,爆竹齐鸣,好不热闹!
除夕后,小孩忙的不亦乐乎——红包来了!人们开始休息,买鱼,渐渐恢复以往的样子。

春节,如此热闹,不愧是中国传统节日之首!
春节由来日记4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凶恶怪兽,它身形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

这个怪兽,它叫年,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人们都很怕它。

年不仅吃狮子、老虎一类的动物,就连人,年也照样吃。

老虎和狮子一见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一听见它的吼叫,便瘫痪倒在地上。

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躺在山洞里呼噜噜
的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要到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们才很怕他。

有时,小孩子哭了,母亲只要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被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后来,人们又从另村的一位老爷爷的口中得知:年有三怕,一怕:红色,二怕:响声,三怕:火。

乡亲们一听,很快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一些人往火里投些竹子,火堆里便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当年跑下山时,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跑了回去。

就这样,一夜过去了,村民们相安无事。

第二天正月初一,人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同分享,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

每当这一天到来,家家户户都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

据说,这些习俗都是从当年打败年的办法,逐渐演变而来的。

春节由来日记5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

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

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由来日记6
中国有许多的节日,我最喜欢的是过春节。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的动物。

年一来,树朩凋敝,百草不生。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人
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手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春节前十天左右,家家户户准备年货,人们都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都要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待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日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圆饭,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禧、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话。

哈哈!听了我的讲解,你肯定知道了春节的习俗,你也一定像我一样开始喜欢春节了吧!
春节由来日记7
新年为那陈旧的前年画上了一个句号,又给崭新的一年决定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在人们的眼里,春节是一个美好的,快乐的日子。

所以远方的游子都会千里迢迢的赶回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春节期间,固然有着别样的风俗而这些风俗也往往伴随着一些神奇的传说或故事。

放鞭炮
过年时放鞭炮,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尽管现在不能放,但还是无法减少中国人民对它的热爱。

以前每次过年时,窗外都会响起鞭炮声。

好像我们激动的心。

至于它的传说,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吧,我就不多说了。

压岁钱
压岁钱在过年期间总是最令人期盼的,每次看着一张张鲜红的100元纸币,每个人脸上都禁不住洋溢起笑容。

而古时压岁钱。

其实大有用处。

古时,这叫压祟钱。

它是古代的一个小妖,每到大年三十它便会起来作恶,专门祸害小孩。

而它怕光,所以家家户户在那天便会点起灯不入睡,现在想想,也许大年三十不睡觉正是因为这样。

而有一对老夫妇,生了一个小孩,老年得子,自然异常疼爱。

有一次大年三十,老夫妇给了小孩八个硬币,小孩玩累了就睡了。

半夜一阵阴风吹过,蜡烛被吹灭了。

当他正要做恶时,突然那八个硬币发出一阵金光,祟被就吓跑了。

从此,人们便经常在大年三十时把钱放在床头。

后来又因“祟”与“岁”读音相同叫成了压岁钱。

腊八蒜
腊八是一年计算赢亏的日子也是还钱的日子。

古人为了避开算字,便换成了蒜。

但街上从来不会卖腊八蒜,就是为了不让那些欠债的人听见吆喝烦心。

春节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今晚现在不能放鞭炮,但是春节一样透露着浓浓的年味和亲情。

春节由来日记8
除夕夜,是全家人的团聚把寒冷、孤独和黑暗带走的夜晚,但是还有一些让我既害怕又喜爱的东西也能被它带走,想知道是什么呢?嘻嘻,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在吃过欢笑与幸福并驾齐驱的年夜饭后,我们便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快乐一家人”烟花表演之家庭专场。

爸爸把礼花笔直地放在地上,我把爷爷奶奶的眼睛蒙上,神秘地说:“我数到三时,就会把布拿掉,你们猜猜会看到什么?”“一个大蛋糕!”“一棵巨无霸白菜!”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们怎么尽想些吃的?”这时,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我开始数“一、二……”,随着一声“三”,爸爸拿着打火机点燃了引爆线,我也把爷爷奶奶眼睛上的布拿开了。

第一发礼花“嗖”地飞了出去,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又“嘭”地一声炸开了,紧接着,一发发跟火箭一样都紧跟着飞上了天,在空中尽情地绽放着它们的美丽,有华丽的牡丹,温暖的笑脸,还有可爱的小脚丫,它们五彩斑斓,好像一个调皮的精灵给礼花上了美丽的色彩。

爷爷奶奶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欣赏完壮丽的高空礼花,我们开始玩仙女棒。

起先我不敢玩,害怕火花会溅在手上。

但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得很开心,像回到了童年,我也跃跃欲试了。

我鼓足勇气,拿出一根仙女棒,点燃后,那火花不停地闪烁、窜出来,像一颗颗金星。

爸爸抱着我,我们画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圈,瞬间,我变成了童话故事里的那个会使用魔法的小仙女了,只要手轻轻一挥,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都会实现。

我非常开心,原本还有些害怕的我现在完全沉浸在欢乐、幸福中了。

这次的烟花乐晚会让我回味无穷!现在,你知道我说的能把寒冷、黑暗和孤独带走的是什么了吧!
春节由来日记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新一年开始了!我们即将欢度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或许是因为喜欢放鞭炮蔡才认为春节是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听爸爸妈妈说,那年春节我吵着要去烟火,他们就抱着我到广场观看烟花。

我还记得当时人山人海。

“嘣,啪!嘣,啪!烟花的声音连续不断,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烟火一个接着一个飞上天空。

”像五彩缤纷的大伞。

还记得有一年,我和邻居家的几个小孩一起到河边去放鞭炮,我们一人拿着一个打火机,“一,二,三!”我们一起点燃冲天炮,四声响声过去,我们抬头看,冲天炮的包装纸像“天女散花”一样散落在我们身上。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点燃擦炮,可能因为害怕,我捂住耳朵,只见一丝火光掠过,就爆炸了。

我意犹未尽,久久沉浸在放鞭炮的快乐中。

我开始尝试几种新玩法,我点燃一个擦炮,扔进河里,沉进水里几秒钟就可以听到一声闷响,过会水泡浮出水面,同时冒出一缕白烟,真有意思!我又点燃一个擦炮,放在地上,用塑料盒子盖住,“砰”的一声,盒子被砸开,由此可见擦炮的威力可真大啊
今年春节在家,吃完年夜饭,我就跟小弟弟放烟花爆竹,我真开心。

春节还有很多习俗,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给长辈拜年,拿压岁钱……但我还是最喜欢放鞭炮。

我想:大人物放鞭炮应该是为了驱赶一年中的霉气,对来年的期盼!但现实放鞭炮是人们生活幸福安康的一个标志。

这就是我喜欢的节日——春节。

这就是中华儿女最重要的节日,我爱我们的节日。

春节由来日记10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起了红春联,刮起了红灯笼,放起了烟花爆竹,五颜六色,热闹非凡。

相传中国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异常凶猛。

常年居住在海里,只有除夕才上岸,吞噬牲口和伤害人命。

因此每当到了除夕,村子的人们就携家带口逃亡,躲进大山,逃避年的伤害。

这年除夕,村子里的人们又拖夹带口地逃跑,村外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拄着拐杖,银须飘逸,目若郎星。

乡亲们有的锁门,有的收拾东西,有的牵牛牵马,到处是恐慌,没有人搭理老人。

只有一个老婆婆给了他一点食物并劝他早点离开躲避年的伤害。

那位老人笑着说老婆婆,只要你让我在这里呆一夜,我一定能够赶走年兽。

老婆婆多次劝他离开,但老人笑而不语。

老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走了。

半夜时候,年闯入村子,它发现这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怒视片刻后,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突然院子里传来霹雳啪啦的声响,年浑身战栗,在也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个时候,婆婆家的门开了,只见院内有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而逃。

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发现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说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拥向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院内的有堆未燃尽的竹子还在啪啪响。

屋内的红烛还发着余光……于是人们都知道了驱逐年的办法。

所以这个方法就一直流传了今天,家家户户都在过年的时候贴红对联,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早就走亲访友,道喜问好。

春节的由来是这么有趣。

【春节由来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