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相继发生,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面对急转直下的政治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便是其中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应该有不同的解读。
在改革开放初期,只有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因为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和平稳
定的外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必须先韬光养晦,积聚实力,而后才能有
所作为。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营造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环境,对于某些非核心
问题,中国的态度是克制和忍让的。在美国”误炸”中国驻南使馆,中美南海撞机等事
件中,中国方面的处理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是韬光养晦。考虑到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并不强,一味的强硬只会压缩中国和平发展的时间和
空间。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中国能有30年的时间专心搞改革开放,与始终奉行韬光养晦的战略是分不开的。韬光养晦客观上促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需的宝贵的和
平环境。
在当今时代,既要韬光养晦,也要有所作为。韬光养晦不是目的,坚持韬光养晦是为
了有所作为。前人的韬光养晦给了我们有所作为的基础——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利用手中的经济魔法棒,中国
在玩转各大洲的同时悄然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力。在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上,世界已经无法不重视中国的看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威望和有力
作为,印证了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巨大影响力。此外,在涉及自身核心利益的问题上,
中国也能够更好地应对。“中华民族铁骨铮铮,领土问题绝不退让”是政府作出的庄
严承诺。在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问题上,中国更明确地表明
自己的主张,“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赢得了国民的普遍拥护。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度的,我们在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时也要注
意把握度。一方面要认识到韬光养晦绝不是妥协退让,特别是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
问题上;另一方面在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的同时要时刻注意韬光养晦。不要给外界以“软弱无能”抑或是“咄咄逼人”的印象。原则不能动摇,但方法可以全新。我们注
意到,中国在有所作为的同时与周边国家的矛盾日益激化,领土争端和贸易摩擦尤其
突出。我们担心与周边国家的矛盾过早地白热化,会侵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我们仍然重视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因为中国还没到可以放手去干自己想干的事的地步。
首先,虽然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统计数据的合理性仍存在疑问。据《南风窗》调查,201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GDP数据与地方政府上报的GDP总和
相差达2万亿!就算不论数据的合理性,我们也只有美国GDP总量的一半左右,差距
可想而知。其次,在军事实力上,中国亦不占优。美日仍牢坐世界海军实力的头两把交椅,近年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发和装备确实快得惊人,但距离形成战斗力还很远,尖端武器固然重要,但它的灵魂还是操作者,在军人的战斗素质上,中国军队与美日军队的差距亦不算小。再次,由于诸多原因,中国国内问题近年来显得特别突出,贫富差距、腐败、城乡差距、民族矛盾、环境污染等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央有改革的雄心,但需要时间。换句话说,中国发展得还不够,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需要韬光养晦。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邓小平时代的中国了,我们已经有能力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保持强硬姿态,强盛的国力允许我们有所作为,有更大的作为。但始终不要忘记,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都要不得,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应该成为中国长期坚持的平行的外交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