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高考语文备考之
“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
耧车
李锐
孙子牵着黄牛走在前,爷爷扶着耧车跟在后。

一个七岁,一个七十岁。

脚步起伏,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像一个神话的开头。

下了整天春雨。

一夜醒来,太阳把山野晒出一层淡淡的雾气,转眼薄雾散尽,树丛里跳出连翘花,黄灿灿的像火炬,东一簇西一簇地燃烧着。

布谷鸟叫声远远传来,忽隐忽现,老福田看着孙子稚嫩的后背,圆圆的脑袋,心里一阵发软。

“牛牛,你累吗?累了就歇歇吧。


孙子牵了牛,侧着头,脆生生回答:“爷,走吧,我不累。

”而后,又反问:“爷,你累吗?”
老福田笑起来:“呵呵,不累,不累,牛牛不累,爷爷更不累。


翻耕过的土地吸了雨水,又松又软。

镶了铁犁铧的三条耧腿插进松软的黄土,随着老福田晃动的双手,三行谷种顺着空芯的耧腿,均匀密集地播撒到浅浅的犁沟里,随即,又被翻落下的黄土轻轻覆盖。

正是开耕下种的好日子,梯田却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爷孙俩。

蓝天黄土之间,两个人,一头牛,一架耧车,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

一垄三行,一去一回,渐渐地,播种好的行垄宽阔起来。

爷爷又问:“牛牛,咱歇歇吧?”
孙子不回头,脆生生回答:“爷,再走走吧,爷。


老福田说:“咱们不累,花摇摇可是累了,它肚里还有个犊子呢。


孙子熟练地拉住牛绳,停下来:“那就让花摇摇歇歇吧。


歇下来的母牛放松了身体,甩着尾巴,有滋有味儿地反刍,大眼睛一眨一眨,黄牛身后,爷孙俩在梯田边的石塄上坐下来,也放松了身体。

布谷鸟叫声又响起。

牛牛说:“爷,好听。


老福田说:“是呢,怪好听。


牛牛说:“爷,你说是谁告给它的,为啥种谷的时候它就叫呀?”
这个问题有点难,老福田想了想:“是老天爷告的,山上树绿了,连翘花开了,布谷子
就知道自己该叫了。


牛牛叹了口气,说:“也不知道去了南柳村还有没有布谷子叫了?”
老福田心里一动,孙子说的是拆迁并村的事。

这一带勘探发现了大煤矿,开始修桥、修路,还要修建采煤厂、洗煤厂、焦炭厂。

一切都已经决定了,要把偏远、人少的小村,合并到大村去,给煤矿腾地方。

说是要建设新农村,新房都盖好了,每家一幢院子。

到了“新农村”,每家每户另外分地,大多数年轻人还要安排到矿上工作。

为这事,南柳村还扩建了新学校。

拆迁的村子全部撂荒,除了煤矿要占的地以外,剩下的退耕还林。

老林沟也一样,人一走,村子就荒了。

孙子的担心老福田答不上来。

老福田自己也不知道,开了煤矿的南柳村有没有布谷鸟。

老福田只好把青筋暴突的老手伸出来,轻轻地放在孙子圆圆的小脑袋上。

牛牛忽然转了弯儿:“爷,花摇摇为啥会驾耧啊?”
老福田捏下孙子衣服上的一片草叶:“都是慢慢调教的。

你小时候不是也不会说话,不会干活儿,后来大人们慢慢教,就会了。


牛牛又拐了个弯儿:“爷,咱的耧是你做的吗?”
“不是。


“那是谁做的?”
看着孙子困惑的眼睛,老福田笑了:“爷爷今天就跟牛牛说说,耧车到底咋来的。

”老福田边说边点起一根烟。

“从前,存不下粮食,遇上灾荒年,饿死的人成千上万。

有一天,鲁班爷坐在地头上正为这发愁,想着想着睡着了,做了一场梦。

第二天,鲁班爷就照着梦里的提示,造出这个好使的三脚耧车,一架耧车能顶三架犁,快多啦!从此往后,天下百姓春天摇耧,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屯粮,年年如此,就这样,大人教孩子,师傅教徒弟,子子孙孙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重复了几万几千年。


牛牛眨巴着眼睛:“爷,完啦?”
“完了。


牛牛朝着梯田扭过头去,阳光下,椴木做的三脚耧车投射出短短的身影,稳稳插在黄土里,轻巧,精致,简直就像一个精灵。

老福田掐灭烟头,撑着地塄上的石头站起身来招呼孙子,“牛牛,来,歇好了,还得把咱的地种完。

这块地可再没有千年万年了,世世代代种它,收它,种了千年万年,收了千年万年,现在就剩下今年这一回啦,今年种了谷子,明年就没人种了,就变成荒地了,变
回几万几千年前那个模样,荒林遍野,猛兽横行呀……”
“爷,你说的是啥呀爷?”
老福田摆摆手:“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
蓝天黄土之间,那支小小的队伍又走动了,牛铃声又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老福田抬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温暖的目光依依不舍地抚摸着群山。

布谷鸟又在叫,东一声,西一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老福田关于拆迁并村的插叙补充交代了老林沟即将消失的故事背景,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B.“耧车”这一传统农具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它是农耕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不直接表明看法,而让故事本身来呈现主题,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静、冷峻的色调。

D.老福田和孙子之间关于“耧车”制作者的对话,除表现了祖孙之间温馨的亲情外,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

解析:选D D项,“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这一表述不当。

这并非作者的主要意图,只是表达了祖孙之间温馨的亲情。

2.(品味语言艺术)有评论家认为李锐小说的语言兼具诗性和口语化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分析语言时,还要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倾向,由此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诗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运用乡土风物类语词和各类叠音词,如文中说“脚步起伏,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像一个神话的开头”,这样宁静和谐的意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均匀密集地播撒到浅浅的犁沟里”“梯田却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
爷孙俩”,这些句中的叠音词宁静淡雅,意蕴丰厚。

而口语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祖孙的对话之中,作者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词、方言词等,乡土人情油然而生。

考生可从这些方面总结概括。

参考答案:(1)诗性特征:①运用乡土风物类语词,如“耧车”“连翘”“黄土”“黄牛”“布谷子”等描画乡村自然风景与田园劳作场面,表现乡土田园牧歌般的诗意;②多用各类叠音词,如“淡淡”“远远”“轻轻”“圆圆”,使小说叙述呈现舒缓的节奏,营造宁静、从容、和谐的意境。

(3分)
(2)口语化特征:①以祖孙对话,呈现日常劳作场景,洋溢浓浓亲情;②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词、方言词等,使小说语言通俗、质朴,有乡土气息。

(3分)
3.“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找到这句话在原文中的位置,并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这句话的意思是爷爷知道耕种了千年万年的土地即将变成荒地,于是和土地告别,在爷爷内心深处有对土地的不舍,也有不能改变现实的无奈。

这是从老福田层面而言。

关于文章的主旨,文章主要表现了“现代工业化对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由此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考生可从这些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1)老福田层面:①这话是老福田和土地做着最后的告别,表现老人对土地难以割舍的爱;②面对耕种了千年万年的土地即将变成荒地的现实,老福田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楚。

(3分)
(2)小说主旨层面:①表现工业化对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②“最后”一词,融进了叙述者对逐渐消逝的农耕生活的留恋和思考。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
外婆的红玫瑰
[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
我们在清理外公的房子。

他前一天去世了,妈妈想要对这栋破败不堪的房子来一次大扫除。

房子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地板也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这样做不好吧。

”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说。

“没什么不好的。

”妈妈大步流星地从我旁边走过去,手里拎着两个装满清洁工具的塑料桶。

“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

”我走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

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们围坐在外公一碰就吱呀作响的木桌边,不耐烦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抱怨。

在他眼里,战争过后,道德败坏,整个社会简直就是一个污秽堕落的泥沼。

但因为外婆,我们从不跟他计较。

外公慷慨陈词的时候,妈妈总会溜出房间,去看外婆的玫瑰。

在整个平淡无奇的农场,外婆的花园独居一隅,那些香甜馥郁的深红色玫瑰构成了农场唯一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才不会关心这个呢,”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一直都没关心过。

当然了,我们不该说死者的坏话。


外公是一个牧民,养着一群羊。

外婆在战时与一名军人私奔后,外公独自养大了三个孩子。

那时候,妈妈10岁,舅舅瓦尔13岁,小姨西尔维娅只有6岁。

外婆的离去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劳力的丧失。

妈妈也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

她要打扫房子,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西尔维娅。

不过刚一成年,姐妹俩就从家里搬了出去。

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

我负责收拾厨房。

外公活到了90岁,在那么多个10年里,除了厨灶换了新的之外,厨房的样子竟然一点都没有变。

我拉开橱柜的抽屉,里面乱七八糟塞满了旧信封、生锈的图钉、断了的橡皮筋、褪色的羊羔奶嘴等物品。

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扔进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一晃就叮当作响。

盒盖上写着三个名字:梅、伊夫琳和西尔维娅。

是外婆、妈妈和小姨的名字。

外婆的名字上有一道深深的划痕。

多年没人动过的盒盖早就锈住了,怎么都打不开。

“你知道这盒里装着什么吗?”我问妈妈。

“子弹。

”妈妈说着,伸手拿过烟丝盒。

我瞬间失去了兴趣。

刚才在那些覆满灰尘的抽屉里我早就见过散落的弹药了,再发现几颗子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

“这些子弹是给我们准备的,每个人一颗。

”她喁喁私
语。

“你说什么?”
“战争期间,你外公在家里挂了一幅地图,随时关注着盟军和敌军之间的战况。

”她指了指墙壁,“当日本军队离澳大利亚越来越近时,他把几颗子弹放进了烟丝盒,并告诉瓦尔,要是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农场,他就把这几颗子弹分别喂给妈妈、西尔维娅和我。

”“他想枪杀你们?”
“他认为那样做比让我们被敌人抓走要好。


“幸亏他没失去理智,这些子弹还在。


妈妈盯着我。

难道我说错了?
“他一直想让我们相信是你外婆背叛了我们,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她抛弃了我们。

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我们只是怕他,所以什么都不敢说。

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尽心照料着妈妈的玫瑰。

我们也只能做那么多了。


“妈妈?”
“把盒子打开。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把盒盖撬开。

“为什么只有两颗子弹?”我不解地问。

妈妈没有答话。

她看向窗外,怔怔地盯着外婆种下的那些血红色的玫瑰。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主体情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但作者真正想要讲述的却是“我”的外公外婆之间的故事,作者没有直接叙写,而是通过母女对话来展开回忆。

B.文章提到的“战争时期”应该是指二战时期,通过写外公挂地图,写盟军和日军的战争,展示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暗示了外婆的遭遇和结局。

C.文章花大量笔墨写到的装子弹的盒子,既是战争年代的象征,也是解开外婆“离去”之谜的重要物证,它的出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末尾以“我”之口提出了一个疑惑,而作者并没有作出解答,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谓卒章显志,耐人寻味。

解析:选D此处不属于“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

本文妈妈没有作出回答,答案显得扑朔迷离,属于含蓄蕴藉地表达主旨。

5.(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怎样理解文中的画线句“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此题要注意回答问题的角度。

角度一,从内容上看,要找出并分析句中的两个关键词“责任”和“唯一”;角度二,从结构上看,要根据语境来分析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句中的“责任”来自女儿和父亲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一点作为女儿不能因为搬离家庭就否认或舍弃。

②句中的“唯一”表明了妈妈对外公心怀不满,除了对外公有照顾的责任,两人之间不再有任何其他联系。

③从情节结构上看,这一句话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解释了上文妈妈刚一成年就搬家的理由,也引出了下文对外公外婆之间往事的回忆。

(每点2分)
6.“外婆”这一角色在文中正面着墨并不多,“红玫瑰”更不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对象,那为什么文章要以“外婆的红玫瑰”为题呢?请联系文章内容作探究分析。

(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

题干中在提出问题之前先说到了两个关键词“外婆”和“红玫瑰”,那么这两点就应该成为作答的主要内容;其次,这是一个标题探究题,标题在文中的作用肯定是答题要涉及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外婆是文章的主要角色。

文章写外婆用的是间接描写,通过妈妈的回忆、外公的态度来刻画外婆的形象,外婆虽不出场却感觉处处都在写外婆。

②“红玫瑰”有多重含义。

文中第一次写到它用了“香甜馥郁的深红色”来修饰,与平淡无奇的农场形成对
比,表明它既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也是战争年代里外婆精神追求的写照;第二次写到它,用了“血红色”来修饰,暗示了作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外婆之死。

③以此为标题,既暗示了文章的主体内容其实是指向外婆的,也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探究的兴趣。

(每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