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5篇最新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善孝为先5篇最新心得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完百善孝为先后的心得1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演讲的话题是“孝”。
人生有三大不能等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孝。
大家知道,百善孝为先,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同样,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来帮助我们尤其是父母,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存的权利,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孝敬他们。
“孝”不能等,我们不要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界上有无法报答的恩情。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从容尽孝。
“孝”有两种方式,第一:单单是物质上的孝敬。
我们长到这么大,父母从金钱上也付出了许多。
但是,同学们的父母,没有想着养你就是为了赚钱的吧!父母想着的只是让我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
当然,我们以后就算生活的好或不好,都要给予父母物质的回报。
“孝”的第二种方式就是精神上的回报了。
父母陪伴我们在风风雨雨中不断成长。
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富裕,他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
上学的时候,考试考得不好,她们总是送上最及时的安慰。
有空的时候,他们总是带着我们出去游玩,他们记得所有我们该过的节日,送上礼物。
而我们呢?天天抢着要最好的东西,考试考得不好把气全撒在父母身上,有空的时候总是和朋友在一起,他们的生日有时都会忘记给他们过,更别说是送礼物了……长大后,即使我们再忙,再累,也不忘记常和父母聊天,看望他们,听他们说话。
我想,这才是他们最想得到的回报吧。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5月8日,是母亲节。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6月19日,是父亲节,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我们亲手做一件礼物,送给他们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 “孝”要从小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让父母的付出得到自己的回报,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小小的祝福,父母也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爱,“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尽孝!
做完百善孝为先后的心得2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但是,不能总拿别人的东西,于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
从此以后,子路便四处帮被人打工,赚了钱,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买米回家煮给父母吃,直到他们去世!
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甚至连一个电话都不打去问候父母,有的只
顾着自己吃喝玩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亲这些都让我们
触目惊心。
子路的行为是可贵的,他的行为是无人能比的,他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他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他是我们的榜样!虽然我是学生,做不了什么,但是我决心用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亲。
就像我爸爸,他每个月都会回老家一次,每次都会住上几天,每次都会拿写生活用品,每次都会帮爷爷奶奶砍柴煮饭,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值得学习的,这样爸爸既能让爷爷奶奶放心又能尽一份孝心。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小事,这些事虽小,但却能更好的体现出每个人的孝心,这些事都是都是非常简单的
感恩是有意义的。
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
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
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
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做完百善孝为先后的心得3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
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
读了《论语》中的《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
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
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
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
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
”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
心为先,行为次。
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
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
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
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
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
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
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
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
而这一切,都是打
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
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
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
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
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
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
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
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
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
自己本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
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
做完百善孝为先后的心得4
喝粥也可以讲大道理,大学问,心态好,什么都不在乎,吃住都不在乎,只要能学习,懂得自己的本分。
我们的心愿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