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山东新高考地理鲁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世纪 70—80 年代
人口由市区 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
为追求更好 的生活环境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人口迁回市区
开发中心区,高 科技产业、第 三产业的发展
图 解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18-
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 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 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 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 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
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
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4-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职住平衡”和“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 分布图”为载体,在理解“职住平衡、职住比”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图 示信息判断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进而推断北京环线间职住比 差异加大对就业人群的影响,最后就“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导致 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该组题思维 “链”的各节点(问题—影响—对策)环环相扣,对应的思维层级依次 为描述、推理、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逻辑推 理的能力。
-17-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 间
19 至 20 世纪
人口由乡村迁
表 往城市,农村
现 地域转化为城
市地域
成 城市的拉力和 因 乡村的推力
20 世纪 50—70 年代
人口由市区迁 往郊区
市区人口激 增,地价上涨, 交通拥挤
第七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城市化与城乡景观
考点呈现
1.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 特点,以及城市化的利弊 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 体现
体系构建
考向解读
结合现实热点,以图表为载 体,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影响 及对策
-3-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一、城市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22-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考向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题研析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
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 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 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右图 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思路分析
核心素养
答案:(1)A (2)B
-14-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整合构建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15-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
-25-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思路分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 是职住比在1.00附近。根据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为图 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 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 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 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然后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 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项。第(3)题, 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 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 所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 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晚 时间
原因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 纪中叶开始)
工业化早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慢 目前 速度 原因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 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 速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16-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21-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答案: (1)B (2)C (3)C 解析:第(1)题,纽约市区1820年人口只有15.2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 善,贸易额增加,人口迅速增加,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说明商业贸 易是其早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材料中没有提示资源开发、改革 政策和工业化等相关信息。故选B项。第(2)题,结合纽约市人口变 化图,1970年前后纽约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出现了下降,故A、B两项 错;1830—1930年市区人口及市区人口占比始终上升,所以人口主 要迁入市区,故C项正确;1950年以后,市区人口变化不大,D项错。第 (3)题,从图文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纽约人口及市区人口占比均 下降,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环境 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而郊区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 量较好,导致城区人口迁往周边的郊区和卫星城。结合我国的国情 可知,我国郊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 选C项。
二、城市化的利弊
1.有利影响: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实现合理 利用 土地 、节约用地以及保护 耕地 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 径。
2.不利影响:城市问题突出地表现为 环境 问题(大气污染、水 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 社会 问题。
3.城市热岛 (1)概念: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 低 ,而市区则形 成一个明显的 高 温区。 (2)影响:近地面形成由 郊区 吹向 城区 的热岛环流;市区降水 比郊区 多 。 (3)应用:为减少大气污染,将 大气 污染严重的工业、卫星城建 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发展历史短,接受了 欧洲崇尚自由的精 神传统
-10-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考向一 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 典题研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1-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①1985—2004年增多 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
中国 城市
欧洲 城市
美国 城市
例证
特点
浙江杭州、 山东济南
“山水风光城市”
伦敦、巴黎
纽约、芝加 哥
基本保持了原有城市格 局与主体风貌,市中心 很少建造现代化高楼大 厦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 入云,各种高层建筑物 错落其间
地域文化背景 受“天人合一”“师法 自然”的中华文化影 响
发展历史悠久并重 视文化传统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
数量 规模 功 能


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
增加 扩大 扩展
继续增加
继续扩大
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带及专业化城市
-4-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 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 城 市 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 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 数量 增加及城市 用地规模 扩大。通常以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 迅速增加 , 大城市带 出现。
-20-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1)推动早期纽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资源开发 B.商业贸易 C.改革政策 D.工业化 (2)下列关于纽约市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始终增加 B.市区人口始终增加 C.1830—1930年人口主要迁入市区 D.1930—2006年人口主要迁入市区 (3)20世纪80年代纽约人口变化现象在我国还未普遍出现,其影响 因素可能是( ) A.城区交通B.城市产业 C.郊区环境D.收入水平
-29-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即时训练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中心是被称为“绿心”的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 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周围,城镇之间设置有不可侵占 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城市群。 下图为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19-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即时训练 纽约市是指纽约市区(包括曼哈顿等五个区)、纽约大都市郊区 和周边33个县。1820年纽约市区人口为15.2万人;随着伊利运河、 伊利铁路和哈德孙铁路的建成,1860年美国进口贸易的2/3,出口贸 易的1/3均由纽约完成;到1870年,纽约市区人口达到了147.8万人。 读纽约市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1)兰斯塔德地区城镇布局的优势是( ) A.降低人口密度 B.促进城市竞争 C.减少交通成本 D.分散城市职能 (2)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心”经济水平 ②促进“绿心”农业 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③增加土地供应量,推进“绿心”城市化进程 ④提供更多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不同文化区乡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 东北黑土 黑龙江商品粮生产基地,平整的水稻田一望无垠, 文化区 附近的屯子居民可达数千户 云贵高原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稻梯田层层叠 文化区 叠,村寨则多修筑在山上
-9-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
-7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地域文化 (1)概念:是指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 仍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特点: 区域性 、多样性、 独特性 、相对稳定性。
-8-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答案: (1)C (2)B (3)A
-26-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整合构建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7-
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8-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 和职能。 (2)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合理布局 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 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 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5-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 类型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 水平


发达国 18 世纪 家 中叶
趋缓
高 出现郊区化和 逆城市化 现象
发展 中国家
第二次世 界 大战以后
快速 增长

大城市 规模膨胀、城市 数量 剧增 ,与经济发展不 相适应
-6-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3-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
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城市 大小
人口 比重
原因
所处阶段
城市 表现 化表 现及 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大(70%以上)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后期成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 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 完善
发展中国家
小(不到 40%)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增多 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 ②工业化中期阶段 ③郊区化阶段 ④逆
城市化阶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12-
命题立意 本组题以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为依托,考查 城市内产业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阶段之间的关系,需要综合图示曲线 和图例信息进行计算,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利用所获信息判断城市 化阶段,体现综合思维素养的具体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