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蛾科(Limacodidae)-新记录属及一新种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调查研究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调查研究牛浩;梁文琴【摘要】The species and composition of lepidoptera insects in Wul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catalogue was co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5 families, 237 genus and 346 species of lepidoptera insects in Wulingshan,the noctuidae, notodontidae, geometridae and sphingidae in moths was the most, and the nympalidae in butterflies was the most.%调查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的种类组成并编制了昆虫名录.结果显示,该区共有鳞翅目昆虫25科237属346种,其中蛾类中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和天蛾科较多,蝶类中蛱蝶科最多.【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4【总页数】5页(P2049-2053)【关键词】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种类调查;名录【作者】牛浩;梁文琴【作者单位】河北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承德067300;河北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承德06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42鳞翅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型,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 000余种。
蛾类昆虫大多为农林害虫,但也有一些种类为食、饲用和观赏昆虫。
笔者调查了雾灵山鳞翅目昆虫的种类组成,以期为该区生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雾灵山自然概况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燕山山脉中段,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中间。
刺蛾类 - 海盐农业信息网
刺蛾类刺蛾俗称洋辣子、刺毛虫,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已知90余种。
重要的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为林业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幼虫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卵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幼虫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的幼虫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的幼虫四种刺蛾形态特征发生规律(1)黄刺蛾。
华北1年1代,长江流域以南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
翌年5、6月间化蛹。
越冬代成虫6月上、中旬出现,6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
成虫羽化多在傍晚,白昼伏于叶背,夜出活动产卵。
有趋光性。
每雌产卵50~70粒。
卵期5~6d,老熟幼虫在树干、树枝上吐丝缠绕,随即分泌黏液造茧。
羽化时破茧壳顶端小圆盖而出。
第二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大量出现。
其为害一般年份较第一代为轻。
黄刺蛾的天敌有上海青蜂(Chrysis shanghaiensis Smith)和刺蛾广肩小蜂(Eurgtoma monemae Ruschka)等,其幼虫及蛹被寄生率较高。
(2)褐边绿刺蛾。
在长江以南1年2—3代。
以幼虫在树下及附近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在湖南一带以老熟幼虫在树下部枝干上结茧越冬。
翌年4—5月化蛹,6月成虫羽化产卵。
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6—7月、8~9月。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4龄后分散为害。
第一代幼虫部分在叶背结茧化蛹,有的在浅土层中结茧化蛹。
成虫有趋光性。
(3)褐刺蛾。
每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的疏松表土层或草地丛间;树叶堆和砾石缝中结茧越冬。
次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6月上旬为羽化产卵盛期。
第1代、2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
成虫具趋光性。
(4)扁刺蛾。
华南、华东地区每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土中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
蛾类特征
蛾主要类群介绍一、轭翅亚目Zeugloptera⏹小翅蛾科Micropterigidae⏹有单眼;雌蛾无前、后表皮突。
亚前缘至径脉间有横脉。
二、无喙亚目Aglossata⏹颚蛾科Agathiphagidae⏹无单眼;雌蛾具前、后表皮突。
⏹1属2种。
澳洲。
三、异蛾亚目Heterobathmiina⏹异蛾科Heterobathmiidae⏹有单眼;雌蛾无前、后表皮突。
亚前缘至径脉间无横脉。
⏹1属10种。
南美。
四、有喙亚目Glossata⏹(一)毛顶次亚目Dacnonypha⏹下颚须5节,中足胫节有1个距。
⏹毛顶蛾科Eriocraniidae⏹有单眼,鳞片实心。
30种,分布在全北区。
⏹(二)新顶次亚目Neopseustina⏹1科10种,分布在东洋区和南美。
⏹(三)冠顶次亚目⏹1科1属3种,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
⏹(四)外孔次亚目⏹1. 扇鳞蛾科Mnesarchaeidae⏹翅展15mm 以下。
中足胫节2 个距。
⏹2. 蝙蝠蛾科Hepialidae⏹翅展20-200mm 。
⏹中足胫节无距。
冬虫夏草(五)异脉次亚目Heteroneura⏹1.微蛾总科Nepticuloidea⏹产卵器正常。
有眼罩;前翅无中室.⏹微蛾科Nepticulidae⏹最小的蛾子,翅展仅3-4mm 。
⏹2.穿孔蛾总科Incurvarioidea⏹产卵器针形。
无眼罩;前翅有中室.⏹长角蛾科Adelidae⏹触角极长。
(六)双孔次亚目⏹1. 谷蛾总科Tineoidea⏹额上有竖鳞;下唇须有侧鬃,第3 节短小,前伸。
⏹谷蛾科Tineidae⏹小型,有喙,下颚须5 节。
⏹蓑蛾科Psychidae(袋蛾科)⏹雌雄异型,雄蛾有翅,雌蛾无翅或有短翅。
无喙,下颚须消失。
雌蛾腹末有毛束。
⏹2. 细蛾总科Gracillarioidea⏹额上无竖鳞;下唇须第3 节短小,无侧鬃,上举或下垂。
前翅披针形。
⏹细蛾科Gracillariidae⏹头顶光滑,无单眼,⏹喙发达,下唇须上举。
刺蛾
幼虫体长25mm,粉绿色。身被 刚毛,空心,与毒腺相通,内含毒液。 背面稍白,背中央具紫色或暗绿色带3条 ,亚背区、亚侧区上各具一列带短刺的 瘤,前面和后面的瘤红色。 成虫体长10一17mm,翅展35—40mm ,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 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 。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雌、雄蛾触角上部均为短单相齿状,前 翅绿色,肩角处有1块深褐色尖刀形基斑 ,外缘具深棕色宽带;后翅浅黄色,外 缘带褐色。前足基部生一绿色圆斑。
刺蛾
演讲:刘硕
刺蛾是鳞翅目刺蛾科昆虫的通称,大约有500种。分 布全球,多数在热带。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为鳞翅目、刺蛾科扁刺蛾属的一个物种。
• 除危害枣外, 还危害苹果、 梨、桃、梧桐 、枫杨、白杨 、泡桐等多种 果树和林木。 扁刺蛾以幼虫 取食叶片为害 ,发生严重时 ,可将寄主叶 片吃光,造成 严重减产。
谢谢观看
白眉 刺蛾
成虫 体长约8毫 米,翅展约 16毫米。前 翅乳白色, 端半部有浅 褐色浓淡不 匀的云斑, 其中以指状 褐色斑最明 显。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
• 中国内除贵州 、西藏目前尚 无记录外,几 乎遍布其他省 区;另日本、 朝鲜、苏联( 西伯利亚)等 国。以幼虫为 害枣、核桃、 柿、枫杨、苹 果、杨等90多 种植物,可将 叶片吃成很多 孔洞、缺刻或 仅留叶柄、主 脉,严重影响 树势和果实产
黄刺蛾
成虫
雌蛾体长 15~17 mm,翅展 35~39mm;雄蛾体长 13~15 mm,翅展 30~32 mm。体橙 黄色。前翅黄褐色,自顶角有1 条部分有1条深褐色细线自项角伸 至后缘中部,中 室部分有1个 黄褐色圆点。后翅灰黄色。
锦屏县锥栗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24期植物保护学锦屏县锥栗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潘思宇支华*顾卿先(黔东南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贵州凯里556099)摘要随着锥栗林面积的不断扩大,锥栗虫害发生日趋严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将影响锥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锦屏县锥栗虫害发生情况,本研究对锦屏县锥栗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锦屏县锥栗主要害虫有30种,涉及6目21科。
其中,危害程度达到轻度的害虫有18种,危害程度达到中度的害虫有7种,危害程度达到重度的害虫有5种。
本文初步明确了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并介绍了栗卷象、栗瘿蜂、栗大蚜、栗叶瘤丛螟、黑额光叶甲5种重度危害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
关键词锥栗;害虫;生物学特性;危害程度;贵州锦屏中图分类号S43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4-0082-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4.02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nvestigation on Main Pest Species and Damage Degree of Castanea henryi inJinping CountyPAN Siyu ZHI Hua*GU Qingxian(Qiandongnan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Kaili Guizhou55609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astanea henryi forest area,the occurrence of pes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If effective measures are not take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t,it will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stanea henryi industry.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of Castanea henryi pests in Jinping Coun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and occurrence of the main pests of Castanea henry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30main pests of Castanea henryi in Jinping County,involving6orders and21families.Among them,there were 18species with mild damage,7species with moderate damage,and5species with severe damage.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larified the main and secondary pests,and introduc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severely harmful pests,including Paracycnotra cheluslongiceps,Dryocosmus kuriphilus,Lachnus tropicalis,Orthaga achatina and Smaragdina nigrifrons.Keywords Castanea henryi;pest;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damage degree;Jinping Guizhou锥栗(Castanea henryi)隶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为落叶乔木,长势快,适应能力强[1],因坚果为锥形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海拔100~1800m的丘陵与山地[2],是我国著名的干果树种之一。
刺蛾类害虫
• 幼虫食叶为害
幼虫
体粗肥,老熟幼虫体长15mm 体黄绿色,背上有哑铃形的褐色斑
体背两侧各体节有一对枝刺
茧、蛹
茧: 形似雀蛋,椭圆形 灰白色,具褐色纹,11-14mm
蛹:椭圆形,粗肥。
二、形态识别
成虫
中等大小蛾类,1316mm。雌的稍大,雄 的小些。体黄色,腹部 黄褐色。
前翅内缘黄色,外缘褐 色。
有两条暗褐色斜纹在翅 尖汇合于一点,呈倒“V” 形。
1、越冬与世代
三、发生规律
越冬:老熟幼虫结茧在枝杈或树杆上越冬 世代:2代/年(山东)
2 、各世代发生期以山东为例
刺蛾类
鳞翅目,刺蛾科,Cochlidiidae(Eucleidae)
刺蛾的主要种类: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eens
(walker )
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 (hanpson) 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 (walker) 中国绿刺蛾 Parasa sionica (moore) 扁刺蛾 Thosea sinemsis (walker)
• THE END
• THANKS!
黄刺蛾
褐刺蛾
褐边绿刺蛾
中国绿刺蛾
扁刺蛾
主要了解黄刺蛾
一、分布与危害 二、形态识别 三、发生规律 四、如何防治
一、分布与为害
1、分布 全国各省几乎都有 2、危害 食性广
幼虫为害120种以上的植物 主要寄主:果树 林木 花卉
二、形态识别
•卵 • 幼虫 • 茧、蛹 • 成虫
刺蛾生活史
中国发现微茧姬蜂属一新纪录种
颚须、前足第 2 转节、腿节基部和端部、胫节前侧、跗
节( 除褐色的端节外) 黄色ꎻ前足腿节( 除下侧黑褐
观察标本:1♀ꎬ于 2020 年 7 月 12 日ꎬ用集虫网
色大斑外) 、 胫节下侧ꎬ 中足胫节和跗节褐至红褐
复眼 内 缘 靠 近 触 角 窝 处 具 宽 浅 的 凹 刻 ( 图
部几乎黑色) 和距深褐色ꎮ 腹部背面黑色ꎬ侧面不
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项目实施过程中ꎬ对昆虫的
烈收敛( 图 2BꎬC) ꎻ头顶非常短ꎬ几乎呈横棱状ꎬ侧
生物多样性及主要种群、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ꎬ
发现 1 中国新纪录属和 1 中国新纪录种ꎮ
1 微茧姬蜂属 Microcharops Romanꎬ1910 ( 中国新
纪录)
主要鉴别特征
[5]
[ 4 ] YU D SꎬVAN ACHTERBERG CꎬHorstmann K. Taxapad 2016ꎬ
Ichneumonoidea 2015 [ DB / DK ] . Database on flash - drive.
2021132053)
第一作者:盛园菊(1987—) ꎬ女ꎬ河南商丘人ꎬ工程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森林植物、园林设计工作ꎬE ̄mail:syj2009@ 126 comꎮ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森林病虫 2022 年 3 月 第 41 卷 第 2 期
of Kuandian Manzu Autonomous CountyꎬKuandian 118200ꎬChinaꎻ3 Liaoning Fore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ꎬShenyang 110036ꎬChinaꎻ
尺蛾亚科1中国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尺蛾科)
尺蛾亚科1中国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尺蛾科)周润发; 潘朝晖【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7)009【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尺蛾亚科; 涡尺蛾属; 拟狮涡尺蛾; 西藏【作者】周润发; 潘朝晖【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9.433.2涡尺蛾属(Dindicodes)隶属于尺蛾科(Geometridae)的尺蛾亚科(Geometrinae);1912年Prout将涡尺蛾属命名并收录在《昆虫属志》中[1];目前涡尺蛾属全世界已记载11种,均分布于亚洲(古北区、东洋区),根据韩红香等记载,涡尺蛾属在中国已记录9种[2]。
通过对近年来在西藏林芝市采集的尺蛾亚科标本进行整理,发现了1种中国新记录种:拟狮涡尺蛾(Dindicodes moelleri Warren,1893)。
本种模式标本产地为印度锡金[3],因其成虫外形与狮涡尺蛾(Dindicodes leopardinata (Moore,1868) )极为相似,仅在外生殖器上有明显不同,因此给其中文名为拟狮涡尺蛾。
所有研究标本材料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拟狮涡尺蛾(Dindicodes moelleri Warren )Dindicodes moelleri Warren,1893:349.Type Locality: India: Sikkim.雄(图1):体长21~22 mm,前翅长22~23 mm。
触角双栉形,栉齿向端部渐短,端部1/5线形,额凸出;下唇须黄绿色,头顶黄绿色或红棕色,腹部稍深,具有黄绿色的立毛簇,胸部腹面黄白色,后足胫节胫距2对,不膨大;前翅背面底色黄绿色,基部黑色,向外不到内线处为黄绿色,接近内线处散布红褐色斑点,内线与外线较清晰,内线为一条混杂黑色与少量褐色的宽带,中室斑点为细长弧形,周围深褐色;外线锯齿形,整体呈“<”状,外线外侧上端红褐色,下端多黄绿色掺杂红褐色,缘线黑色,缘毛黄绿色与黑色混杂;前翅腹面黄色,基部中室下方灰色,中室斑点黑色,大而圆,外线具2个黑斑,第一个较大,顶角具1白斑,缘线黑色;后翅背面黄色,外缘下半部和臀角附近具黑斑,中室斑点黑色,大而圆,外线具3个大黑斑,上方两个黑斑之间由小斑点链接,缘线和缘毛同前翅;后翅腹面斑纹同背面。
中国绿刺蛾的为害和综合防治方法
本輊编辑:纪晓芬E-mail:kxzyhhn@电话:010_88229499中国绿刺蛾Moore),又名中华青刺蛾、小青刺蛾、黑下青刺蛾、绿刺蛾、苹绿刺蛾等,属鳞翅目,刺蛾科害虫。
原类似种双齿绿刺蛾Staudinger)应为中国绿刺蛾的异名,不是独立的一个种。
中国绿刺蛾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俄罗斯、朝鲜等国也有分布,主要为害洋白蜡、櫻花、苹果、梨、杏、梅、柿、核桃、桃、李、枣、桑等,是园林植物和果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
现将该虫的为害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 为害特点中国绿刺蛾以低龄幼虫群集于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呈箩底状、半透明、不规则大斑,数日后干枯脱落;3龄后陆续分散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活动取食,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发芽,影响树木生长和发育。
其毛有毒,掉入人群和衣物上易发生扰民现象,所以应加强早期防治工作。
二、 发生规律中国绿刺蛾在河北省任丘市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树干伤疤、粗皮裂缝中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越冬代成虫。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中部主脉附近,块生,每块有卵数十粒,卵期7〜10植物医院、中国插甜丨1!1103为_而0插吕防治H法桂炳中王袅天。
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
低龄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多分散活动,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常到叶面上活动取食,老熟后爬到枝干上结茧化蛹。
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
第二代幼虫发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陆续老熟,爬到枝干上结茧越冬,常数头或数十头群集于树干基部或粗大枝杈处。
三、综合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法嫌冬或早春修剪时,A X雜树木_虫茧,杀观冬幼虫。
②幼虫群集为害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将害虫消灭在初始阶段,但注意幼虫体上有毒毛,应避免接触皮肤。
浅谈刺蛾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浅谈刺蛾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刺蛾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寄主广泛,发生较为普遍。
掌握危害园林植物较为严重的刺蛾种类、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进行综合防治。
标签:刺蛾;发生特点;防治措施近年来,仙河社区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依靠治、换、养、平、直相结合的方法,绿化配置实现了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树木配置实现了常青类与落叶类合理搭配,品种逐步实现了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辖区绿化面貌不断得到改善,有力推动了生态仙河、绿色仙河的建设。
“三分种七分养”,树木的健康生长离不开管理养护。
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区域境外生物物种入侵、病虫害抗药能力增强等原因,至使植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增大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
目前,仙河社区居民小区内主要绿化乔木有白蜡、法桐、木槿等品种,灌木有紫荆、连翘、金叶女贞、冬青等品种。
通过观察,树木均有部分叶片遭受刺蛾危害,导致植株因缺少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枯萎死亡。
因此,防治刺蛾是绿化养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刺蛾的发生特点刺蛾科(Limacodidae)是鳞翅目小蛾类中较为进化的一个小科,所有成员全为植食性,主要危害林木、果树及经济作物,幼虫体上有刺毛,能引起皮肤的剧痛红肿。
此虫1年发生2代,10月上旬以幼虫在树枝上结茧越冬。
成虫多在傍晚羽化,以下午17:00至22:00时最盛,喜欢夜间活动,但趋光性不强,白天静伏于叶背;卵也多产在叶片背面,孵散产或数粒产在一起,产卵量在49至67粒/头,卵粒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的小斑,4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
幼虫食性杂,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后,影响树势和翌年果树的结果。
幼虫共有7龄,其刺毛有毒,接触人的皮肤后会引起疼痛和奇痒。
2 刺蛾病虫害发生的原因2.1 居民小区的乔灌木种植格局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绿化是居民小区、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
小区树木的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居民小区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
【鳞翅目害虫】中国绿刺蛾(刺蛾科)
【鳞翅目害虫】中国绿刺蛾(刺蛾科)中国绿刺蛾图片,中国绿刺蛾长怎么样?中国绿刺蛾怎么防治,中国绿刺蛾用什么药最有效?中国绿刺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中国绿刺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中国绿刺蛾二、别名:中华青刺蛾、苹绿刺蛾、褐袖刺蛾、小青刺蛾三、学名:Latoiasinica (Moore)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朝鲜、俄罗斯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梨、杏、桃、李、梅、柿、栗、核桃、樱桃、柑橘、枇杷、杨、柳、榆、槐、枫、油桐、乌柏、梧桐、喜树等多种果树林木植物。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七、危害症状:以幼虫咬食寄主叶片,轻者形成许多缺刻,严重时则仅剩主脉与叶柄,有时甚至全枝或全株叶片被吃光。
八、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约12mm,翅展21~28mm。
头、胸背和前翅绿色,前翅基部具一褐斑,在中室下缘呈角形外曲,外缘有一褐带,窄而规则,仅Cu2脉向内突成钝齿状,缘毛褐色。
后翅全部灰褐色,缘毛灰黄色。
2、卵:扁平椭圆形,长约1.5mm,初产浅黄色,后变浅黄绿色。
3、幼虫:老熟体长16~20mm,体黄绿色,前胸背板具一对黑点,背线红而粗,两侧具蓝边及黄白色宽边。
中后胸及第8腹节各具一对黄色枝刺,上生黑刺,体侧也具一列黄色枝刺,上混生黄黑刺。
4、蛹:长约15mm,复眼黑色,腹背各节前缘具浅暗黄褐色弧形斑。
茧扁椭圆形,暗褐色。
九、发生规律:此虫东北1年发生1代,山西、河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于枝干上做茧越冬。
在1年发生1代区,越冬幼虫于5月化蛹,6~7月为成虫发生期,7~8月为幼虫发生危害期,危害至秋末老熟结茧越冬。
在年生2代区,翌年5月越冬幼虫化蛹,6月羽化为成虫,7~8月为第1代幼虫发生危害期,8~9月出现第1代成虫,10月以第2代幼虫老熟,在枝干上结茧越冬。
毕节市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调查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2期资源·环境·植保作者简介龚忠山(1988—),男,贵州六盘水人,本科,农艺师,从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3-04-19毕节市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调查龚忠山顾桂飞*孙贵才孙月肖艳刘艳(毕节市周驿茶场,贵州毕节551700)摘要为掌握毕节市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采用实地调查与访谈方式,于2022年3—11月对毕节市主要茶园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进行种类鉴定。
结果表明,毕节市茶园主要虫害有29种,以小贯小绿叶蝉、茶二叉蚜、黑剌粉虱、茶橙瘿螨、茶棍蓟马和茶尺蠖分布最广、为害最重;主要病害有21种,以茶饼病、茶煤病、芽枯病、白星病、炭疽病、云纹叶枯病、荧光性绿斑病和日灼病分布最广、为害最重。
调查结果可为制定毕节市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种类;防控;毕节中图分类号S43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2-0106-05茶叶富含多酚类、多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和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具有缓解疲劳、抗氧化[1-2]等多种功效,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中国是茶树种植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茶叶产销大国[3-4]。
茶叶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5-6]。
贵州作为茶树的重要产地[7],茶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适宜种茶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截至2021年,贵州茶树种植面积达47.22万hm 2,产量达24.59万t 。
毕节地处贵州高海拔山区,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区域,生态环境优越,具有生产优质茶叶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毕节市农技站统计,截至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为3.73万hm 2,产量为1.61万t 。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普通昆虫学 昆虫分类学 鳞翅目--蛾类
13.夜蛾科Noctuidae
●幼虫通常粗壮,仅具原生 刚毛,常具4对腹足,但 有些种类第一二对腹足退 化,趾钩单序中带,幼虫 常在地下造土室化蛹。
13.夜蛾科Noctuidae
●夜蛾科是鳞翅目最大的一个 科,关于亚科的分法目前仍比 较混乱,常见可有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ibr.) ,多数幼 虫植食性,危害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钻入地下危害,咬断植株 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 的蛀茎或蛀果等危害,如棉铃 虫;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危 害,如粘虫等。
3.卷蛾科Tortricoidae
●幼虫圆柱形,体长10~25 mm ,前胸气门前毛3根,趾钩环状, 通常为双序或3序,很少单序。肛门上常有臀棘。幼虫卷叶、 缀叶及钻蛀危害果实。 ●多数种类为农林重要害虫,我国常见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苹小食心虫Grapholitha inOPinata Heinrich 等危害多种果树的果实。
8.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幼虫粗壮,多长毛,密被次生 刚毛,常有下伸的侧毛缘,趾 钩双序中带。前胸在足的上方 有1或2对突起。有的幼龄幼虫 有结网群居的习性,多以幼虫 过冬。分布广泛,我国常见种 类有杏枯叶蛾Odonestis pruni Linn、松毛虫Dendrolimus spp.等 ●常危害林木或果树。松毛虫类 对我国林业危害极为严重,而且 其毛与毒腺相连,触碰松毛虫毒 毛可引起松毛虫病。
3.卷蛾科Tortricoidae
●小型蛾子,有单眼,触角丝状。下唇须第2 节被鳞毛。第 3节较短而钝,下颚须退化,翅阔,缨毛短于翅宽。 ●前翅近长方形, 静止时两翅合拢呈钟罩状。前翅Cub1从中 室末端四分之一前分开,Cu2极少消失,后翅M1不与Rs。前 翅花纹分为基斑、中带和顶角的端斑,在臀角上有圆形带 金属光泽的肛上纹。后翅无斑纹。有些种类前翅有前缘褶。
中国棘甲熊虫属缓步动物——新记录种
中国棘甲熊虫属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叶添彬;孙西寨;乔鹏海【摘要】记述了中国缓步动物一种新记录种(Echiniscus Perarmatus Murray,1907).该种属于异缓步纲(Heterotardigrada Marcus)棘甲目(Echiniscoidea Marcus)棘甲科(Echiniscidae Thulin)棘甲熊虫属(Echiniscus Schultze),在国内属于首次发现.%One new record Echiniscus perarmatus Murray of Tardigrades from China in 1907 was described. It belongs to class Heterotaedigrsrnda, order Echiniscoidea family Echiniscus schultze. It was first found in Chin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33【总页数】2页(P16038,16051)【关键词】缓步动物;新记录;中国【作者】叶添彬;孙西寨;乔鹏海【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菏泽学院生命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Q959.16缓步动物是一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俗名水熊虫,主要生活于苔藓、地衣、土壤中,以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以及其他缓步动物为食,是线虫、螨类、蜘蛛、弹尾目和昆虫幼体等农业害虫的天敌[1-2]。
自1773年吉兹首次报道缓步动物至今,人们已陆续发现缓步动物1 200多种。
已报道的中国缓步动物超过150种,其中异缓步纲53种,中国新记录种85 种,新种38 种[3-4]。
1 材料与方法在陕西省宁陕县平河梁采集苔藓标本,海拔1 420 m,33°59.63 N,108°59.17 E。
刺蛾对樱花有何危害怎样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Biblioteka 幼虫防治对于幼虫,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例如,使用杀螟松乳油、敌敌畏乳油等 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成虫防治
对于成虫,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例如,使用氯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 油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 上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樱花造成损害。
绿刺蛾(Latoia consocia)
绿刺蛾是一种常见的刺蛾,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它们通常以树叶为食,对 樱花树的叶片造成危害。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扁刺蛾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它们通常在叶背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蛀食叶 片。
刺蛾的分布
01 亚洲
刺蛾在亚洲地区分布广泛,包括中国、日本、韩 国和印度等国家。它们通常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活。
展望未来
01
02
03
加强科研力度
加强对刺蛾防治技术的研 究和开发,不断探索更加 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刺蛾危害的认 识和防治意识,共同保护 樱花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 合作,分享刺蛾防治的先 进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 刺蛾对樱花产业的挑战。
部分刺蛾种类如刺蛾螟等还会蛀食樱花树的树干,造成 树皮损伤和树木衰弱。
间接危害
传播病害
刺蛾的幼虫和成虫可以携带并传播一些病害和病 毒,如环斑病毒、樱桃叶病毒等,加重了樱花树 的病害问题。
影响授粉
刺蛾幼虫在花期会啃食樱花的花瓣和花蕊,影响 樱花的授粉和结实。
03
刺蛾的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
对于刺蛾的幼虫,可以采取人工摘除的方法进行防治。由于刺蛾的幼虫会聚集在叶片上,因此 摘除有虫的叶片可以有效地减少虫口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0年 4月
湖南农 业 大 学学 报( 自然科学 版 )
Jun l f n nAgiutrl nv ri Na rl ce c s o ra a rl a U ies y( t a S in e ) o Hu c u t u
V_13 O. 0 .6N 2
邹剑 明 ,何 明远 ,周 艽成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a植物保护研究所 ;b科技情报研究所 ,湖南 长 沙 4 0 2 ) . . 115
摘 要 :记述 中国刺蛾科(iaoi e1 Lm cd a) 新记录属 :婆罗刺蛾属 B re oe oo a, 96 1 种 :九万 山 d ont s H lw y 18 及 新 h a l
p o i c , i a T i n w p c e st e ls e ae p c e r e h s a ng i a Ho l wa ,1 8 o Bo n o b e r v n e Ch n . h s e s e i si h a tr lt d s e i sBo n t o e i rn l o y 9 6 f m r e y t r h wi g ma k n sa d g nt l . et p p c me s ed p s e a e f n rc l r l c e c s n r ig n e i i T e s e i n e o i di Ac d my o a ah y r a t n Hu a Ag u t a i n e . n i u S
Bo n t o e Ho l wa , l 8 Ne r eh s a lo y 6 9 w Re o d o c r t Chi na. Bo n t o e Hol r eh s a l owa , 1 6. M a a y 98 ly.N a. J t . 18 4 6, 0:1 2 plt — 6 igs 2 4, 5 y p c e : 9 , ae 8 3 ,f . 3 23 .T pes e is 3 Bo n t o e i i a Hol wa ,1 6 Dign ss r e h s a ngrn l o y a o i.Tl 98 l e
婆 罗 刺 蛾 B rehsa iw nh n nis .o . 新 种 的前 翅 中 室顶 部具 一 明 显黑 色斑 点 ,雄性 外 生 殖器 的抱 器 ontoe u as a es n v,该 J sp
末端宽大 ,阳茎直而无刺突等特征 ,与 Br a ir a明显区分 ,并给出了成虫和雄性外生殖器照片.所有标 ih man i t gn 本材料均保存在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昆虫标本馆 .
Chi a wih t s rpto fane s c e n t hede c i i nso w pe i s
ZOU in m ig a HE M i g y a ZHOU e g c e g Ja . n , n . u na P n .h n
(.l t rtc o stt; .cec a a oet nI tue bSine& T cn lg fr t nIstt n Acd myo u a r utrl cecs P nP i ni eh oo yI omai t i , a e f n nAgi l a Si e, n o n i o u H c u n C agh 1 1 5 C ia h n sa 0 2 , h ) 4 n
B re oe iw nh ns p n v ( eio tr: i c dde on t sa u as a iss. o. L pd pea Lma oia)whc fd sr e d iut t o G a g i h j i i wa ec bd a l s a d f m u n x h t ; i n l re r
Ke r s L p d p e a Li c d d e Bo n t o e ; e s e i s Ch n y wo d : e i o tr ; ma o i a ; r e h s a n w ce ; i a p
中 国刺蛾 科 ( i c dd e- 新 记 录 属 及 一 新 种 Lmao ia)
Ap . 2 1 r 00
D0Il . 7 4 S . 1 3 . 0 0 0 1 5 : 0 3 2 / PJ 2 8 2 1 . 0 8 .
Th e u r eh saHolwa Le i0 tr : ma o i a ) r m eg n s Bo n t o e l o y( pd p e a Li c dd e fo
关
键
词 :鳞翅 目;刺蛾科 ; 婆罗刺蛾属 ; 种 ;中国 新
中图分 类号:Q 6. 99 2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00.150 0713( 1) O 8.3 2 2
Th g n s e e u Bo n t s a r eho e wa e t b ih d b s sa ls e y Ho l wa n 1 8 t r e h s a ni i a Ho l wa , lo y i 6 wi Bo n t o e grn lo y 9 h
Ab t a t Th e u r e h s a Ho l wa ,1 8 s r c r e r m h n o h rt t t e s e i s sr c : e g n s Bo n t o e l o y 6 wa e o d d fo C i a f r t e f s i 9 i me wi a n w p c 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