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62】优秀的企业文化:拯救企业于危机,成就企业于不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62】优秀的企业文化:拯救企业于危机,成就企业于
不凡
第五十四章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我最敬佩的奶奶去世十余年了,她的一生命运多舛,没读过书,却深明大义,且能说惯道,方圆十里谁家有个争吵打斗,化不开的结,都把她请去讲和,修补关系,最后双方往往能化解心结握手言和。
她一生对佛虔诚,深信佛义,因此充满对天地之间万物的敬畏。
我小小年纪受她影响挺深,总觉得自己有佛缘,直到她去世,成为佛教俗家弟子的念头方才开始变淡——毕竟那时只是受影响,并不理解佛理,自主意志也不坚定。
学生时代一手文章在班上总是出彩的,因此会出现有人抄袭的情况。
这让我很生气,回家讲给奶奶听,奶奶一句话就让我从此不再介怀:“没关系,别人抄袭的是你这一篇表面文章,抄不到你脑子里的海量才华。
”
这一生里,时刻谨记奶奶的诸多教诲。
她去世的时候觉得悲痛是因为失去亲人,等遇到难解世事时才凄惶地发现,我失去的不仅是一位亲人,还有一位睿智的人生导师。
我似乎也踩着奶奶的多舛命运线,从童年到现在,经历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浪涛击打。
但始终初心不改,心怀善念,那些生活磨练反而让我更具包容心和更强的意志力。
以前想法狂妄,希望以自己的文章中的正能量去影响全世界。
出发点是好的,但后来渐渐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自己没有足够优秀和卓越,就算想法再正确,说的话是没有份量和影响力的。
因此,孟子就曾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不得志(没有影响力)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有影响力)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别人自然而然会跟在你后面去做。
你主动去影响他人和他人受你所影响,看似意思差不多,但主语不一样,能动力不一样,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因此,我在前天文章中说,“我所做的一切,只为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负责”。
先把自己做好,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别人。
如果能有人摒弃俗世的看法,不在乎写文章的人的身份,只在意文章本身所述的内容,那TA非常了不起,可作为我独善其身之外,意外的收获。
那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老子的思想。
今天这章,还是分为总分总三部分,老子先总结感叹一句,“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意思是,善建筑根深蒂固不动摇(得道者抱道不移)。
善聚拢就不会脱离(得道者抱朴守一)。
道德长存,子孙祭祀,后代绵延不绝。
他用建房子和团体来打比方,形容真正懂得“道”的人,意志坚定,不为世事所左右。
能动摇和脱离“道”的人,往往是半懂不懂,将信将疑的人。
就像我之前受奶奶影响,有成为佛教俗家弟子的念头一样。
压根不懂佛理,只是出于对奶奶的敬佩,效仿她的一些做法。
奶奶去世后,这个成为俗家弟子的念头立即消散了。
有道有德的人,后代也会效仿做法,效仿这种精神传承,不贪欲,不妄为,因此能够长存而不绝,百世绵延。
老子感叹之后,接下来就开始详细讲解懂道和修道之后,一系列变化。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
他意思是:修道于身,其德用淳真。
修道于家,其德行有余。
修道于乡,其德教久长。
修道于国,其国德化丰饶。
修道于天下,其德
施惠泽万民。
所以,由自身(修身之道)可观察他人。
由自家可观察别人家。
由自己乡里可观察他乡。
由自己国家可观察他国。
由自身平天下之道可观照天下。
一系列排比句,讲不尽修道人的德行善意。
一个人明白了“道”的玄妙,看到万事万物自然发展规律,自然有敬畏之心。
因此也能修身养性,守道而行,明心见性,让心回归虚静。
由自己的修为去观察别人,他乡,国家,天下。
除此之外,我理解的是,放在今日当你明白道的运转规律,就能推断出他人以及他乡、他国以及天下的万事万物发展的结果,八九不离十。
在公司里,老板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其他人都是受雇者。
除了老板打鸡血冲锋陷阵,其他人有可能只是没有灵魂的工作机器,那么公司发展一定乏善可陈。
但如果受雇者,都以主人翁心态去做事,有了使命和创业者精神,局面就不一样了。
主人翁心态不会是“应付任务似的把工作做到差不多”,或者“为了表现好能取得升职加薪机会的投机努力”,他会思考这样做对公司运营的效果和改善方法,如何能把一件事真正做好,并且把公司
损失减少到最低,还能在公司长远发展中有积极意义。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能想到的答案肯定也不一样。
主人翁心态对雇员本身也是有好处的,在面临运作模式无效时,会由公司遇到的种种处境推及到自己以后创业也必须会遇到同样的难题,怎么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这也符合老子所说的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的道理。
那么当下就有施展手脚去尝试解决的机会,定然会全力以赴想出解决处境的适用办法。
如果成功,那以后自己创业也能效仿;如果失败,也是一次免费试错的机会。
创业者心态,让自己无形中有了创业经验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这是公司和个人双向的成长,怎么样都不会吃亏。
问题来了,如果大部分员工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创业,就不会存在创业者心态。
纯粹为了能有口饭吃,菜好我就做,菜差我就走,怎么办呢?
这时候,企业文化的存在就非常重要。
从事企业文化多年,发现企业文化是公司的无形磁石,信仰之门。
如果没有光辉、明确而可以落地执行的企业文化,就没有精神号召力,没有使命感和自豪感,更加没有引人向前冲的动力。
太高不现实,员工觉得是天方夜谭;太低不具吸引力,没有牵引别人奋斗的动力;或
者完全含糊不清、概念太大,无法在行为举止上落地执行。
华为的狼文化,它有物象参照对象,非常实用。
在狼饥饿寻猎的时候通常是团队作战,谋机而动。
一旦哪里出现困难,整个华为都会倾全力相助,直到攻下目标。
后来,华为壮大了,“狼群”都有肉吃,也让“狼文化”开始藏起爪牙,享受美食,自然没有饥饿时那般凶猛。
直到华为近年来再次遇到危机,这次危机是美国发起的,敌人很强大,让华为“狼群”感受到了危险,无形中激发“狼文化”的复活,群起振奋,工作氛围反而比以前更具活力与冲劲。
所以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才说,这次事件不是危机,反而帮助华为恢复仕气。
由于全体员工太努力了,导致华为公司这一年经营状况非常好,这就是美国事件带来的一个大变化。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在公司打天下和遇到危机的时候,公司反而能内外一致,遇强则强,从而度过难关。
老子在文首所感叹“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在古代适用于国家层面,在现代同时适用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
真正具有精神号召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员工骨子里认可并执行,不会随便撼动,更加不会脱离。
而且精神不死,可以绵延不绝。
最后,老子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意思是,我凭什么了解天下和推断出天下发展趋势的呢?就是以文中所述的标准。
对于老子的推断方法,我亦深以为然。
【不同的人在《道德经》里看到不同的哲理与故事。
今天的学习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励志菌,希望自身的正能量,像菌一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感染到你!祝你今天好心情!我们明天7:30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