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向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向探析
摘要: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将我国迅速推进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
这个时代的第一标签。
不可否认,网络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点滴。
但同样,网
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势必会存在负面影响。
处于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自由
时间较多大学阶段的大学生,成为了网络负面影响的第一直接“影响人”。
这对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同样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产生
了新思考。
文章也将基于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展开探析,
探索处于网络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当何去何从。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向
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人们信息获取、
人际交往的各种限制和约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尤其对于
大学生而言,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备受他们喜爱。
但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势必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而这些消极
影响甚至无法被学生感受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新教育切入点。
文章将基于网络环境下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力适应时代“变”教育,建立符合网络时代发展需要、学生健康成长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机遇
首先,网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落实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先进的、多样的、良
好的平台。
它不仅能够提供给思政教育工作这大量的信息资源,让思政教育工作
这“身在学校,知天下事”[1];还能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教育提供“第二课堂”,让学生进行线上资源观看与课程学习;
其次,网络是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新环境。
它能够让学生在网络中发表观点、
寻求帮助、获取信息。
思政教育工作这若能够充分利用学生与网络的关系,发挥
网络优势,就能够顺利的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首先,网络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场所提出了挑战。
它突出
表现了原有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从侧面证明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获取学生的
关注。
且网络的出现从侧面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落后与单一”,显示
出思政教育社会信息的脱节[2];
其次,网络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它要求教师能够
适应网络环境,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利
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但大部分教师他们很难适应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导致网络环境与现实教学之间存在对立关系,无法达成和谐统一;
其三,网络的出现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
一些大学生他们的心志
不够坚定、辨别能力不强。
很容易在复杂的网络信息世界里沉沦,被一些错误的
信息所影响,甚至产生错误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
还有部分学生,在网络的诱惑
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更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提出了要求,同样也加
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难度。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向
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适应网络时代,明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教学新方向。
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当从如下角度入手:
1.积极适应网络时代要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网络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工作者一方面
要具备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外。
另一方面则要具备较高的
信息能力,要适应网络时代下的教育新要求。
学校可以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这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且建立激励政策,鼓励
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发展自身的信息素养。
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以积极的
姿态看待网络时代,要认识到网络时代对自己的要求,进而从自身层面积极推动
专业素养发展,适应网络时代教育需要。
2.丰富思政理论课程内容,融入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
网络世界是一个具有虚拟性质的世界,它的“非实体性”、“数字性”特征,也
导致它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规范化、带有违法性色彩的问题。
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
认识网络、不能够科学的辨别网络信息、不能够有效的参与网络活动,都需要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视,并且针对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内容中,着重进行课程讲解。
要从学生的意识上,引导学生人士网络这
一把双刃剑。
并且引导学生遵循法律规律,合理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正确的认知指导下,有效的进行网络使用,网络环境所产生的
各种负面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3.加强学生心理咨询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活动
在网络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心理情况,即“网络心理障碍”。
甚至有的学生他们对网络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情绪,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学习、生活,这实际上都是不健康心理的异常发展表现。
因此,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成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指导。
要做到“主动出击”与“答疑解惑”并举。
主动出击,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落实开展理论课程教学时要以发展
的眼光观察学生的生活行为、学习状况。
要及时的发现部分学生的特殊情况,主
动出击,与学生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心里交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答疑解惑,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平台”,鼓励学生
们积极就自己的网络心理异常发展情况做询问。
这样教师能够及时发挥自身的引
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上网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低谷。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要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活动。
改变原
有的理论课程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现象,可以开展有关网络环境认知的辩论赛、讨论会的趣味活动。
在多元活动的开展中引导学生脱离网络,走入生活、走
入实践,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政认识,达到教育目的。
4.打造多元线上教育平台,无声无息传输正确的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网络提供的多元多样的线上教育平台,
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延伸。
第一,教师可以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云课堂”。
云课堂上包括各种各样的
教育资源,以及作业上传板块、作业交流板块等。
学生们能够通过客户端登录,
进行网上思政二次学习,以及作业完成和作业上传、讨论;
第二,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为学生常用的平台,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如
利用微信的微信公众号,定期传播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如打造思政微博,让学生们关注,定期推送一些思政教育内容;如建立qq群、微信群等,及
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动向,传递温暖,传输知识。
第三,教师要加强网络监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营造良好的网
络环境。
要遵循《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要努力建设高校校园,力争把学校的网络建设成为在系统、制度、管理、内容上体现出安全、完备、规范、丰富的信息健康‘绿色网络’”。
在有效的网络监管中,服务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结束语:
虽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但只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迎接网络发展、迎合学生需要,协调“变”与“不变”的关系。
就能够确保思政教育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立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龙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12):99-101.
[2]刘海涛,齐晓明,张月梅.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6(03):120-121.
作者简介:袁大方,男,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长,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