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 第19课 枣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枣儿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横匾(biǎn)翘首(qiào)雕塑(sù)
B.嚼食(jué)掸土(dǎn)折叠(zhé)
C.蓦然(mù)钢盔(kuī)骑跨(kuà)
D.塞进(sāi)童谣(yáo)凝视(ní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时晨幕启囫囵吞枣翘首远望
B.拉勾匾子喃喃自语踌躇满志
C.算挂羡慕津津有味喜出望外
D.蹲坑灾荒心事重重垂头丧气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的主题入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C.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

在博物馆里,处处是珍品,步步皆文化,那些流淌着历史智慧的文物,让人惊叹不已。

D.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族文化。

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之间的话题;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B.“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一语双关,既指熟透晒干的枣儿无人喜欢,也暗指儿子不回来看望自己。

话语中流露出老人心中深深的失落感。

C.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子女依赖父母的亲情。

D.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叙述手法为演员在舞台上有伴奏地对白或独白。

5.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与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
革,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从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判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二、问答题
6.下面的台词意蕴丰富,请你揣摩其言外之意。

(1)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

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3)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三、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枣儿》是一个________(体裁)小品,作者是________。

本剧以“________”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________”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8.选词填空。

(1)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图个儿__________(吞咽)下肚了。

(2)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____________(毛手毛脚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3)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_____________ (抱头就逃狼狈不堪)。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中的“翘”应读qiáo;B项中的“嚼”应读jiáo;C项中的“蓦”应读mò。

2.答案:D
解析:A项中“晨”应为“辰”;B项中“勾”应为“钩”;C项中“挂”应为“卦”。

3.答案:D
解析:D.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也指一件事接连不断地完成。

家风的形成不能用“一气呵成”形容。

4.答案:D
解析:D项中“有伴奏”改为“无伴奏”。

5.答案:D
解析:作者对老人的怀旧思想并没有批判的意味。

6.答案:(1)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2)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3)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方向的迷失、精神家园的迷失。

解析:(1)“甜是甜”是指内在的品质。

“不中看”是指外表的普通平凡。

所以这句话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2)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

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3)注意理解“不认识回家的路”的比喻义。

7.答案:话剧孙鸿亲情枣儿
解析:
8.答案:吞蹑手蹑脚抱头就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1)“吞”指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与“咽”相比,更能突出“我”的心急,与“我一急”相照应。

(2)“毛手毛脚”指做事粗心大意,不沉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此处,小男孩是怕捡枣儿被发现,故意把脚步放轻些,所以要选“蹑手蹑脚”。

(3)“抱头就逃”暗含“狼狈不堪”的意思,且有逃跑之意,更符合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