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手术病人的精神伤害、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
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损害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并加重原有病 情
引起神经官能症,包括失眠、焦虑、抑郁、反复做噩梦以及对死 亡的恐惧等创伤后应激紊乱综合征
引起病人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引起法律诉讼:术中知晓的索赔率为1.9%(ASA数据)~ 12.2%(英国数据)。在美国,这种案例的平均赔偿额为$18000
第四十一页,共53页。
Narcotrend®
两通道 病 人连线 单通道 病 人连线
第四十二页,共53页。
EMA
接线

EMA支架
EMA支架 固定
Narcotrend的优点
不必采用昂贵的专用电极…
第四十三页,共53页。
… 使用你自己的心电电极
Narcotrend的优点
BIS 不同的角度可能产生 不正确的结果
γ、δ波的功率谱变化情况和趋势
阶段A表示清醒状态;B是镇静状态(0级、1级、2级) ;C是浅麻醉状态(0级、1级、2级);D是常规普通 麻醉状态(0级、1级、2级);E是深度麻醉状态(0级 、1级、2级);F阶段(0级、1级)是脑电活动的消失
第三十七页,共53页。
Kugler的镇静和脑电分级
清醒
用药的过量导致手术成本的提高
第八页,共53页。
麻醉过浅
容易出现术中知晓,成为手术室内医疗纠 纷常见的原因
容易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
第九页,共53页。
麻醉过浅的类型
能回忆麻醉中发生的事件(外显记忆) 麻醉状态下对所听指令有反应但是没有回忆
(内隐记忆) 术中知晓是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意识恢复并
对某事件术后有清楚的记忆,属于外显记忆
而意识消失是“全或无”的现象,故不存
在麻醉深度
第四页,共53页。
麻醉深度的定义?
麻醉深度的定义现在也没有公认的标准
目前普遍认为:全麻过程中使患者处于无意 识状态,且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降至最低的程

伤害性刺激的激惹和麻醉药物抑制之间相互 作用的一种中枢神经状态
第五页,共53页。
刺激与麻醉深度
第十页,共53页。
术中知晓的表现
多数病人描述可以听到手术室内的声音,麻 痹感,感到焦虑、恐惧、无助和无力,其中 69%病人因此导致清醒后焦虑以及创伤后 应激症候群
内隐记忆的特征是病人并不能直接回忆出原 始刺激的情况,但通过发生行为的改变来表 达
第十一页,共53页。
术中知晓发生率
非产科和非心脏手术全麻知晓发生率为0.2%
第十三页,共53页。
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
避免术中知晓等并发症
能精确地给予适量麻醉药物,避免昂贵麻醉 药品的浪费
减少麻醉后恢复室的滞留时间或出院时间, 从而控制医疗成本
第十四页,共53页。
麻醉深度监测基本现状
理想的麻醉需要满足四个方面:镇静,镇痛, 抑制反射,肌松
意识成为评估麻醉深度的有效手段
性能 麻醉深度控制 深度表示 使用成本 电极定位 舒适性 适用手术
NARCOTREND 精准意识深度控制(+++) 颜色阶段和指数,便于查看 3-5片普通电极片 多种选择 舒适,无创性 各类手术
BIS 意识深度控制(++) 0-100指数 一次性专业电极360/个 固定位置,不能改变 针状电极,有创,痛 神经,眼科,发烧等不适用
第二十二页,共53页。
食管下段收缩性监测(LEC)
食管下段肌肉受迷走神经支配,控制中心在脑干的迷 走神经背核
LEC与手术刺激强度密切相关:刺激越强,LEC就越大
越多
多数静脉或吸入麻醉药能抑制LEC,抑制程度与麻
醉深度有一定相关性
因此,将LEC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指标
第二十三页,共53页。
食管下段收缩性的局限性
抗胆碱能药和平滑肌松弛药可使LEC变小或消失
食管疾病会影响结果或不适宜行此监测
LEC能较准确地反映吸入麻醉深度,对静脉麻醉 较差
对其准确性及发展前途争议较大
第二十四页,共53页。
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HRV通过心率频谱分析可测定心率变异程度,高 频成份(HF)受迷走神经调节,低频成份(LF)有交 感和迷走神经双重作用,LF/HF反映交感和迷走 神经均衡性
Narcotrend 使用 标准心电电极
第四十四页,共53页。
BIS 儿童和婴儿 需要特殊电极
Narcotrend的优点
放置电极限制少
神经手术 整形手术 眼部手术
如果不能使用粘性电极,使用经过杀菌处理的钢-电极 皮肤烧伤的病人 头部受伤
第四十五页,共53页。
NARCOTREND VS BIS
HRV不能反映意识水平变化即脑皮质电 活动情况
第二十六页,共53页。
EEG监测
意识是麻醉监测研究的焦点
意识的产生源于大脑,人们自然想到用 脑电图来反映麻醉深度
但原始脑电之复杂,不用说麻醉医生, 就是神经专科医生也为之头痛
第二十七页,共53页。
数字化EEG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通过 对原始脑电的快速计算和 加工,逐步产生了一系列 源于脑电的、用于监测意 识深度的技术
麻醉药可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改变HRV
因此可通过监测HRV来评估麻醉深度变化
HRV可以作为全身麻醉期间反映病人疼痛状况的
指标 ,并将其称为镇痛监测仪(Analgesic
Monitor)
第二十五页,共53页。
心率变异性的局限性
HRV的影响因素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的控 制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故作为麻醉深度监 测的可靠性较差
安全性
采样 储存
第四十六页,共53页。
全悬浮和隔离,除颤保护,防 电击,抗干扰能力强
采样率128次/秒
150份病历 每份8小时

采样率低 5次/秒 只能逐一回顾,易丢失
Narcotrend的作用
指导调节麻醉剂/镇静剂用量
减少麻醉剂用量 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
减低麻醉过量的风险
精确测量麻醉深度及肌松程度 短手术中的麻醉时间
刺激越强lec就越大越多多数静脉或吸入麻醉药能抑制lec抑制程度与麻醉深度有一定相关性lec能较准确地反映吸入麻醉深度对静脉麻醉较差对其准确性及发展前途争议较大heartratevariabilityhrvhrv通过心率频谱分析可测定心率变异程度高频成份hf受迷走神经调节低频成份lf有交感和迷走神经双重作用lfhf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均衡性hrv可以作为全身麻醉期间反映病人疼痛状况的指标并将其称为analgesicmonitorhrv的影响因素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故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可靠性较差hrv不能反映意识水平变化即脑皮质电活动情况意识的产生源于大脑人们自然想到用脑电图来反映麻醉深度但原始脑电之复杂不用说麻醉医生就是神经专科医生也为之头痛auditoryevokedpotentialsauditoryevokedpotentialsentropyentropynarcotrend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原始脑电的快速计算和加工逐步产生了一系列源于脑电的用于监测意识深度的技术bisbisaepindexaepindexentropynarcotrendnarcotrend等等bispectralindexbisbis就是将脑电波功率频率双频分析所产生的混合信息数字化它是大脑皮层eeg的直观反映bis值为无单位指标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80100为清醒清醒状态6079为浅麻醉浅麻醉状态4059为临床麻醉临床麻醉状态低于40为深麻醉深麻醉状态biso无相关性bis必须使用bis的专业电极片使用成本过高auditoryevokedpotentialaepi是听觉刺激产生的脑反应性电活动反映从耳蜗至大脑皮层全程的电活动bis是用于自发脑电活动监测而aepi则是用于诱发脑电活动监测bis只监测镇静深度而aepi能提供手术刺激镇痛镇静催眠等多方面的信息aep目前aepi计算方法有两种模型即移动平均数mtx模型和外源输入自回归arx模型后者所计算出的aepi称之为aaiaepi60100为清醒状态4060为睡眠状态3040为浅麻醉状态小于30为临床麻醉状态aepaepi需给予听觉刺激对于听力障碍的患者并不适用aepi不能准确反映氯胺酮麻醉作用强度entropy通过前额电极采集原始脑电图和肌电图的信号通过频谱熵运算程序计算得出可分为反映熵responsecntropyre和状态熵stateentropy
缩短麻醉后的恢复时间
避免麻醉医疗事故的发生
减少爆发性抑制脑部功能损害的时间
第三十二页,共53页。
AEPI
目前AEPI计算方法有两种模型,即移动平 均数(MTX)模型和外源输入自回归(ARX) 模型,后者所计算出的AEPI称之为AAI
AEPI 60~100为清醒状态, 40~60为睡 眠状态, 30~40为浅麻醉状态,小于30 为临床麻醉状态
第三十三页,共53页。
AEPI的局限性
没有伤害性刺激存在,大多数麻醉状态都 是过深的
有伤害性刺激存在,则大多数麻醉又显 太浅
第六页,共53页。
肌松与麻醉深度
肌松药应用以前,麻醉医师常担心麻醉 偏深带来危险
肌松药应用以后,麻醉医师常担心麻醉偏 浅带来术中知晓等并发症
第七页,共53页。
麻醉过深
导致脑部功能的抑制,并且会严重影响循 环系统的生理稳定,可能导致严重的麻醉 意外
来自手术病人的忧虑
我能否麻得住? 我能否醒得来?
第一页,共53页。
来自麻醉医生的困惑
麻药给得够多了,病人怎么麻不住呢? 麻药给得够少了,病人怎么醒不来呢?
第二页,共53页。
忧虑和困惑的根源
麻醉深度
第三页,共53页。
不存在麻醉深度?
麻醉是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意识一 旦消失,患者对伤害性刺激既不能感知也不 能回忆,也就没有疼痛
醉,是外科历史上的里程碑,是现代麻醉学诞生的标志
第十七页,共53页。
早期监测
第十八页,共53页。
摸脉搏
早期监测
传统的判断麻醉深度判断主要依赖于临床 体征的观察
包括血压和心率、瞳孔对光反应、眼球运 动及流泪、呼吸量、体动反应、吞咽、唾 液分泌等
第十九页,共53页。
早期监测
1937年:Guedel 发表经典的乙醚麻醉
神经精神药物也可引起与熵值不符的现象
需要相关人员对显示的数据结果进行二次分析 ,而且肌电生理对熵的数据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十六页,共53页。
麻醉趋势
(Narcotrend,NT)
NT利用Kugler多参数统计和微机处理,将脑电信号形
成6个阶段14个级别的量化指标,即A、B0~2 、C0 ~2 、D0~2、E0~2 、F0~1,并同时显示α、β、
A0
非常浅的睡眠(镇静)
B0/B1/
浅睡眠(浅麻醉) 中等深的睡眠(全身麻醉) 非常深的睡眠(深麻醉)
C0/C1/C2 D0/D1/D2 E0/E1/E2
昏迷
F0/F1/
第三十八页,共53页。
Kugler阶段
A = 清醒 B = 轻度睡眠 且放松 C = 深度睡眠 D = 麻醉 上限 E = 麻醉 下限 F = 爆发性抑制 = 平线
第三十一页,共53页。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I)
是听觉刺激产生的脑反应性电活动,反映从 耳蜗至大脑皮层全程的电活动
BIS是用于自发脑电活动监测,而AEPI则 是用于诱发脑电活动监测
BIS只监测镇静深度,而AEPI能提供手术刺
激、镇痛、镇静催眠等多方面的信息
产科手术全麻知晓率为0.4%
苯二氮卓类、小剂量芬太尼和吸入复合麻醉下心脏手术患 者的知晓的发生率为1.14%~1.5%
重度创伤患者全麻知晓率高达11%~43%以上
我国广泛应用普鲁卡因复合全身麻醉时,全麻知晓率8%~
15%,静吸复合麻醉时发生率1.5%~4.5%
第十二页,共53页。
术中知晓的危害
AEPI监测仪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 AEPI诱发电位弱,易受其他电器的电波干扰 AEPI需给予听觉刺激,对于听力障碍的患者
并不适用 AEPI不能准确反映氯胺酮麻醉作用强度
第三十四页,共53页。
熵指数
Entropy 通过前额电极采集原始脑电图和肌电图
的信号,通过频谱熵运算程序计算得出, 可分为反映熵(response cntropy,RE)和状
态熵(state entropy, SE)
熵指数可量化麻醉深度,可用于指导麻醉药 用量;还可预测患者的麻醉恢复;预防术中 患者知晓;抗电刀等干扰能力也更强
第三十五页,共53页。
熵指数的局限性
频繁的眼运动、咳嗽和体动会引起熵的假象和 干扰
有神经功能异常、神经肿瘤时,可出现熵与患者 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麻醉目标范围: D1 – E1
第三十九页,共53页。
Narcotrend在意识监护领域的临床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清醒状态
NT阶段:A
中度昏迷
NT阶段:D
第四十页,共53页。
深度昏迷
脑死亡状态
NT阶段:E NT阶段:F
Narcotrend
Narcotrend是一可信性非常高的新型麻醉 深度监测方法
对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的判断,预测概率 PK是0.97,相关系数γ为0.95
良好的镇静是最重要的,镇静监测是麻醉深度 的主要监测手段
尚未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监测以上四个方面
第十五页,共53页。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第十六页,共53页。
William T. G. Morton
(1819-1868)
1846年10月16日Boston牙医Morton在麻省总医院成功地实施了乙醚麻
BIS值为无单位指标,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 或抑制状态
80~100为清醒状态, 60~79为浅麻醉状态, 40~59为临床麻醉状态,低于40为深麻醉状态
第二十九页,共53页。
BIS
BIS主要与抑制大脑皮质的麻醉药如硫贲 妥钠、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等 的镇静或麻醉深度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BIS与氯胺酮、吗啡类镇痛药、异氟醚 和N2O无相关性
BIS、AEPindex、 Entropy 、Narcotrend 等
BIS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Entropy™
Narcotrend®
第二十八页,共53页。
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BIS)
BIS就是将脑电波功率、频率双频分析所产生的 混合信息数字化,它是大脑皮层EEG的直观反映
第三十页,共53页。
BIS的局限性
不能预测刺激引起的体动或血液动力学改变
不能有效预测意识的恢复时间 不能做到实时监测,计算速度慢(需30~60s) 对镇痛成分监测不敏感 用于儿童麻醉监测尚存在争议
CNS损伤的病人、EEG低电压的病人,BIS无意义
必须使用BIS的专业电极片,使用成本过高
分期
即第一期为痛觉消失期,第二期为谵妄 兴奋期,第三期为外科手术期,由浅至 深分为4级,第四期为延髓麻醉期
第二十页,共53页。
乙醚麻醉分级
第二十一页,共53页。
早期监测
但这些指标由于特异性不强,影响因素 多,患者的个体差异大,难以准确客观 地反映麻醉深度
1942开始应用肌松药以后,Guedel分期 只剩下瞳孔和泪腺分泌可以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