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安全教育幼儿园教案(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课时:1课时
年级:大班
教材:《幼儿园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防震逃生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地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防震逃生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
1. 地震逃生技能的掌握
2. 学生在面对地震时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学准备:
1. 地震知识PPT
2. 地震逃生演练场地
3. 地震逃生演练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地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防震安全教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震的基本知识吧!”
二、地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1. 教师通过PPT展示地震的形成原因、特点、危害等知识。

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三、防震逃生的基本技能
1. 教师讲解防震逃生的基本原则:保持冷静、迅速撤离、避免拥挤。

2. 教师示范地震逃生动作,如弯腰、低头、用手保护头部等。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练习。

四、地震逃生演练
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逃生的过程。

2. 演练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a. 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b. 遵循逃生路线,不要拥挤;
c. 用手保护头部,避免受伤。

五、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逃生的技能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演练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六、课后作业
1.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以下任务:
a. 向家长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b. 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防震逃生计划;
c.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防震逃生演练。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图片、PPT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地震逃生演练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地震逃生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技能。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地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2. 学生掌握了防震逃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3. 学生在地震逃生演练中表现出良好的团结互助精神,勇敢面对困难。

第2篇
课时:1课时
年级:大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2. 学习防震自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教学重点:
1. 地震的基本知识
2. 防震自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应对地震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地震知识PPT
2. 地震自救手册
3. 地震模拟道具(如地震模拟器、震动板等)
4. 园地、椅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地震模拟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 幼儿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地震模拟道具的作用,激发幼儿对地震知识的兴趣。

二、地震基本知识
1. 教师播放地震知识PPT,讲解地震的成因、危害以及我国地震分布情况。

2. 幼儿认真听讲,教师提问:“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
危害?”
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地震的严重性。

三、防震自救方法
1. 教师分发地震自救手册,讲解地震自救的基本方法。

2. 幼儿阅读手册,教师提问:“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以下自救方法:
a. 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b. 用书包、枕头等物品保护头部。

c. 不要乘坐电梯,选择楼梯逃生。

d. 如果被困在废墟中,要保持呼吸,等待救援。

四、地震逃生演练
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

2. 幼儿按照自救方法,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五、团队合作训练
1.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合作训练。

2. 每个小组分别进行以下任务:
a. 设计一个地震自救方案。

b. 演示地震自救动作。

c. 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3. 教师观察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
1. 教师总结本次安全教育课程,强调地震自救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 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地震逃生演练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自救能力。

2. 评价幼儿在团队合作训练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幼儿在课程中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第3篇
课时:1课时
年级:大班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地震的基本知识。

2.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逃生方法。

教学难点:
1.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逃生方法。

2. 幼儿对地震危害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地震知识PPT或图片。

2. 地震逃生演练道具(如防震包、毛巾等)。

3. 地震逃生演练场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地震图片或PPT,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叫什么名字?”
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地震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发生的时间等。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况,如地面震动、房屋倒塌等。

3. 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板块碰撞等。

三、地震逃生和自救方法
1. 教师讲解地震发生时应该怎么做,如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保护头部等。

2. 教师演示地震逃生和自救的方法,如使用防震包、用毛巾捂住口鼻等。

3. 邀请幼儿参与模拟地震逃生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逃生方法。

四、地震逃生演练
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地震逃生演练,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2. 演练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和做法。

3. 演练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五、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地震逃生演练的过程,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逃生方法。

3.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地震逃生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自救和逃生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发言和反思,评价幼儿对地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延伸:
1. 教师在课后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地震的动画片或纪录片,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地震知识的了解。

2. 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地震安全知识,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

3. 定期组织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幼儿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