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16桥
教材分析
一篇感动人心的好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之美:一位普通的老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留给自己至爱的儿子,用自己血肉之躯构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更构筑起一座沟通百姓的心灵之桥!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构思独具匠心,巧设悬念,尤其在结尾之处,更是神来之笔;语言极富张力,洗练而生动,读起来,如诗如歌颇具韵味。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课文,感受老共产党员的人性之美。

3、抓住课文中极富感染力的语段,感受凝练如诗的文字,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环境描写、谋篇布局)的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品读,感受人性之美,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难点:对课题《桥》的深刻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父爱”的深刻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洪水的知识,了解当代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精品)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目标:1.课堂交流,体会各个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严监生这个人物的吝啬。

2.通过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2.补充资料。

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

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

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

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

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

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1.生读课文,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想些什么2.观察交流,达成共识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集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江西省南昌市进贤门小学熊莉萍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1、(播放洪水画面)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桥),理解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洪水的迅猛。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再次感受人们所面临的危急情势。

(点击,在画面上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齐读句子。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板书:村民),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板书:老汉)。

让我们继续与文本对话(示意学生拿起书),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把你感动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自主研读,写批注。

教师巡视。

3、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课件分别出示句子)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学生读7、8、9自然段)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

“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齐读句子后,学生再举手发言,继续谈下面的句子。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学生读10、11、12、13自然段)说话简单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在这里相机板书:党员、群众)(指导有感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学生读14、15、16自然段)从“冲、揪、吼”这几个动作,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老汉却一定要他排到队伍最后去,老汉此时想到的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6、《桥》(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1.引入课题:(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揭示目标:①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②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自主探究一: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14分钟)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14—23自然段.画一画: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想一想: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他为什么这样做?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互学:议一议: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群学: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自主探究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部分品一品:老汉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想一想: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互学:议一议: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群学: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小结: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

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哦,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10分钟)1。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第二课时课件 (好)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第二课时课件 (好)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 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 像只豹子。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 了他。
想五天一以后想,洪、水说退了一。 说: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人教课标2001版五年级下册

马燕 西城小学
认读词语
咆哮 狂奔 拥戴 狞笑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自读自悟研究问题(一)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场( )的洪水。 学习方法:画出描写大雨和洪 水的句子,批注感悟体会。这些句 子分别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描 写的作用。然后用朗读再现当时的 危急情景。
文在描写人物时候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 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文中有多处大雨和洪水的描写;开头和 结尾有什么特点。找点
设 巧设悬念,构思别致。 短 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气氛。
环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喻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 文章的表现力
这是不顾生命安危救出两名同学的小林浩。
他们不正是人民的一座座生命桥吗?
他们不正是人民的一座座生命桥吗?
作业:
1.阅读丛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及事 迹精选》的文章,去寻找令我们感动的 故事,写写自己的感受。 2.把今天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为社会 传递正能量。 3.摘抄让你感动的好词佳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自读自悟研究问题(二)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山洪到来时人们怎样做? 老汉怎样做?这是一位______的老汉 学习方法:画出描写老汉 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反 复朗读,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②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③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明白题意。
学生表达。
感受到了桥的真正意义。
板书设计:
16、桥
——老支书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课题
16、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5—27自然段,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A、抓住“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B、“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④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特色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预设教法、学法:
指导朗读法﹑情景再现法等。
教学准备:
准备一段洪灾的录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问题导入。
在这危急时刻,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板书:村民),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板书:老汉)。让我们继续与文本对话,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
明确学习方向。
认真倾听。
学生很投入去听。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恰当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③朗读。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⑶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⑤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价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体会支书的崇高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支书的崇高精神。
学生感受到位。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写、交流。
表达真情实感。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老共产党员!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