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同步练习7.5第二次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美国最具权威的《时代》周刊杂志评选出20位20世纪最具影响的大企业家,苴中,亨利.福特位列榜 首。
这可能与其哪一成就有关()
A.
工厂制度的创立 B.内燃机的发明 C.流水线生产方法 D.发明
有线电话
2.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 起。
"这段文字中描述的"新的太阳的升起”跟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新航路开辟
B.美国独立战争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世界历史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最早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关 的是()。
A.乘坐火车回家探亲
B.驾驶汽车外岀旅行
C.利用网络与同学交流
D.用洗衣机洗衣服
4.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灯泡, 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
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瓦特
B.爱辿生
C.诺贝尔
D.本茨
5. 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动机的发明
C.电器的发明
D.内燃机的创制
6. 在历史活动课"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上,不能岀现的是()
(1?
A.①② 7.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进程,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对世界的争夺。
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A.使人类社会迈入“电气时代"
B.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C.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使世界性的大战具备了可能性
8. 标志着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事件是()
A. 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B. 新交通工具的岀现
C. 原子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D.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9•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的原因。
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 C.③④ ② B.②③ D.①④
()
A ・风力
B ・煤炭
C ・电力
D •核能
10.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岀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着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850 年 1870^ 1900^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X.小明同学准备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素材出一份手抄报。
下列所拟标题不恰当的是()
A.科技改变生活
B.科技点亮世界
C.科技让人类插上翅膀
D.科技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
1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远影响是()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性加强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
D.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3.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时代先锋是()
A.瓦特
B.爱迪生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14. "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网络时代 15. 下表反映了 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16. 徳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表示徳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推动徳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 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是()
A.徳国完成统一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南北战争的爆发
D.三国协约的建立
17. 读图判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二、材料分析题
18. 下面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煤产量
7O60SOM302OI0O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呈:
0. 04 0. 21 0. 46 0. 94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资本主义甘界工业投属示朋
(⑼弭指数为XX )
A.蒸汽机的改良
B.
C.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生铁产量
35000000
30000000
25000000
2QOOOOOO
I5DOOOOO
10000000
5000000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
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
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
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 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
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
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首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同有电流流过。
对此, 他作了记载并申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
迪生效应"a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次技术革命。
一一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1)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20.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洋务运动"Q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中外关联】图中铁甲舰是洋务运动时期淸政府于1885年从徳国上购的,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
据材料.指出图中铁甲舰采用了哪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
(2)【论从史出】论从史岀、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分析下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一轮船
招商局的史实1和史实2,你能分别得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结论是什么?
轮船招商局史实1: 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近代政府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史实2: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吸收了私人资本。
(3)【方法运用】对李鸿章的评价,姚华和庄平的观点截然不同(见图)o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后来被称为"福特制", 并在全世界广泛推广,福特本人也被称为"汽车大王”,義家族成为美国几个主要财阀之一。
ABD三项和亨利.福特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流水线生产方法是亨利•福特的突岀贡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亨利•福特的贡献。
需要准确识记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福特。
请你指岀评价历史人物应运用什么方法?
2.【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中英国学者安徳鲁•波特这段话的含义是指,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
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走在了前列,经济发展迅速,而英国则发展相对缓慢,这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英美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了。
ABC三项和题干文字中描述的"新的太阳的升起”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题干文字中描述的"新的太阳的升起"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査英国衰落和美国呃起的原因。
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答案】B
【解析】【分析】A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答案为:Bo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四个选项中只有B 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4.【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线灯泡,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
A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项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发爆剂、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等等,是诺贝尔奖的创始人:D项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
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
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5.【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们开始发明效率更高、提及更小的动力机,以替代笨重的蒸汽机,经过人们不断的专研,终于制造成功了内燃机,这种动力机体积小,效率高,后来卡尔本茨把它用在自己发明的汽车上,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了,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a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汽车使用内燃机的理解。
易错点是不理解汽车使用的是内燃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四个备选项与汽车发明的联系。
6.【答案】B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一是汽车,图二是火箭,图三是火车,图四是飞机。
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火箭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査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内容,通过选项判别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进程,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对世界的争夺”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因而使世界性的大战具备了可能性。
D项使世界性的大战具备了可能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答案】A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此后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A项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标志着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査标志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事件。
9.【答案】B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期间,随着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颯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 开创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以煤炭为燃料的,所以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煤炭,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
结合题干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能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10.【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世纪初,主要经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项符合题意:2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A 项不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B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C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内容,本题难度低,易于掌握。
1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了电灯,电话,电报,汽车和飞机,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拟的标题有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点亮世界、科技让人类插上翅膀,ABC三项的内容都符合题意:"科技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 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题F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2.【答案】D
【解析】【分析】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彫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项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远影响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3.【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
气时代,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一生发明无数,如留声机、电灯等,为人类做岀了杰出贡献。
故正确答案为氏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这些都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ACD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査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记忆。
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査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此排除英它选项最终确泄答案。
14.【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电的利用”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依据所学知识,电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无关。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最终确楚答案。
15.【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1880年到1920年世界石汕产量大幅提高,依据所学知识,石油产量的提高,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发明了内燃机,内爆机使用石油作燃料,内燃机的大量使用,使得石油产量大幅提髙,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无关。
故答案为: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分析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题F•信息。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石汕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答案。
1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徳国率先采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徳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迫切要求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此可以看岀,徳国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故正确答案为B。
ACD不是推动徳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国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均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易错点是对现象和根本原因不理解,造成回答错误。
解题技巧是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7.【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珍妮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B是改良的蒸汽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是内燃机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D是马车,与科技革命无关。
故答案为:C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题F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图片ABD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图片C中的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二、材料分析题
18.【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的图片数据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煤产虽和生铁的产量急剧增加,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故答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中数据的分析和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的掌握,结合所学可得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繁荣巨大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19.【答案】(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彫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
(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岀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英次看问题。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査的意图是理解并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岀贡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英次看问题。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査的意图是分析并概括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左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科"与"技" 相结合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査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槪括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分析并概括"科"与"技"的相互关系,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泄答案。
20.【答案】(1)发电机(电力)、电灯。
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论1:促进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或为中国近代企业枳累了经验)。
结论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或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泄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査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可知,定远号上有提供70千瓦的电力的发电机、有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而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把人类推进到了"电气时代”.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本题考查如何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历史人物正而的、枳极的方而,同时要看到他的缺点、不足,不能以偏概全;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泄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评价.
故答案为:(1)发电机(电力)、电灯。
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论1:促进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或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
结论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或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等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