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及命名方法常见的材料(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类及命名方法、常见的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Mg、F、Si
B.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2.诸暨农村的私营经济发达,形成了鲜明的“块状经济”特色。
如“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直埠鞋业”“枫桥衬衫”等,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袜厂用的腈纶丝 B.五金店出售的金属器具
C.鞋厂用的橡胶鞋底
D.衬衫厂用的塑料包装盒
3.下列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
A.纯净物、单质
B.纯净物、化合物
C.金属氧化物、化合物
D.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4.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酸中可能含有金属元素
5.物质的分类非常重要。
下列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H2SO4、Na2CO3、NaCL
B.Ca(OH)2、HCL、Na2SO4
C.NaOH、H2CO3、NaCL
D.H2SO4、NaOH、Na2CO3
6.维生素B2中含C的质量分数为54.11%、H为5.57%、0为25.46%、N为14.85%,其相对分子质量是377,则维生素B2的化学式为(▲)
A.C16H17O7N4
B.C17H21O6N4
C.C17H20O6N4
D.C18H23O6N3
7.根据物质的组成,小明将部分物质分为甲、乙两类(如图所示)。
下列分类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
B.甲为单质,乙为化合物
C.甲为氧化物,乙为金属
D.甲为金属,乙为氧化物
8.据悉,有些工厂生产的配制酱油中的致癌物-氯丙醇含量严重超标,而在酿制的酱油中则不含氯丙醇,氯丙醇中义以三氧丙醇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其化学式为C3H5CL3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氯丙醇是有机物
B.三氯内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63.5
C.三氯内醇分子中C、CL、0元素质量比为3:3:1
D.烹调时应以粮制酱油代替配制酱油
9.某市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
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10.一年来的初中化学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不少化学知识,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对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C.用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含锌)
D.用酚酞试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
12.近年来陆续披露了发生在山西、四川、广东等地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恶性事件,其中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是(▲)
①用工业酒精兑水,假冒白酒;②用福尔马林浸泡海参使食物保鲜;③用无碘盐假冒碘盐;④用亚硝酸钠假冒食盐:⑤用盛过农药的桶装工业用油假冒食用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在实验室制备物质时,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Cu −−−→−42SO H 稀CuSO 4溶液−→−Fe
Cu B.Fe −−−→−−−→−溶液点燃4232F SO H O e Fe 2(SO 4)3溶液
C.CuO −−−−→−−−→−溶液
溶液)(322N 2OH CO a O H Cu CuOH 溶液 D.C −−−→−→−−→−∆溶液
点燃aOH 2uO CO N C CO Na 2CO 3溶液 14.在一定温度下,R 的二价硫酸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现加入该无水盐1.0克到该饱和溶液中,析出带7个分子结晶品水的晶体2.3克。
该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A.CuSO 4
B.ZnSO 4
C.FcSO 4
D.Na 2SO 4
15.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名称分别是:Na 2S 2O 3硫代硫酸钠;BaO 2过氧化钡。
根据上述命名规律,K 2CS 3的名称应为(▲)
A.三硫代碳酸钾
B.多硫碳化钾
C.过硫碳酸钾
D.超硫碳酸钾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Na 2S 2O 3可看作硫酸钠(Na 2SO 4)中一个氧原子被一个硫原子代替,故称硫代硫酸钠:CaSx 可看作硫化钙(CaS )中硫原子数目增加,故称多硫化钙;BaO 2可看作氧化钡(BaO )中增加一个氧原子,故称过氧化钡;而K 2CS 3的可看作是K 2CO 3中三个氧原子被三个硫原子代替,和Na 2S 2O 3命名原理一样,故选A 。
16.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因对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突出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所用的技术中,用碳来掺杂聚合物,使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
则C 属于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7.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 3H 6O 3)使肌肉酸痛。
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 3H 6O 3+302=3CO 2+3H 20
B.C 3H 6O 3+O 2=CO 2+H 2O
C.C 3H 6O 3+302=3CO 2↑+3H 2O
D.2C 3H 6O 3+602=6CO 2+6H 2O
18.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的方法制得,反应如下:CH 3COONa+NaOH ∆Na 2CO 3+CH 4↑。
该实验可选用的制取装置及收集方法是(▲)
A.与加热分解KMnO 4,制氧气的装置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与加热分解KMn 4,制氧气的装置相同,用排水法收集
C.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排水法收集
D.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其他反应物是(▲)
A.CO 和CH 3OH
B.CO 2和H 2O
C.H 2和CO
D.CH 3OH 和H 2
20.下列方法肯定不能得到盐的是(▲)
a.金属溶于酸;
b.碳酸盐溶于酸;
c.氧化物溶于碱溶液;
d.氢氧化物溶于水;c.氧化物溶于水;f.氧化物溶于酸。
A.af
B.de
C.cde
D.cdef
二、填空题
21.已知2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产生2个丙分子,如图是反应的分子示意图。
关于此化学反应,回答:
(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甲是 ▲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反应。
22.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 素组成。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甲溶液中的溶
质是 ▲ (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 。
23.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
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 ▲ 。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置换反应。
请从柜中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4.某同学对蜡址(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 ▲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 层温度最高。
(3)在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收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例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 ▲ 元素。
25.有四阻物质:(1)MgO 、CaO 、Fe 2O 3、CO 2;(2)Zn 、AL 、Fe 、Cu ;(3)H 3PO 4、H 2O 、HNO 3、H 2SO 4;
(4)NO 、CO 、O 2、CO 2。
经观察比较上述各组中均有一种物质在性质或类别等方面与众不同,则这四种物质依次是 ▲ ;它们在一起可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其化学方程式为 ▲ 。
26.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常用的金属冶炼是通过氢气、一氧化碳、炭粉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来实现的。
请同答下列有关题
元素名称 氢 氧 氯 锰 铁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药品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铜 锌粒 铜片
(▲)
A.氢气、一氧化碳、炭粉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B.都属于置换反应
C.反向最终都有红色物质生成
D.反应都要加热
(3)右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试管里红色的物质又变成黑色,原因是▲。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可以▲。
27.高温下钛(Ti)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强热时却可与许多常见非金属单质反应。
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称金红石(Ti2)。
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为: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Ti。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何从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中获得纯净的金属钛?简述主要实验步骤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如图所示,某同学分别将浸过食醋的钢丝绒、浸过水的钢丝绒和干燥的钢丝绒放入大小相同的试管A、B、C中,测得玻璃管中水上升的高度,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小时0 0.5 1.0 1.5 2.0 2.5 3.0
A上升高度/厘米0 0.4 3.3 5.6 6.8 9.8 13.5
B上升高度/厘米0 0 0 0 0 0.5 1.0
C上升高度/厘米0 0 0 0 0 0 0
(1)本实验中,可能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①试管大小;②烧杯中的水;③钢丝绒浸过的液体;④实验时间,其中能确定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填写序号)。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2)如果使用较细的玻璃管,则A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将▲(选填“增加”或“减
小”)。
(3)A试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长期搁置,C试管水面▲(选填“会”或“不
会”)上升。
(4)A、B、C三支试管内,钢丝绒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9.材料一: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
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补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燕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选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答一点)。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
30.图中的两个圆分别代表酸和碱的有关信息,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的的共同特征(相似点)。
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他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
请你参照图A,在图下的空格内填写与图B、图C中的(1)、(2)、(3)、(4)对应的适当内容(每处只要填一点)。
(1) ▲ 。
(2) ▲ 。
(3) ▲ 。
(4) ▲ 。
31.固体酒精燃烧时无烟尘、无毒气、无异味、火焰温度均匀,可达到600℃左右。
250克固体酒精 可持续燃烧1.5小时以上,比使用电炉、酒精炉都要经济、方便、安全。
因此,固体酒精是火锅、烧烤、野外作业等的理想燃料。
请你参与以下对固体酒精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I 】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I 】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 2H 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实验探究】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Ⅱ】白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Ⅱ】以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将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
固体酒精在较高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验证白色固体的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即使不了解固体酒精的制作方法,也能判断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因为 ▲ 。
(2)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根据资料Ⅱ可以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将实验操作和支持结论的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四、分析计算题
32.生产、生活中的废物、污水未经处理究直接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河水被污染的重要原因。
如图是汉江中游某水质监测站在2003年6月的某天测得DOC (溶解氧)的实测数据,下表为不同温度下DO (溶解氧)饱和值表。
不同温度下DO (溶解氧)饱和值表
仔细观察实测数据和上表,回答问题:
(1)在凌晨0点时,河水中的DO 仅为该温度下的DO 饱和值的75%∽80%;但在午后,DO 出现过饱和,如在18点时,DO 饱和度可高达110%,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2)河水里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如C 6H 10O 5)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作用而转化为CO 2和H 2O 的过程中所需的O 2的量叫作BOD (生化需氧量),BOD 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当天该水质监测站测得河水
中所含有机物的质量折合成C 6H 10O 5为0.010克·升1通过计算回答:①该河段水体的BOD 为 毫克·升
1;②该河段适合鱼类生存吗?结论及理由是: ▲ 。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① ; ② 。
白色固体是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物 水温/℃ 25 26 27 29 31 32 34 DO 饱和值/毫克·升1 8.15 8.00 7.85 7.65 7.43 7.30 7.20
3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50克,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稀盐酸的用量/克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 10 18.375
2 10 16.750
3 10 15.125
4 10 13.500
5 10 13.500
(1)求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图可知,当所用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时,表明锌恰好完全溶解。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4.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
但茶在空气中极易发生自然氧化,使茶叶质量发生劣变,失去原有的色、香、味。
使用“脱氧剂”能保持茶叶的原有风味,某“脱氧剂”小包装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
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Fe粉会转变成Fe2O3而变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使用过的“脱氧剂”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Fe粉占变质前Fe粉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过程。
步骤一:取茶叶包装袋中的“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滤渣。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渣8.0克,加入足量的稀H2SO4,与滤渣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2克。
步骤三:取步骤二中的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的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
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8.0克FeO3(注:滤液中的Fe元素已全部转化为Fe2O3)。
求:
(1)8.0克能渣中Fe和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
(2)该“脱氧剂”在未变质前,Fe粉和活性炭的质量之比。
(3)该“脱氧剂”的变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