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1)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诗中用梅子黄、杏子 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 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 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 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 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学种瓜 也傍桑阴学种瓜。
细读诗歌,悟诗情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 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⑴ 昼:白天。 ⑵ 耘:除草。 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 未解:不懂。 ⑺ 供:参加。⑻ 耕织:耕田织布。 ⑼ 傍:靠近。⑽ 桑阴:桑树下。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四时田园杂兴 xìng
---范成大
yún

昼出/耘田/夜绩麻,
细读诗歌,悟诗情
以动衬静 有景有物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人忙
夏天昼长夜短,篱落前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 蜻蜓和蛱蝶在篱笆下穿插飞舞。
细读诗歌,悟诗情
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课堂总结
本诗描写农村初夏的恬静祥和,表达了诗人对初夏田园风光,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的事, 也在靠近桑树的阴凉处学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细读诗歌,悟诗情: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
勤劳
不怕苦
爱劳动
好学
得意
◆ 诗歌的后两句描写了什么? 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天真
课堂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 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释题: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 诗,共六十首,分为了五组,即春日、晚春、夏日、秋 日、冬日。这是其中一首,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 个场景。“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田园〞,农村生 活。“兴〞,兴致。“杂兴〞,随性写来,没有固定题 材的诗篇。题目意思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 同的田园风光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布置作业
1、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2、让学生体会、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背诵全诗。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晚春农 村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田 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 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读出画面美,体会意境; 4、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流露在其 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释题: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 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分为了五组,即 “春日〞、“晚春〞、“夏日〞、“秋日〞、 “冬日〞。这是其中一首,描写了农村夏日 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时〞,春夏秋冬四 季。“田园〞,农村生活。“兴〞,兴致。 “杂兴〞,随性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题目意思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 同的田园风光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篱落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蜻蜓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人用清新洗练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田园作了非常细致,细腻 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诗中的意象有:梅子,杏子,麦子,菜花,太 阳,篱笆,蜻蜓,蛱蝶。而这些景物分别描上颜色,金黄,雪白,还有 几个表现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的关键字:肥,稀,长,过,飞。色 彩的搭配,状态的临摹,景物中的动静结合,跃然纸上的是田园的清新, 宁静,安逸恬淡,一尘不染……
第一单元 · 乐趣
古诗二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 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 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 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 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 得意的形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出的学古诗的方法,分层 施教,自主合作探究,体会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 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 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 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 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 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 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范 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 表作品。
细读诗歌,悟诗情
◆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 “耘田绩 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施肥…… ◆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农村里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细读诗歌,悟诗情
◆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 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领……
细读诗歌,悟诗情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 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 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教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 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古诗。 2、练习默写古诗。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 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 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 诗人的感情,到达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 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 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 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 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 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 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 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 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 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前两句也只是朴实的描绘所见所闻,其味道有点像: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虽说只是一组熟悉景物的堆砌,但是内在的 联系,使得整个意境,豁然眼前,这又让上想起一句:诗中有画。 这在诗歌中叫“白描〞手法。
细读诗歌,悟诗情
有花有果 有色有形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景美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 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jiá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 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 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梅子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杏子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麦花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菜花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