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神农本草经》中的贝母之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是我闻:《神农本草经》中的贝母之谜
言贝母者,有三: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现今汉医药用贝母以浙贝母、川贝母最为常见,土贝母较少使用。

贝母入药,始见于本草嚆矢《神农本草经》,经载贝母“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众所周知,神农氏著录不言植物形态及具体产地,也就给后世留下不少悬疑。

关于贝母,未免亦如是,一种观点认为是今之葫芦科土贝母,如尚志钧、谢志民等前辈;一种观点认为是今之川贝母或浙贝母,如王大观先生及医科院药研所主编的《中药志》。

明代李中梓在《本草征要》中提到“土贝母与川贝之润肺,浙贝之止咳不同,旨在消肿,兼能解毒”,很明显,至明时才将土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完全明确分列开来。

用贝母者,以仲景先生为早,《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原文载“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男子,加滑石半两。

”古往今来解仲景者不计其数,但鲜见能将仲景药用贝母予以追本溯源还原本面目者。

连建伟先生在其《金匮要略方论讲稿》中十分明确的说“贝母能解气郁,利小便,实际上古代贝母不是用来止咳化痰”,诚哉斯语,直奔真相。

以方测症,清代尤在泾言“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诸家所言概莫如是。

而王三虎前辈将其发挥作为妇科和泌尿系统肿瘤的基本方,解其病理机制为“燥湿相混”,不可不谓深得其妙。

今日的传统认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用,其药理作用为抗病毒、抗癌、抑制免疫、杀精等。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也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但主要为化痰止咳之功,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外,近来发现其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抗溃疡和镇痛抗炎作用。

浙贝母、海螵蛸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对被广泛使用,此外又被用于甲亢、脂肪肝、睾丸炎、瘢痕疙瘩等疾病的治疗。

川贝母也为百合科植物,尽管有清热散结之功,但较少应用,更多使用其止咳之效。

尽管浙贝、川贝都有止咳作用,浙贝清热作用更强,
川贝比浙贝润,更适用于肺虚久咳。

现代药用当归贝母苦参方时,多用浙贝,用土贝母者少见,本草汉方演变如是,谁人能避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