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04
128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临床研究·
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鹏1,朱冬承2(通讯作者),国晓明1,朱振1
(1.泗洪县中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2.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伴随着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1]。

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明显下降,股骨局部骨质疏松脆弱,当受到间接外力,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等均可能引发骨折。

而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且因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使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所以临床上大多选择手术治疗恢复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手术的方式多样,本文作PFNA 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67-82岁,平均(73.87±7.25)岁;按Evans-Jensen 骨折分型[2]:Ⅲ型18例、Ⅳ型14例、Ⅴ8例;受伤后2小时至3天入院,平均(21.58±7.56)h 。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71-88岁,平均(78.31±6.89)岁;Ⅲ型17例、Ⅳ型13例、Ⅴ10例;受伤后5小时至3天入院,平均(26.17±9.35)h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65岁);②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标准,且为新鲜骨折具备内固定手术条件;③排除合并其他骨折、凝血功能障碍、精神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者;④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十分清楚。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PFLCP 治疗。

患者腰麻后,平卧于手术台,在C 型臂X 线机的监测下行患肢牵引、内收、内旋等手法复位,伤侧臀部垫高10°,常规消毒铺巾。

取股骨近端外侧作经典Watsonjones 切口。

在C 型臂X 线机的定位
下,选用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钢板膨大部分覆盖于股骨大粗隆,紧贴股骨干外侧面放置,近端切开置入钢板,远端小切口固定螺钉。

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无误后,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关闭切口并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

观察组:采取PFNA 内固定术。

患者腰麻后,平卧于手术台,在C 型臂X 线机的监测下行患肢牵引、内收、内旋等手法复位,患肢内收10°-15°,常规消毒铺巾。

在股骨大转子顶端向近端延长5 cm 左右的切口,在C 型臂X 线机的定位下,于大转子顶端处插入3.2 mm 的导针,正位于大转子顶端,侧位于大转子前1/3处。

置入导针后,沿导针近端扩髓,选择合适的PFNA 主钉打入髓腔,拔除导针。

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将螺纹导针打入股骨颈,位于股骨颈中轴线上,距关节面至少5.0 mm 。

顺着导针开孔,安置套筒,选择适当的螺旋刀片,顺着套筒打入螺旋刀片,锁定螺旋刀片,安装远端锁定螺钉。

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确定内固定位置良好后,生理盐水清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并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

1.4 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正常下地时间等。

术后4周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3],总分100分(疼痛44分、功能47分、体征4分、查体结果5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以下分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观察数据,用(±s )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与例数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当(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要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正常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股骨近端螺钉内固定(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
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40)和观察组(n =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 )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 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4周的Harris 评分状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PFNA 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手术情况,显著提升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到临床。

关键词:PFNA ;PFLCP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4.077
本文引用格式:吴鹏,朱冬承,国晓明,等.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28-129.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s )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正常下地时间(d)
术后愈合时间(周)
观察组4061.92±8.75111.24±36.29 6.37±2.168.36±3.41对照组4069.53±11.57197.14±57.61
13.52±5.7412.86±4.25P
->0.05
<0.05
<0.05
<0.05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04期
129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2.2 术后恢复比较。

对两组患者术后4周采用Harris 表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

优良率=(优+良),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n (%)]
组别例数优



优良率
观察组4018(45)15(37.5)6(15)1(2.5)33(82.5)*对照组
40
12(30)13(32.5)10(25)5(12.5)25(62.5)
注:*χ2=4.013,P <0.05。

3 讨论
当人们步入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渐衰退,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最为明显,致使其极易发生髋部骨折,其中又以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为多见。

由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有较多严重的并发症,具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有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恢复[4],以提高患者的愈后功能。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很多,其中PFLCP 属于髓外固定系统,因其整体稳定性较高,较好的力学强度,且操作简单,能很好的复位骨折,能有效预防髋内翻,曾一度成为临床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最经典的方法。

但其不足之处亦较多,插入螺钉较多,易发生钉的断裂,抗旋转作用较差,固定失败率较高等。

本次观察就证实其术后愈合时间长,恢复情况较差(优良率62.5%)。

PFNA 是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的改进方式,不仅继承了原PFN 的优点,符合生物力学特点,且在具体设计
上还有所创新[5],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

其螺旋刀片的设计,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旋转能力及抗切出能力,刀片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大的内芯直径可填充松质骨,增大稳固性[6-7]。

本次观察其较短的术后正常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其较好的术后恢复状况(优良率82.5%)就证实了其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PFNA 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具有优良的术后恢复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陈杰,宋国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
创伤外科杂志,2017,19(08):613-615.
[2] 李玉军,周建伟,张燕鹏,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PFNA 微
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06):67-68.
[3] 王永华,吕福润,苏雅拉图,等.DHS 和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
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01):77-79.[4] 朱定川,刘雷,高峰.DHS 与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
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01):18-20.
[5] 闫生文,逄炳勋,宋永利,等.PFNA 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1):46+50.
[6] 刘亚平.PFNA 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
献电子杂志,2019,6(40):194.
[7] 曾德华,梁元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 和DHS 内固定术
疗效的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19,4(09):96-97+100.
(上接第120页)
器。

研究中发现此种疾病患者存在显著个体性差异,其中高龄或伴动脉硬化患者,由于临床症状进展较慢,虽然病情严重,但腹痛时间较晚,因此尽早进行手术可避免疾病恶化,也可确保手术尽早顺利进行[5-7]。

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早期切除时也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治疗安全性。

主要为随着治疗时间延迟,患者内脏粘连状况会持续加重,部分患者需胆囊前穿刺减压[8-11]。

同时72 h 后进行手术也会时也会受到病灶影响,继而延迟操作时间。

对比本次治疗中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变化时发现,72 h 内进行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快,且术中并无严重出血状况。

提升可知,由于患者尽早进行手术,因此病灶并未发展,炎症有限,因此操作更为方便,出血量也更少。

对比患者临床出现胆漏和胆总管残余结石等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提示可知,早期实施手术治疗,由于各手术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时可有效控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同时也可降低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林森,张悦,郭跃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对结石性胆囊
炎急性发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21-23.[2] 李健,李加洲,吴先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
炎手术时机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127-128.[3] 陈挺.在不同时机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
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4):50-51.
[4] 庞涛,庞博文.浅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的手术时机[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37-38.
[5] 冯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及
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2):52-53.[6] 宋磊,刘绥杰,梁鲁,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
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39-640.[7] 王勇.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河
南外科学杂志,2009,15(4):206-208.
[8] 杨廷燕,史佩东,王建球.1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112-113.[9] 张勇,何涛,王彦生.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248例临床疗效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148-149.
[10] 刁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0):79-80.
[11] 曹永胜.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
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6):181-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