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种群的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根据
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 群密度。
②调查步骤: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
(M)→重捕并计数计数(重捕数n,标记数m)→计算种群 密度。(假定在调查区域中动物的总数为N,N∶M=n∶m )
③举例: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
第二次,捕获34只鼠,有标志鼠15只。
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调查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 和等距取样法)→计数(边线上时) →计算种群 密度 ③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边缘 效应,即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只计 相邻两边上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个体 不作统计。 ——蒲公英
三、种群分布型
(1)集群分布
(最常见)
集群分布的特征是,种群个体 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 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其形 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 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 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 群。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 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 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 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 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 合这一特性。
C、一个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杂草
二、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2)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1)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奶牛、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奶牛群体
(2)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 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 间的竞争。 例如,森林中植物为 竞争阳光(树冠)和土 壤中营养(根际),沙 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 能导致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 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 培的种群(如农田、人 工林),由于人为保持 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 呈均匀分布
(3)随机分布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
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例如,面粉中黄粉虫的 分布与森林地被层中一 些蜘蛛的分布;以种子 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 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 现为随机分布。
四、种群的存活曲线
指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类型Ⅰ(凸型)
存 活 数 量 的 对 数 Ⅲ


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 达到后死亡率高。
成年个体 幼年个体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结构与种群密度有没有关系? 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动态信息!
思考: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 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 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 天敌、气候、迁入和迁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样,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 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 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 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种群密度一般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块 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将模拟草地平均分 成若干等份,求得 其中一份的数量后, 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10m
10m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分布范围小、
个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
2)取样调查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 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 种群概念的注意点: (1)种群中的个体在年龄上有老、中、轻之分 (2)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可以交配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 鱼组成。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C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种群数量N= 88.4
2、出生率和死亡率: 例: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 个孩子,我国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为1.862% 出生率: 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 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 =
死亡率: 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 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自然增长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大小及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年龄金字塔) ♂ ♀ ♂ ♀ ♂ ♀
老年个体
(3)雌少雄多型:
白 蚁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 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 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 的动物;蜜蜂种群也应属 于这种。
思考:
1.性别比例能不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会怎样?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 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100, 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其他植物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下左图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苦荬 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 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上右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 地块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3.6/m2 。
⑵标志重捕法:
第1次
第2次
(2)标志重捕法:多用于动物 ①含义: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2.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
种群特征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
年龄结构
种群密度
直接决定
影响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影响种群密度的其它因素
⑴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⑵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⑶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 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 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⑷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 而密度很快下降…… ⑸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 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⑹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水螅
类型Ⅱ (对角线型)
各年龄段死亡率相同
牡蛎
0
年龄
最大寿命
类型Ⅲ (凹型)
低龄死亡率高,度过危险期 后死亡率低且稳定Biblioteka 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小结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 是种群密度。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 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 龄结构。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 特征是性别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