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言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以《蝴蝶的家》一课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提问策略单元,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训练呢?笔者以《蝴蝶的家》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几点做法。

一、巧用思维支架,梳理归纳问题
所谓“思维支架”指的是教师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提示、支持和建模,以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和活动。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思考,而且可以持续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

本单元关于“提问”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的,不仅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最后达到“会提问”,提出的问题有质量、有价值。

开课伊始,学生针对本课提出了很多问题,思维被打开,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我结合本单元前三篇精读课文中学过的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制作了问题分类表,表格中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将问题归类:课文整体、课文局部、课文内容、课文写法、针对获得的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后,把本组的问题分类后贴在相对应的表格里。

问题分类
课文整体
课文局部
课文内容
课文写法
针对获得的启示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出了许多问题,并用问题清单给它们分了类。

不难发现,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还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但这么多问题是不是都需要集中解决呢?显然不是的。

因此,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

老师又出示一个表格,每组筛选出三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组交流后由学生汇报:
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
1.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2.作者为什么为找不到蝴蝶的家而着急?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着急?
这样以表格支架为抓手,运用整体构建、分步落实的思路和策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类,筛选问题,竭力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相结合,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构建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以《蝴蝶的家》一课为例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寄宿学校杨桂贞
中小学教学****************
二、训练思维表达,形成梯级板块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要使学生能
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教师就
要找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的规
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阶梯一:搭建支架训练思维
练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体现。


堂小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促进学
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
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
者通过想象把文章写具体的好处。

同时让学生们
充分发挥想象,当堂训练仿写,通过小练笔训练学
生的写作能力,落实了读写结合。

把握了文本特
色,着眼语言运用,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
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教学中,我紧扣“蝴蝶的家在哪里”这个问题而
展开,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意图并将
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具体。

接着让学生猜想蝴蝶的
家可能会在哪儿?尝试着写一写按照文中的形式
进行仿写,出示支架:“那它们会不会是?
这,但。

”这样的练习不仅是
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更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直
接导向语言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

阶梯二:找关键词训练表达
教学中我抓准文中的关键词“着急”“一定”作
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五处含有“着急”
一词的句子,文中连用了三个“一定”。

通过多种形
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着急和担
忧,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
情。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蝴蝶的家》教学片断:1.师:文中反复写作者为蝴蝶找不到家而着急,还有哪些句子含有“着急”这个词。

生:我一想起来
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
全班齐读。

师:这句话既连接了上文,又连接了下文,好像
搭了一座桥,这样的句子就是过渡句。

读书时抓住
了过渡句就抓住了第一和第二这两段话,写作时把
它写出来,你的文章就会衔接的特别自然。

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段,勾画出最能体现天气特点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指名回答后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评价:同学们被你的读书声震撼了。

你们的读书让我想到了当时可怕的画面。

这样恶劣的天气,作者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师评读:你把“常想”强调了,可见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想,经常想,不止一次地想。

指名再读这句话,齐读。

小结:这一段的环境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2.师:默读第2段,找一找蝴蝶有什么特点?
预设:轻盈、素洁、柔弱。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师: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预设:蝴蝶的翅膀会被雨点打湿;蝴蝶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蝴蝶会沾上泥污,摔在地上;蝴蝶会……
3.这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指名读,评读:
真是完全没法想下去了。

你也挺为蝴蝶着急,不敢想结果如何。

师生合作读第一、二段。

4.作者没有停下探寻“蝴蝶的家”的脚步,他遇到了一位小女孩,小女孩告诉他一个秘密,全班齐读小女孩说的话。

出示小女孩的话。

这里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师评价:
你强调了美丽而香甜,表达了对蝴蝶的祝愿。

中小学教学
****************
你读出了小女孩的天真、可爱。

你也十分认可小女孩的话,对蝴蝶有自己的家深信不疑。

5.师:作者也认为这个小女孩的话说得不错,但始终没有找到蝴蝶的家而着急、担心。

出示句子:谁要是能说给我,我就不着急了。

师范读后,全班齐读。

6.小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课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一共出现了5次着急这个词,它就像一条情感的线,将文章从头连到尾。

原来作者的妙招在这里,他在文章里藏了一条情感的线,我们在日常的作文中也可以这样,用情感线索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语,搭建好表达支架,让学生在模仿迁移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乐读、乐写、乐学。

三、精选思维材料,构建思维世界
教师要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要精心选择知识,分辨信息,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世界!在学完《蝴蝶的家》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动物的家超有趣》这本书。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了解更多动物的家,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继续运用学习《蝴蝶的家》一课中学过的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梳理、解决问题。

在学习《女娲补天》一课中,相机推荐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宏伟、壮阔的幻想,瑰奇、绚烂的构想,歌颂中华祖先博大坚韧、自强不息、勇武刚健的民族精神。

学完《蟋蟀的住宅》后,孩子们就自主选择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去阅读,从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了解到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渐渐地,学完课文后学生能自主去选择一些相对应的书籍阅读,这样经过挑选和整理加工的信息、知识,其实就是思维和逻辑的产物。

简而言之,信息是塑造思维的材料,主动选择就是在自我构建。

责任编辑郑占怡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理解课程内容并达成课程目标的媒介。

只有读懂教材,才能理解编者的意图,找准知识的起点,弄清知识的联系。

只有读懂教材,才能走出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改编,使教材内容丰盈起来、在教学中活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贴近学生实际,切合学生认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用活教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变开放为具体
教材内容:《义务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3页练习十一的第3题。

活用教材合理改编——例谈改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湖北省仙桃市第三实验小学任添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黄崇飞
中小学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